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激越歷史時空的青春共鳴——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傅振邦

習近平總書記與當代大學生心貼心, 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無限關愛、寄予厚望, 當代大學生由衷擁護、愛戴党的領袖。 今年8月, 習近平總書記給追尋他的青春足跡、奔赴延安開展“青春紅色築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 勉勵他們紮根中國大地瞭解國情民情, 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才幹, 在艱苦奮鬥中錘煉意志品質, 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總書記的這一回信及勉勵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淬煉成鋼, 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的回信, 與風靡全國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下簡稱《歲月》)一道,

引起了強烈反響, 菁菁校園中掀起了學習青年習近平的熱潮。

《歲月》是綻放青春光芒的黨史寶典和充溢真理光輝的精神寶藏。 學習這本書, 可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 從眾口述中洞察大時代, 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 從奮鬥史中汲取大智慧。 總書記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崢嶸青春, 具有無比強大的感染力感召力, 跨越歷史時空共振共鳴, 震撼心靈洗禮精神, 像磁鐵般深深吸引著當代大學生, 照亮著莘莘學子把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的新時代征程。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1

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生動揭示了青春成長規律

同人民一起奮鬥是亮麗青春的厚重底色。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無論時代場景如何變化, 與祖國共成長、投身人民的偉大奮鬥, 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路, 都是青春永恆的主題。 1969年1月, 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陝西省延川縣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 與當地百姓“一塊吃、一塊住、一塊幹、一塊苦”,

當了整整七年農民。 上山下鄉, 是那個時代所要求的知識青年的人生選擇。 習近平接受艱巨挑戰, 一步一步邁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這“四關”, 將青春燃燒在了革命聖地廣袤的黃土地上。 青年習近平的苦難輝煌, 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 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 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 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做了最好注腳。

理想信念是青春遠航的動力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 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 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他以實踐做出了詮釋。 即便作為“黑幫子弟”處境艱難, 但他堅持追求真理和進步, 始終對党充滿信心, 矢志要為群眾辦實事。

與他同窯洞住過的雷平生說, 習近平有強烈的使命感, 在農村的7年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 正因如此, 習近平先後8次寫入團申請書, 先後10次寫入黨申請書, 不屈不撓, 飽經周折方入團入黨。 理想信念猶如定海神針。 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 青年習近平已經把理想信念深深地內化於心, 外化成行。 當身邊的知青或當兵、或招工、或推薦上大學, 一個個相繼離開梁家河, 只剩下他一個人, 他還能從容淡定, 奮發作為。 因為他把自己看作了黃土地的一部分, 立志改變梁家河的舊面貌。

艱難困苦是砥礪青春的“磨刀石”。 逆境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意志和追求。 青年習近平面對的苦與難無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正如一位受訪者說的:“在實現人生價值的時候, 別人做事從‘零’開始, 習近平卻要從‘負數’開始。 ”自然環境、勞動環境、生活環境乃至政治環境風霜刀劍嚴相逼下, 他毫不氣餒, 不怨天尤人, 而是砥礪前行, 從15歲剛來到黃土地時迷惘、彷徨, 到22歲離開時, 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 充滿自信。 2013年總書記寄語青年, “青年時代, 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 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 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 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 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 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變挫折為動力, 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 使人生獲得昇華和超越。 ”細品《歲月》, 青年學子無疑會對這段話有更感性深刻的體悟。

勤學實幹、創新創造是青春飛揚的通行證。習近平在梁家河“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讀書”,渴求知識,崇學尚讀,留下了許多好讀書善讀書的佳話軼事,如煤油燈下熏面看書,走三十多裡山路借書。他的博學多識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梁家河的幾年裡,他一直苦幹實幹,同他一起勞動過的王憲平說“很賣力氣,肯吃苦,一點兒都不惜力”,因而被譽為“好後生”。當上村支書後,他大刀闊斧地抓生產,組織農民打壩打井,改革創新生產組織方式,設立鐵業社、縫紉社、代銷點、磨坊,在全省率先引進沼氣新技術,實幹苦幹創新幹,讓全村較短時間內就煥發勃勃生機,也讓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格外熠熠發光。

