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攀枝花!從現在起,請叫我“國家森林城市”!

好消息!

咱攀枝花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啦!

有沒有一下子覺得高大上了?

10月10日上午, 2017年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在河北省承德市召開。 會上, 國家林業局授予攀枝花市等19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攀枝花市市長王波代表攀枝花市接受“國家森林城市”授牌。

8年創森, 從啟動試點到“四川省森林城市”, 再到“國家森林城市”, 攀枝花一步一個腳印走來, 榮譽來之不易。

王東/攝影

上世紀60年代, 攀枝花破土開建, 因國家建設需要, 滿山的樹木被砍伐後漂運到全國各地, 短短三十年, 市域山上林木銳減, 水土流失加劇, 金沙江兩岸荒山觸目驚心。

1998年, 攀枝花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 進入“森林資源利用”向“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歷史性轉折期。

作為長江上游的老三線礦產資源利用城市, 如何強化長江上游水土涵養, 保障國土生態安全?

如何利用稟賦天賜的自然資源, 實現生態惠民和城市轉型發展?

面對新形勢、新壓力, 攀枝花再次起跑。

2010年,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 走“生態立市”之路, 建設“生態康養攀枝花, 金沙江畔森林城”, 進一步修復和完善自然生態系統, 提高城市的生態承載力, 推進城市綠色、低碳、迴圈發展, 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從此, 在幅員面積74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00余萬陽光花城兒女齊心聚力、同心同德植樹種花, 播撒生態文明的綠色種子。

樹立四大理念 凝聚創建合力

王東/攝影

——樹立抓創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 高位推動, 聯動創建。

2012年,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整合力量, 統籌安排, 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陽光康養旅遊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一併列入全市“五創聯動”工作, 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任組長, 將創森納入市政府年度任務考核, 並建立了以市人大主任為督導組的工作監管機制, 強力推動創森工作。 各縣、區也建立健全創森相應領導機構, 全市形成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創建格局。

——樹立抓創森必須抓落實的理念, 編制規劃, 實施項目。

高標準編制《攀枝花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3-2025)》, 確立“生態康養攀枝花,金沙江畔森林城”的特色和定位,建設“森林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4大體系。嚴格按照“一軸、二帶、三區、五極、多點”的城市森林總體佈局和“師法自然”的原則進行全面建設。通過抓落實,規劃的彩圖印曬成為一張張藍色施工圖、又落地成為一片片花山和綠海,規劃的專案卓有成效地落在攀枝花的城市鄉間、山頭地塊、大街小巷。

——樹立抓創森就得抓宣傳的理念,全民動員,社會參與。

通過電視、網路、短信等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開展“我為森林城市建設建言獻策有獎徵集”“創森與林業黨建品牌建設演講比賽”“全市中小學生創森徵文比賽”等活動,在省、市報刊、網站刊登創森相關文章千餘篇,市廣播電臺、電視臺同步播放創森新聞百餘次,全市印製發放創森宣傳書籍資料共5萬餘冊(份)、創森宣傳年畫(單)20萬份,充分利用宣傳展板、標語、橫幅和LED電子屏等開展創森宣傳。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引導,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援率達100%。

——樹立抓創森就要抓特色的理念,著力生態治理,彰顯花城魅力。

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設重點是增綠提質、增花添彩,凸現“回歸自然”“林城相擁”和“陽光花城”特色。全市先後打造了東區阿署達、平地櫻花小鎮、普威綠野花鄉、海塔世外桃源、西佛山藍花楹等多個生態文化景區,新建了花舞人間、三角梅園、麗新花卉基地等多個花主題綠地和花卉生產綠地,創建了459個(戶)花園式單位(社區)、社區、家庭。做足“花”的文章。“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金沙江畔一座森林綠城、陽光花城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建設四大體系 提升幸福指數

王東/攝影

2013年,得到國家林業局批准後,攀枝花市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按照創森總體規劃,全面實施城鄉綠色福利空間、綠色生態屏障、生態廊道、經濟林和生態文化基地建設等27大創森工程,建設“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四大體系,構建城市、集鎮、鄉村“三位一體”,林網、水網、路網“三網同建”,生態林、產業林、景觀林“三林共造 ”的全域森林城市生態網路。

