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畝產1400斤!壽北的水稻比袁隆平的海水稻產量還高,為啥?

喜迎十九大, 永遠跟黨走。

近幾年, 壽北地區的農業可是搞的有聲有色, 種植的品種也是豐富多樣, 徹底打破了鹽鹼地上只能種棉花的傳統。 在這小新先賣個“關子”、猜個謎語, “白如玉, 穿黃袍, 只有一點大, 都是寶中寶。 ”謎底在文中揭曉。

首席記者 任傑: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 鹽鹼地是無法從事農業生產的“不毛之地”, 那如今, 這種說法已經徹底out了, 因為咱們壽北的這片鹽鹼地已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土地”, 不僅建起了大棚, 還長出了西瓜, 那今天咱們要見的這種農作物呢, 更是讓大家意想不到。

眼前這300多畝水稻是清水泊農場負責種植的, 副場長常茂明告訴記者, 最初選擇種植水稻絕非頭腦發熱, 在鹽鹼地上種植水稻雖然說有一定的困難, 但也不是什麼神話。 經過多方考察瞭解到, 鹽鹼地不宜種植水稻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壤含鹽度太高, 而水稻恰恰缺少耐鹽基因, 一般情況種下去幾天後, 水稻就會脫水而枯死。 若想種好水稻, 首先就得想方設法降低鹽鹼地的鹼度。

清水泊農場副場長 常茂明:原先土地是一整塊地, 沒有溝, 通過這樣改造, 弄成台田, 通過壓水、灌水, 把堿壓下來排了溝裡, 地裡含鹽量逐漸低, 這樣水稻就長得比較不錯了。

此外, 基地負責人也請教了相關專家, 進行了弱鹼化處理, 來達到種植水稻的要求, 把這貧瘠之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沃土。

水稻種植基地管理人員 劉振海:水最關鍵,離了水這個不能長,也壓不下堿去,咱有豐富的水利資源。

首席記者 任傑:都說鹽鹼地上種水稻十有九枯,不過看到這片水稻之後,我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訴大家,這是一條假新聞,大家看看我身旁這些沉甸甸的水稻穗子就知道,這片鹽鹼地不僅適合水稻生長,而且今年的產量肯定低不了。

清水泊農場副場長 常茂明:水稻今年是種了第四年了,頭一年產量很低,主要是改造地,通過改造從去年產量就高了,畝產在1300斤上,今年這個稻子看長勢能達到1400斤,人工是一個重要方面,老天爺幫忙,雨水很調和。

提起雙王城大米,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應該不陌生,據瞭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多種因素影響,壽北曾廣泛種植水稻,由於生長期長、日照充足,加上土壤富含多種營養素,雙王城大米廣受歡迎,也曾一度暢銷各地。

首席記者 任傑:其實,水稻在我市已有五六十年的種植歷史,根據《壽光縣誌》等史志記載,早在1958年我市就提出了“改堿計畫”,有計劃的發展水稻生產,1965年首次試種成功,當年10月,全縣2萬畝水稻喜獲豐收,但在1972年因河水斷流,才停止水稻種植。不過在2013年呢,咱們聰明的壽北百姓又重拾這門“老手藝”。

據瞭解,這幾年基地對稻米進行了深加工,打造出了一條集水稻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

清水泊農場副場長 常茂明:品質很好,一個是由於生長期長,一年只種一季,產出來的水稻比較粘稠,這稻子很有彈性,口感好。下一步主要是在品質上,購一部分好的稻種,再提高提高,然後把品牌做大,讓更多的人吃到咱雙王城的大米。

首席記者 任傑:看到這片金黃色的水稻連成一片,就有一種豐收的喜悅之感油然而生,其實這幾年這片水稻也成為咱們雙王城的一道旅遊亮點,可以讓北方人在這裡體驗一把“人在江南水鄉,處處稻花飄香”的美景。

為家鄉的水稻點個贊!

水稻種植基地管理人員 劉振海:水最關鍵,離了水這個不能長,也壓不下堿去,咱有豐富的水利資源。

首席記者 任傑:都說鹽鹼地上種水稻十有九枯,不過看到這片水稻之後,我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訴大家,這是一條假新聞,大家看看我身旁這些沉甸甸的水稻穗子就知道,這片鹽鹼地不僅適合水稻生長,而且今年的產量肯定低不了。

清水泊農場副場長 常茂明:水稻今年是種了第四年了,頭一年產量很低,主要是改造地,通過改造從去年產量就高了,畝產在1300斤上,今年這個稻子看長勢能達到1400斤,人工是一個重要方面,老天爺幫忙,雨水很調和。

提起雙王城大米,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應該不陌生,據瞭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多種因素影響,壽北曾廣泛種植水稻,由於生長期長、日照充足,加上土壤富含多種營養素,雙王城大米廣受歡迎,也曾一度暢銷各地。

首席記者 任傑:其實,水稻在我市已有五六十年的種植歷史,根據《壽光縣誌》等史志記載,早在1958年我市就提出了“改堿計畫”,有計劃的發展水稻生產,1965年首次試種成功,當年10月,全縣2萬畝水稻喜獲豐收,但在1972年因河水斷流,才停止水稻種植。不過在2013年呢,咱們聰明的壽北百姓又重拾這門“老手藝”。

據瞭解,這幾年基地對稻米進行了深加工,打造出了一條集水稻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

清水泊農場副場長 常茂明:品質很好,一個是由於生長期長,一年只種一季,產出來的水稻比較粘稠,這稻子很有彈性,口感好。下一步主要是在品質上,購一部分好的稻種,再提高提高,然後把品牌做大,讓更多的人吃到咱雙王城的大米。

首席記者 任傑:看到這片金黃色的水稻連成一片,就有一種豐收的喜悅之感油然而生,其實這幾年這片水稻也成為咱們雙王城的一道旅遊亮點,可以讓北方人在這裡體驗一把“人在江南水鄉,處處稻花飄香”的美景。

為家鄉的水稻點個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