2

一幅壯美的歷史畫卷

生動詮釋了人民領袖鍛鑄“根”“源”

深深紮根中國大地。《歲月》為我們再現了青年習近平紮根黃土高原,在山溝溝裡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歷史畫卷。7年的歲月,讓他更加深入瞭解了國家的現實狀況和最底層農民的生存狀況,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冷暖甘苦,紮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氣。習近平總書記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說上山下鄉是時代使然,那麼,他在讀完大學在中央軍委機關上班後,又到縣裡工作則是主動的自覺的選擇。歷史地看,基層沃土確乎成了青年習近平練就過硬本領、淬煉堅強黨性的“大熔爐”。

矢志為人民謀福祉。多年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旦告別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堅定的目標,建立起了對黨、對黨的事業、對為人民服務的堅定執著。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說過,“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從《歲月》中可清晰看到,這一執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梁家河村的最初執政實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無疑也發軔于梁家河。可以說,總書記從梁家河讀懂了中國夢,也讀懂了民心,梁家河“是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

鑄就幹事創業的歷史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雄才偉略和擔當作為其來有自。青年習近平插隊在貧瘠的陝北黃土高原,這是全國1600多萬插隊知青中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最為艱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陝北知青中年齡最小、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的極少數人之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證。惡劣的自然條件、繁重的勞動生活和嚴酷的政治考驗,磨煉了其堅毅剛強的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和勇於擔當的品格風範。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說:“近平敢說敢做敢擔當。”在組織上要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他沒有患得患失推脫,而是毅然決然擔起責任,在帶領鄉親們幹事創業的實踐中,“幹一件成一件,沒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廢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想辦法克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力挽狂瀾,之所以能解決過去長期想解決但沒有解決好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但沒有辦成的大事,無疑與他這種意志品格和敢於擔當的精神氣概密不可分。

永葆赤子情懷本色。從把好點的糧食分給老鄉吃,到對貧下中農、老人、兒童、殘疾孩子無不真誠相待;從把“娘的心”針線包送給村民張衛龐,把藍色大衣送給上師範的武暉,到把糧票和錢悄悄壓在房東碗底下;從“解衣推食”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東西送給討吃老漢,到離開梁家河多年後還給呂侯生治病慷慨助人;從在趙家河村“整隊”果斷治理神車溝,到在梁家河村打淤地壩辦沼氣,無不體現了習近平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懷和大仁大愛。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計想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這樣的赤子情懷,讓梁家河村民對他也一往情深,舉村為他上大學送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樣的赤子情懷使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對普通群眾充滿真情,這充分體現在他成為總書記後開展的精准扶貧等諸多治國理政實踐中。

3

一部鮮活的團課教材

生動指引了青年工作根本遵循

文安驛公社赴縣第四次團代會全體代表留念,後排右四為習近平。

青年群眾工作本領是共青團的看家本領。團是党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在党領導下做好青年群眾工作,是團的固有職責。共青團如何在青年工作領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當時以團員身份被派到趙家河村“整隊”的習近平以實際行動,回答解決好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有知青回憶,“近平做群眾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從不採取強勢、高壓的做法,總是儘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裡疙瘩解開。”他苦口婆心動員27歲的武剛文重新擔任生產隊長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經典案例,辦青年夜校掃盲,帶領村民打壩修梯田,開會拉話“講得可有意思了”,獨特的人格魅力讓村民們至今津津樂道。無論在哪裡,他都會尊重人團結人,把群眾當親人,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幹。重溫習近平的梁家河記憶,團幹部必須堅決摒棄“青年官”的傾向,要當“青年友”,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強化群眾立場、深化群眾感情,知青年懂青年愛青年,練就青年群眾工作過硬本領。

先進性是共青團發揮作用的關鍵。讀完《歲月》,習近平知青歲月的整體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個有追求、能吃苦、愛學習、辦實事、重仁義、敢擔當的“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先進青年,也為我們今天如何定義先進青年指明了方向。實際上,正因為他學習上先進、思想上先進、勞動上先進、工作上先進,他是1974年延川縣第四次團代會代表,還參加了1975年的延安地區先進青年代表大會。1975年,共青團延川縣委9號文件,專門號召團員們在大辦沼氣運動中以習近平為學習榜樣,爭當先鋒。青年習近平為彰顯共青團先進性作出了突出表率。

