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然—通訊》報導研究發現調控日本血吸蟲生殖發育基因

從復旦大學獲悉, 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胡薇團隊, 繪製了日本血吸蟲從合抱至性成熟產卵過程的動態表達譜, 解析了整個發育過程的基因表達特徵和分子事件,

發現了雌蟲與雄蟲在合抱後的發育過程中功能分化明顯, 到成熟階段達到完美的功能互補, 並鑒定了調控雄蟲合抱的芳香族氨基酸脫羧酶及控制雌蟲生殖系統發育的G蛋白偶聯受體, 指出血吸蟲的生殖發育調控可能與昆蟲的激素調節模式類似。 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線上發表于《自然—通訊》。

血吸蟲病流行於76個國家和地區, 是僅次於瘧疾的世界第二大寄生蟲病。 蟲卵是其致病與傳播的主要因素。 瞭解和揭示血吸蟲生殖系統發育成熟產卵的分子機制, 不僅可以從分子水準認識血吸蟲的有性生殖發育方式, 也可以為開發抗血吸蟲病疫苗和藥物靶點提供分子資訊。

胡薇課題組通過RNA測序技術分別獲取了日本血吸蟲雌蟲和雄蟲在性成熟過程中的不同時間點的基因表達譜,

展示了4561條新的血吸蟲轉錄本。 對該動態表達譜分析發現, 日本血吸蟲的雌蟲和雄蟲在合抱前與合抱早期基因表達譜非常相近, 隨後差異越來越大;在整個性成熟過程中, 雌蟲表達譜變化劇烈, 無論是表達變化的基因數量還是變化程度均遠遠高於雄蟲。 (www.bioeg.cn)

而且, 雌蟲的表達基因在合抱後第4-6天之間, 超過3/4的基因表達下調。 分析顯示, 雌雄蟲的功能在成熟後期實現了完美的互補, 儼然發展為一個緊密依存的“產卵共生體”, 即雌蟲成為產卵機器, 雄蟲則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壯”, 為雌蟲產卵提供庇護。 基因表達模式分析還顯示,

性成熟過程豐富的基因表達譜變化模式, 提示其具有複雜的調控機制。

生物易構|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耗材採購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