——把生態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第一工程”,做到植綠惠民。

實施城鄉綠色福利空間、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破損山體植被恢復、綠色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區、森林(濕地)公園建設等工程。全市新建(擴建)27個公園,完成鄉鎮綠化167.3公頃、村莊綠化1703.3公頃、道路綠化926.23公里、水系綠化179.22公頃,實施森林管護32.34萬公頃,封山育林3.47萬公頃、森林撫育1.4萬公頃、坡耕地造林2533公頃。通過城區增綠、鄉村添綠、通道連綠、退耕還綠、礦山複綠、天保豐綠,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網路,做到植綠惠民。

——把林業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提高林農收入的“第一途徑”,做到植綠富民。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實施經濟林、工業原料林、林木種苗、林下經濟基地、生態旅遊等建設工程,積極探索和建立符合攀枝花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以特色乾果、水果產業和種苗、林下種植、森林旅遊等多種經營相結合的林業產業格局。期間新建苗木花卉基地460公頃、各類林下經濟基地9400公頃,做到植綠富民、增綠增收。

——把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作為傳播生態文化理念的“第一載體”,做到文化潤民。

實施民俗生態文化、礦山遺址、義務植樹及紀念林基地建設和開展生態文化活動,把攀枝花獨特的山地風情、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于城市森林建設中,做到心中播綠。創建省綠化模範縣2 個、綠化模範單位(社區)28個。全市古樹名木掛牌保護率100%,保安營義務植樹文化長廊已成為攀枝花市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的名片。每年一屆的“塊菌節”和近年來舉行的“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中國·四川第二屆森林康養(冬季)年會”,不僅使生態文明得到全面宣揚,生態理念得到廣泛傳播,還全面提升攀枝花的城市品位和文化底蘊。

——把支撐保障體系建設作為鞏固創森成果的“第一抓手”,做到綠蔭庇民。

大力實施森林火災防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城市資訊化、林業科技支撐工程,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森林火災和有害生物防控隊伍建設現代化、專業化,森林建設管理工作規範化、科學化。建設森林防火指揮中心6個,成立森警支隊1支,建有共300餘人的6支國內一流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立了國家級有害生物測報點2個,全市林業有害生物成災面積率控制在3‰以內、無公害防治率由85%提高到95%、測報準確率由90%提高到95%、種苗產地檢疫率由85%提高到100%。

創新方式方法 破解創建難題

蘇波/攝影

惟實幹者進,惟創新都強。創森以來,攀枝花向創新要動力,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克服了幹熱河谷地區造林成活率低、綠化管護難度大、綠化建設成本高等困難,突破了幹熱河谷無土、缺水、整地的技術性瓶頸,破解了創森過程中無苗造林、無地植樹、無錢建設等諸多難題。

——創新工作方式。

2012年,攀枝花整合力量,統籌安排,聯動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陽光康養旅遊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開展“五創聯動”以來,創森工作不再“單打獨鬥”,項目得以整合,資金得到保障,成效更加顯現。

——創新建設模式。

在創森工作中,推陳出新,優化建設模式。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引入社會資金、採用市場運作建設花城新區森林公園。用項目支持,引入企業治理西佛寺跡地、建設半坡咖啡+黃檀基地。政府、相關責任單位共同出資改造金沙江大道東段綠化景觀,採取BT方式建設仁和大河河道景觀。採用義務植樹方式,由責任單位包乾建設金沙江中心城區段視野區、紅格癩山、機場路等綠化基地。

——創新投入機制。

採取“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的方式,創新機制、多方籌資,全市累計投入創森建設資金近70億元。爭取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專項資金,有效緩解了財政資金不足的困難。把創森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吸引業主、企業積極投入森林城市建設,企業投資、市民捐資和捐贈等多種途徑,籌措社會資金達38億元。

——創新治理思路。

金沙江幹熱河谷區造林綠化被稱為世界級難題,攀枝花按照“建設生態林、發展產業林、打造景觀林”的原則,提出“由點及面、先易後難、良種壯苗、大坑客土、水源配套”的幹熱河谷區治理思路,確保綠化造林成效。2012-2016年在城市視野區的保安營、馬坎、棗子坪、尖山、上沙溝、雞爪山、橄欖坡等地相繼開展山體生態修復與治理,建設(改造)生態型產業林、景觀林共1.2萬公頃。