服務青年利益是共青團工作生命線。青年習近平為什麼在梁家河村和趙家河村群眾尤其是青年中有那麼高的威望,說到底,是他把群眾的利益裝在心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所有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一心只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後來指出,黨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標準,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幹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天的共青團開展工作,理應眼光向下,撲下身子,牢牢把住維護青年利益的大旗,從小事做起,努力為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4

一個光輝的楷模榜樣

照亮著激昂青春夢融入

偉大中國夢的新時代征程

《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

7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歷史起點。《歲月》讓我們從源頭上更加深刻理解党的領導核心成長的實踐根基,從源頭上深刻理解人民領袖誕生的歷史邏輯,從源頭上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的理論根脈。結合《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學習《歲月》,廣大青年學子可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獨特的領袖魅力、青春魅力、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同時也找到了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根脈源頭。這些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既是直接讓廣大青年學生受益的人生寶典,也是新時期做好團學工作的行動指南。學思踐悟《歲月》和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以青年習近平為光輝榜樣,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當代大學生必將開啟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的新時代征程。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捍衛、追隨党的領導核心和人民領袖。通過學習《歲月》,青年學子要更加深刻理解,党確立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順應党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關乎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乎“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是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領袖的成長不是偶然的,領袖來自人民,其思想和魅力的形成是有源頭的。精心研讀《歲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重要思想,切身體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對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進一步激發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維護、捍衛、追隨党的領導核心和人民領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汲取豐厚精神滋養,自覺以青年習近平為偶像楷模不負青春韶華。貫穿《歲月》的一條紅線,就是青年習近平在融入群眾中確立了理想信念,在艱難曲折中實現了精神昇華,在實幹苦幹中綻放了青春華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樑之材,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從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這些重要論述,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的人生感悟,為當代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道路標注了鮮明的時代座標和基層導向。以青年習近平為偶像楷模,青年學子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奮鬥精神,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紮根中國大地,紮根人民群眾,譜寫青春激情奮鬥的華彩篇章。

遵循青年工作規律,堅決按照強“三性”去“四化”的根本要求推進團學改革攻堅。學校共青團尤其是高校共青團在全團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的地位和作用,團學改革是共青團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把握《歲月》中指引的青年工作規律,貫徹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團學改革要奔著脫離青年學生群眾的本質問題去,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根本要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和釘釘子精神落實好團學改革方案,著力改革創新團學組織的制度機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著力夯實學校共青團的基層基礎,著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著力改進團學幹部工作作風。在改革攻堅中,尤其要注重與時俱進做好青年學生群眾工作,切實維護青年學生合理權益,充分彰顯共青團先進性,不斷提升團學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專業化水準,不斷鞏固擴大党執政的青年學生群眾基礎,更加緊密聯繫和團結廣大青年學生堅定跟党走。

把握時代際遇機緣,積極服務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將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說:“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習近平總書記7年的知青歲月,牢牢把握了當時的時代際遇與機緣,集中體現了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和鮮明的創新創業精神。什麼是當代大學生的時代際遇與機緣呢?就在於當代大學生註定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衝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見證者、全程參與者、關鍵實踐者、榮光分享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是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他勉勵廣大青年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隨著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發展到了新的歷史階段。接續“五四”以降的光榮與夢想,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當代大學生就要在党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奉獻磅礴青春力量。學校共青團將切實增強歷史自覺,充分發揮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路育人、服務育人作用,組織動員和服務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創新創業創優,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將激昂青春夢緊緊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轉載來源 | 團中央學校部

責任編輯 | 黃書珍

勤學實幹、創新創造是青春飛揚的通行證。習近平在梁家河“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讀書”,渴求知識,崇學尚讀,留下了許多好讀書善讀書的佳話軼事,如煤油燈下熏面看書,走三十多裡山路借書。他的博學多識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梁家河的幾年裡,他一直苦幹實幹,同他一起勞動過的王憲平說“很賣力氣,肯吃苦,一點兒都不惜力”,因而被譽為“好後生”。當上村支書後,他大刀闊斧地抓生產,組織農民打壩打井,改革創新生產組織方式,設立鐵業社、縫紉社、代銷點、磨坊,在全省率先引進沼氣新技術,實幹苦幹創新幹,讓全村較短時間內就煥發勃勃生機,也讓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格外熠熠發光。

