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中國的武術發展史上,有一種拳叫東嶽太極拳,你知道嗎?

魯網淄博31日訊提起太極拳,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幾乎每個居民社區、公園、廣場都有一幫太極拳愛好者日日晨練、細心揣摩。 時至今日, 太極拳已經演變成居民的一種日常健身運動。 昨日, 記者來到淄博市老年人體育協會, 瞭解到一種在淄博市發展迅速的公益太極拳——東嶽太極拳。 據淄博東嶽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徐連國介紹, 東嶽太極拳的由來源於央視《相逢2000年》全球電視聯播節目。 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機緣誕生了東嶽太極拳?請隨記者一起探訪究竟。

據悉, 新中國建立後, 毛澤東曾號召全國人民打太極拳。

1978年以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給太極拳的全面發展營造了巨大的空間, 太極拳進入推廣普及期, 鄧小平曾親筆題詞“太極拳好”。 不僅國內演練太極拳之風盛行, 太極拳大師們還走出國門, 將太極拳這一國之瑰寶傳播海外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太極拳傳播至今, 已經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最受人們喜愛的武術運動和健身活動項目, 全世界的太極拳習練者高達三億之眾。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 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 各派既有傳承關係, 相互借鑒, 也各有自己的特點, 呈百花齊放之態。

那麼?東嶽太極拳與傳統的太極拳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追溯到2000年央視《相逢2000年》節目。 徐會長告訴記者, 為迎接2000年1月1日新千年的到來, 世界各國都通過電視向全世界展示能代表本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 千禧年第一縷曙光來臨之際, 在泰山極頂——堯觀頂, 由北京體育大學門惠豐教授演示了一套太極拳, 向全世界120多個國家40多億電視觀眾,

展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東嶽泰山是五嶽之尊, 是中華民族屹立在東方的象徵, 太極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結晶, 迎著新世紀的曙光在泰山上演練太極拳, 寓意著中華民族像太陽一樣從東方冉冉升起, 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 東嶽太極拳披著新世紀的曙光, 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應運而生了。

千禧年第一縷曙光來臨之際, 在泰山極頂-----堯觀頂由北京體育大學門惠豐教授演示了一套太極拳, 向全世界120多個國家40多億電視觀眾, 展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門教授代表中國一方, 通過中央電視臺向世人傳遞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豪情壯語:“武術太極拳有幾千年的歷史, 具有豐富的東方文化內涵, 武術是強身健體的手段, 又是源遠流長的文化, 代表著中國人的精神。 進入兩千年, 中國武術太極拳將在世界上發揚光大, 為人類造福。 ”

17年, 東嶽太極拳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在廣大群眾中得到流傳和推廣。 當年由門惠豐和闞桂香夫婦共同創編的“東嶽太極拳”已經發展成完整的技術體系。 從2001年開始, 東嶽太極拳每年舉辦一次培訓班, 已經有十幾個省區市成立了“東嶽太極拳研究會”, 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東嶽太極拳協會”或總會。 徐會長告訴記者:“東嶽太極拳是武術太極拳大家族中的一顆新星。 在創編過程中,門惠豐教授、闞桂香教授綜合了數十年來對多個傳統拳種研習的經驗體會,在傳統太極拳主要流派中精選出經典動作和精髓要領,集中體現在東嶽太極拳的技理之中。東嶽太極拳展示了”合而異同、創新包容、式正招圓“的特點。”

2000年門惠豐教授演練東嶽太極拳的堯觀頂原址上,修建了兩個標誌性建築:東嶽太極台、東嶽太極亭,作為紀念,流芳千古!

東嶽太極拳是遵循哲理、拳理、醫理三大原則創編而成。全套動作連綿不斷,層層相疊,一氣貫通,充分展示了太極拳輕鬆柔和,圓活自然的運動特點,體現了太極拳身正、體松、心靜,中正安舒,意領身隨,剛柔相濟的原理,式式都有明顯的丹田內轉為核心的胸腰運化。這種強調胸,腰,腹部運動的方法,對於強身健體有特殊的作用。已被實踐證明有較高的養生保健價值,並被眾多習練的拳友認可。

最讓徐會長驕傲的還是東嶽太極拳被太空人帶上太空。他告訴記者,東嶽太極拳從2011年10份開始在淄博推廣普及,2013年成立淄博東嶽太極拳研究會,目前已有2000多名太極拳愛好者加入這個公益團隊。團隊的宗旨就是在全市範圍內義務推廣東嶽太極拳,讓更多的淄博人民通過練習東嶽太極拳,獲得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家庭,為在淄博大地上實現“你健康,我快樂!”的全民健身夢想貢獻力量。

“神十”三位太空人在太空集體演練東嶽太極拳,此為東嶽太極拳經典動作旋轉乾坤

2013年10月19日,在山東省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閉幕式上,200人的東嶽一路展演。

2014年11月1日,淄博市第四屆體育大會暨14年演武大會上,淄博東嶽太極拳研究會238人的集體項目,在全市武術界31個參賽團隊中獲得第一名。

2014年11月22日,在東嶽太極拳研討會上,代表全國的東嶽太極拳推廣普及機構做經典發言。

在創編過程中,門惠豐教授、闞桂香教授綜合了數十年來對多個傳統拳種研習的經驗體會,在傳統太極拳主要流派中精選出經典動作和精髓要領,集中體現在東嶽太極拳的技理之中。東嶽太極拳展示了”合而異同、創新包容、式正招圓“的特點。”

2000年門惠豐教授演練東嶽太極拳的堯觀頂原址上,修建了兩個標誌性建築:東嶽太極台、東嶽太極亭,作為紀念,流芳千古!

東嶽太極拳是遵循哲理、拳理、醫理三大原則創編而成。全套動作連綿不斷,層層相疊,一氣貫通,充分展示了太極拳輕鬆柔和,圓活自然的運動特點,體現了太極拳身正、體松、心靜,中正安舒,意領身隨,剛柔相濟的原理,式式都有明顯的丹田內轉為核心的胸腰運化。這種強調胸,腰,腹部運動的方法,對於強身健體有特殊的作用。已被實踐證明有較高的養生保健價值,並被眾多習練的拳友認可。

最讓徐會長驕傲的還是東嶽太極拳被太空人帶上太空。他告訴記者,東嶽太極拳從2011年10份開始在淄博推廣普及,2013年成立淄博東嶽太極拳研究會,目前已有2000多名太極拳愛好者加入這個公益團隊。團隊的宗旨就是在全市範圍內義務推廣東嶽太極拳,讓更多的淄博人民通過練習東嶽太極拳,獲得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家庭,為在淄博大地上實現“你健康,我快樂!”的全民健身夢想貢獻力量。

“神十”三位太空人在太空集體演練東嶽太極拳,此為東嶽太極拳經典動作旋轉乾坤

2013年10月19日,在山東省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閉幕式上,200人的東嶽一路展演。

2014年11月1日,淄博市第四屆體育大會暨14年演武大會上,淄博東嶽太極拳研究會238人的集體項目,在全市武術界31個參賽團隊中獲得第一名。

2014年11月22日,在東嶽太極拳研討會上,代表全國的東嶽太極拳推廣普及機構做經典發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