——創新工程技術。

針對少土缺水和乾旱持續時間長的狀況,採取“人背馬馱、機械上山、打井取水”等方式和“開帶撩壕、客土填土、掛網保土、柵欄固土、太陽能提灌、覆膜保水”等多種工程技術措施進行植樹造林,有效治理幹熱河谷重點區域面積3750公頃。制約金沙江幹熱河谷區綠化的瓶頸得以突破,綠化成果得以保存。7月13日,2017中國大資料應用大會在世紀城新會展中心召開,大會聚焦“大資料、大智慧、大健康”,梳理過去一年大資料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創新應用,探討我國建設大資料強國的機遇與路徑。

建設森林城市 生態經濟共贏

劉家成/攝影

創森以來,攀枝花市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集智聚力、精心實施、統籌推進,實現了綠化面積大拓展、綠化品質大跨越、管養水準大提升、生態環境大改善、生態收益大提高和生態意識大增強的目標。

——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提高。

通過“高位推動、部門聯動、縣鄉互動”的“三動”組織指揮,開展各項創建工作,累計實施森林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等各類創森工程項目563個,新建林地(綠地)24493公頃。其中,建設的仁和大河濱河濕地公園、安寧河河濱公園、法制文化公園和炳三區學府公園等,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魅力集鎮、特色旅遊新村建設,打造了一批和諧、秀美的現代新農村;礦山跡地得到生態治理,植被恢復成效突出。“林城相依”、“花城相融”的城市森林景觀雛形顯現,綠色生態屏障進一步鞏固。從創建初期至2016年底,攀枝花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38.16%增加至40.0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8.8平方米增加至11.49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從創森之前的58.97%增長至60.1%,水系綠化率從82%增加至91.51%,道路林木綠化率從83%增加至88.47%,國家森林城市評價體系的40項指標大幅提高並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實現雙增長,森林品質有效提高。

——生態治理示範成效突出。

按照總體規劃,以金沙江幹熱河谷區生態治理為重點,加強裸露工礦跡地、破損山體等“硬骨頭”的生態植被恢復,開展工礦廢棄地山、水、林、田、路綜合整治。完成廣廈採石場、龍蟒尾礦庫、青杠坪尾礦庫、二灘粘土礦等50個礦山跡地的生態治理,面積達1100公頃。全面實施金沙江河谷區破損山體植被恢復,積極推進人工造林和封山撫育。以建設“綠色礦區”為帶動,攀枝花市成為全國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實現廢棄地複墾、生態環境提升和促進發展互利共贏目標,金沙江幹熱河谷區林分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與城區森林生態系統相協調的環城森林生態景觀圈初步形成。

——生態產業發展持續壯大。

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並舉,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全市核桃種植面積達2.67萬公頃、芒果種植面積達3.5萬公頃,建成萬畝晚熟芒果基地10個、萬畝早春枇杷基地2個、萬畝石榴基地1個、萬畝柑橘基地1個。成功開發芭蕉箐萬畝枇杷生態觀光園、撒蓮鎮海塔村世外桃園觀光區、大田石榴生態觀光園等多個鄉村生態旅遊點,舉辦了務本桃花節、黃草櫻桃節、大田石榴節、仁和芒果節、格薩拉索瑪花節等各類生態觀光旅遊節慶活動。創森以來,農民人均涉林收入年增長率為11.62%,生態旅遊人數和收入平均年增長率在15%以上。2016年,實現林業總產值36億元,比2012年的20.8億元,增加了15.2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獲得收入達到2097元,比創建初期翻了近一番。

——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在保證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的同時,全市常年有效管護森林面積32.34萬公頃,開展森林撫育1.4萬公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83萬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0.68萬公頃。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別林地,實施林地保護分級管理,嚴格保護天然林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建設了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初步形成衛星熱點、航空巡護、視頻監控、高山瞭望、地面巡邏“五位一體”的林區林火監測網路。設立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2處。通過“三防”體系建設,有效保護了全市森林資源。

——生態文明意識全面提升。

攀枝花市始終把“人人參與森林城市創建,個個分享綠色發展成果”作為創建森林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生態科普活動,提高老百姓植綠、護綠、愛綠的生態文明意識。市民對保護生態環境、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支持率達95%。“濕地日”“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全民義務植樹日”等宣傳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發放創森宣傳資料25萬餘份。全面建成並開通四川省首家“攀枝花市全民義務植樹專題網”,引入“互聯網+”模式開展線上認建認養。建設104個義務植樹示範林和義務植樹基地,全市義務植樹盡責率97%。攀枝花塊菌、攀枝花芒果成為地理標誌,388株古樹名木得到掛牌保護。

蘇波/攝影

如今,攀枝花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現生態蝶變,由“鋼鐵城市”轉向為利用光熱資源的中國“陽光花城”,穩步走向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特色康養城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創建森林城市是短期的,城市森林建設是長期的。

袁傑/攝影

我市將持續把城市森林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普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作為進一步改善宜居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全力建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長期有效築牢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做出實際行動。

對於咱攀枝花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你有啥想說的呢?