2

一幅壯美的歷史畫卷

生動詮釋了人民領袖鍛鑄“根”“源”

深深紮根中國大地。《歲月》為我們再現了青年習近平紮根黃土高原,在山溝溝裡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歷史畫卷。7年的歲月,讓他更加深入瞭解了國家的現實狀況和最底層農民的生存狀況,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冷暖甘苦,紮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氣。習近平總書記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說上山下鄉是時代使然,那麼,他在讀完大學在中央軍委機關上班後,又到縣裡工作則是主動的自覺的選擇。歷史地看,基層沃土確乎成了青年習近平練就過硬本領、淬煉堅強黨性的“大熔爐”。

矢志為人民謀福祉。多年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旦告別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堅定的目標,建立起了對黨、對黨的事業、對為人民服務的堅定執著。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說過,“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從《歲月》中可清晰看到,這一執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梁家河村的最初執政實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無疑也發軔于梁家河。可以說,總書記從梁家河讀懂了中國夢,也讀懂了民心,梁家河“是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

鑄就幹事創業的歷史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雄才偉略和擔當作為其來有自。青年習近平插隊在貧瘠的陝北黃土高原,這是全國1600多萬插隊知青中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最為艱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陝北知青中年齡最小、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的極少數人之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證。惡劣的自然條件、繁重的勞動生活和嚴酷的政治考驗,磨煉了其堅毅剛強的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和勇於擔當的品格風範。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說:“近平敢說敢做敢擔當。”在組織上要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他沒有患得患失推脫,而是毅然決然擔起責任,在帶領鄉親們幹事創業的實踐中,“幹一件成一件,沒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廢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想辦法克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力挽狂瀾,之所以能解決過去長期想解決但沒有解決好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但沒有辦成的大事,無疑與他這種意志品格和敢於擔當的精神氣概密不可分。

永葆赤子情懷本色。從把好點的糧食分給老鄉吃,到對貧下中農、老人、兒童、殘疾孩子無不真誠相待;從把“娘的心”針線包送給村民張衛龐,把藍色大衣送給上師範的武暉,到把糧票和錢悄悄壓在房東碗底下;從“解衣推食”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東西送給討吃老漢,到離開梁家河多年後還給呂侯生治病慷慨助人;從在趙家河村“整隊”果斷治理神車溝,到在梁家河村打淤地壩辦沼氣,無不體現了習近平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懷和大仁大愛。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計想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這樣的赤子情懷,讓梁家河村民對他也一往情深,舉村為他上大學送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樣的赤子情懷使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對普通群眾充滿真情,這充分體現在他成為總書記後開展的精准扶貧等諸多治國理政實踐中。

3

一部鮮活的團課教材

生動指引了青年工作根本遵循

文安驛公社赴縣第四次團代會全體代表留念,後排右四為習近平。

青年群眾工作本領是共青團的看家本領。團是党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在党領導下做好青年群眾工作,是團的固有職責。共青團如何在青年工作領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當時以團員身份被派到趙家河村“整隊”的習近平以實際行動,回答解決好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有知青回憶,“近平做群眾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從不採取強勢、高壓的做法,總是儘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裡疙瘩解開。”他苦口婆心動員27歲的武剛文重新擔任生產隊長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經典案例,辦青年夜校掃盲,帶領村民打壩修梯田,開會拉話“講得可有意思了”,獨特的人格魅力讓村民們至今津津樂道。無論在哪裡,他都會尊重人團結人,把群眾當親人,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幹。重溫習近平的梁家河記憶,團幹部必須堅決摒棄“青年官”的傾向,要當“青年友”,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強化群眾立場、深化群眾感情,知青年懂青年愛青年,練就青年群眾工作過硬本領。

