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來自太空的法蘭克穆勒

法蘭克穆勒(Frank Muller)對於陀飛輪一直有著獨特的想法, 尤其近年來動作頻頻, 推出最大、最小、或是轉速最快的陀飛輪。 而造型前衛的Gravity(萬有引力), 則是品牌最新提出的陀飛輪想法。

趁著此次“Legend of Time”展覽, 品牌首席製錶師, 也是這枚陀飛輪的設計者Patrice Couston, 詳細闡述了這個特別設計的概念。

Patrice表示陀飛輪一直是他非常喜歡的功能, 他也常想著要設計出一枚與眾不同的陀飛輪, 而Gravity陀飛輪腕表便因此而生。

以太空艙為靈感的Gravity陀飛輪腕表運行理論其實與一般陀飛輪並無太大差異, 但特別的是其運作時的獨特姿態:擺輪仿佛被拋離陀飛輪框架外一般, 但卻又隨著框架軌道運行, 這種視覺效果頗為微妙。

Gravity陀飛輪腕表的框架以四枚主要部件組成,

將擺輪夾在中央增加穩定性。 而造成運作特殊視感的原因是一般擺輪都置於框架正中, 並好好地固定于下方齒輪上, 但Gravity陀飛輪腕表則將擺輪稍微偏移, 並未安置在框架中軸上(但框架依舊與下方齒輪同軸)。 特別選用加工相對困難的鋁合金作為框架材質, 除了因為輕巧不至於造成動力過度負擔外, 鋁合金電鍍後的鮮活色澤, 也為整體添入了些許未來科技感。

結構看似粗獷, 其實各個部件都有其細膩處。 除了上下主要夾層, 還有藏於其中兩個更為細小的固定結構外, 框架上還有必須使用的寶石軸承、鎖定螺絲等, 其中固定框架的螺絲微小的幾乎肉眼難見。

Patrice表示他希望Gravity陀飛輪腕表整體能展現出強壯的性格, 因此雖然可以為結構骨架加入導角修飾, 但他偏不, 並進一步電鍍上色, 呈現現代感。 此外, 他同時也指出, 細膩的框架並不是製作這枚陀飛輪最難的, 最難的是調整擺輪的平衡。

仔細看不難發現Gravity陀飛輪腕表的遊絲擺輪光滑細膩, 不同於許多品牌會加入螺絲砝碼, 透過調整配重, 修正擺輪運作時的速度, 以達到更精准的走時。 Gravity陀飛輪腕表不是沒有, 而是改為配重塊藏于擺輪下方。 原則說來這是個單純的概念轉化, 但執行起來卻非常耗時, 因為這不像預先留好螺絲孔洞, 接著調整螺絲砝碼即可。 Gravity陀飛輪腕表的做法理論相同, 但並不在擺輪上預留孔洞,而是要不斷調整試探配重塊的最佳位置,最後再講它接合於擺輪上。這是完全需要耐性與細心的硬功夫,雖然極度耗時,但所呈現出的光鮮,也是造成Gravity陀飛輪腕表與眾不同的要素。

你要問“值得嗎”?Patrice對此確實非常滿意,一如他說:“我就是想要做點瘋狂的事情。”

但並不在擺輪上預留孔洞,而是要不斷調整試探配重塊的最佳位置,最後再講它接合於擺輪上。這是完全需要耐性與細心的硬功夫,雖然極度耗時,但所呈現出的光鮮,也是造成Gravity陀飛輪腕表與眾不同的要素。

你要問“值得嗎”?Patrice對此確實非常滿意,一如他說:“我就是想要做點瘋狂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