先進性是共青團發揮作用的關鍵。讀完《歲月》,習近平知青歲月的整體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個有追求、能吃苦、愛學習、辦實事、重仁義、敢擔當的“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先進青年,也為我們今天如何定義先進青年指明了方向。實際上,正因為他學習上先進、思想上先進、勞動上先進、工作上先進,他是1974年延川縣第四次團代會代表,還參加了1975年的延安地區先進青年代表大會。1975年,共青團延川縣委9號文件,專門號召團員們在大辦沼氣運動中以習近平為學習榜樣,爭當先鋒。青年習近平為彰顯共青團先進性作出了突出表率。

服務青年利益是共青團工作生命線。青年習近平為什麼在梁家河村和趙家河村群眾尤其是青年中有那麼高的威望,說到底,是他把群眾的利益裝在心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所有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一心只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後來指出,黨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標準,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幹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天的共青團開展工作,理應眼光向下,撲下身子,牢牢把住維護青年利益的大旗,從小事做起,努力為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4

一個光輝的楷模榜樣

照亮著激昂青春夢融入

偉大中國夢的新時代征程

《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

7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歷史起點。《歲月》讓我們從源頭上更加深刻理解党的領導核心成長的實踐根基,從源頭上深刻理解人民領袖誕生的歷史邏輯,從源頭上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的理論根脈。結合《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學習《歲月》,廣大青年學子可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獨特的領袖魅力、青春魅力、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同時也找到了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根脈源頭。這些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既是直接讓廣大青年學生受益的人生寶典,也是新時期做好團學工作的行動指南。學思踐悟《歲月》和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以青年習近平為光輝榜樣,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當代大學生必將開啟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的新時代征程。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捍衛、追隨党的領導核心和人民領袖。通過學習《歲月》,青年學子要更加深刻理解,党確立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順應党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關乎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乎“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是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領袖的成長不是偶然的,領袖來自人民,其思想和魅力的形成是有源頭的。精心研讀《歲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重要思想,切身體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對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進一步激發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維護、捍衛、追隨党的領導核心和人民領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汲取豐厚精神滋養,自覺以青年習近平為偶像楷模不負青春韶華。貫穿《歲月》的一條紅線,就是青年習近平在融入群眾中確立了理想信念,在艱難曲折中實現了精神昇華,在實幹苦幹中綻放了青春華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樑之材,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從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這些重要論述,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的人生感悟,為當代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道路標注了鮮明的時代座標和基層導向。以青年習近平為偶像楷模,青年學子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奮鬥精神,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紮根中國大地,紮根人民群眾,譜寫青春激情奮鬥的華彩篇章。

遵循青年工作規律,堅決按照強“三性”去“四化”的根本要求推進團學改革攻堅。學校共青團尤其是高校共青團在全團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的地位和作用,團學改革是共青團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把握《歲月》中指引的青年工作規律,貫徹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團學改革要奔著脫離青年學生群眾的本質問題去,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根本要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和釘釘子精神落實好團學改革方案,著力改革創新團學組織的制度機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著力夯實學校共青團的基層基礎,著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著力改進團學幹部工作作風。在改革攻堅中,尤其要注重與時俱進做好青年學生群眾工作,切實維護青年學生合理權益,充分彰顯共青團先進性,不斷提升團學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專業化水準,不斷鞏固擴大党執政的青年學生群眾基礎,更加緊密聯繫和團結廣大青年學生堅定跟党走。

把握時代際遇機緣,積極服務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將激昂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說:“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習近平總書記7年的知青歲月,牢牢把握了當時的時代際遇與機緣,集中體現了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和鮮明的創新創業精神。什麼是當代大學生的時代際遇與機緣呢?就在於當代大學生註定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衝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見證者、全程參與者、關鍵實踐者、榮光分享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是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他勉勵廣大青年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隨著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發展到了新的歷史階段。接續“五四”以降的光榮與夢想,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當代大學生就要在党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奉獻磅礴青春力量。學校共青團將切實增強歷史自覺,充分發揮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路育人、服務育人作用,組織動員和服務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創新創業創優,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將激昂青春夢緊緊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轉載來源 | 團中央學校部

責任編輯 | 黃書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