歡迎留言告訴小花~

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榮耀和自豪!

確立“生態康養攀枝花,金沙江畔森林城”的特色和定位,建設“森林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4大體系。嚴格按照“一軸、二帶、三區、五極、多點”的城市森林總體佈局和“師法自然”的原則進行全面建設。通過抓落實,規劃的彩圖印曬成為一張張藍色施工圖、又落地成為一片片花山和綠海,規劃的專案卓有成效地落在攀枝花的城市鄉間、山頭地塊、大街小巷。

——樹立抓創森就得抓宣傳的理念,全民動員,社會參與。

通過電視、網路、短信等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開展“我為森林城市建設建言獻策有獎徵集”“創森與林業黨建品牌建設演講比賽”“全市中小學生創森徵文比賽”等活動,在省、市報刊、網站刊登創森相關文章千餘篇,市廣播電臺、電視臺同步播放創森新聞百餘次,全市印製發放創森宣傳書籍資料共5萬餘冊(份)、創森宣傳年畫(單)20萬份,充分利用宣傳展板、標語、橫幅和LED電子屏等開展創森宣傳。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引導,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援率達100%。

——樹立抓創森就要抓特色的理念,著力生態治理,彰顯花城魅力。

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設重點是增綠提質、增花添彩,凸現“回歸自然”“林城相擁”和“陽光花城”特色。全市先後打造了東區阿署達、平地櫻花小鎮、普威綠野花鄉、海塔世外桃源、西佛山藍花楹等多個生態文化景區,新建了花舞人間、三角梅園、麗新花卉基地等多個花主題綠地和花卉生產綠地,創建了459個(戶)花園式單位(社區)、社區、家庭。做足“花”的文章。“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金沙江畔一座森林綠城、陽光花城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建設四大體系 提升幸福指數

王東/攝影

2013年,得到國家林業局批准後,攀枝花市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按照創森總體規劃,全面實施城鄉綠色福利空間、綠色生態屏障、生態廊道、經濟林和生態文化基地建設等27大創森工程,建設“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四大體系,構建城市、集鎮、鄉村“三位一體”,林網、水網、路網“三網同建”,生態林、產業林、景觀林“三林共造 ”的全域森林城市生態網路。

——把生態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第一工程”,做到植綠惠民。

實施城鄉綠色福利空間、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破損山體植被恢復、綠色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區、森林(濕地)公園建設等工程。全市新建(擴建)27個公園,完成鄉鎮綠化167.3公頃、村莊綠化1703.3公頃、道路綠化926.23公里、水系綠化179.22公頃,實施森林管護32.34萬公頃,封山育林3.47萬公頃、森林撫育1.4萬公頃、坡耕地造林2533公頃。通過城區增綠、鄉村添綠、通道連綠、退耕還綠、礦山複綠、天保豐綠,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網路,做到植綠惠民。

——把林業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提高林農收入的“第一途徑”,做到植綠富民。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實施經濟林、工業原料林、林木種苗、林下經濟基地、生態旅遊等建設工程,積極探索和建立符合攀枝花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以特色乾果、水果產業和種苗、林下種植、森林旅遊等多種經營相結合的林業產業格局。期間新建苗木花卉基地460公頃、各類林下經濟基地9400公頃,做到植綠富民、增綠增收。

——把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作為傳播生態文化理念的“第一載體”,做到文化潤民。

實施民俗生態文化、礦山遺址、義務植樹及紀念林基地建設和開展生態文化活動,把攀枝花獨特的山地風情、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于城市森林建設中,做到心中播綠。創建省綠化模範縣2 個、綠化模範單位(社區)28個。全市古樹名木掛牌保護率100%,保安營義務植樹文化長廊已成為攀枝花市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的名片。每年一屆的“塊菌節”和近年來舉行的“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中國·四川第二屆森林康養(冬季)年會”,不僅使生態文明得到全面宣揚,生態理念得到廣泛傳播,還全面提升攀枝花的城市品位和文化底蘊。

——把支撐保障體系建設作為鞏固創森成果的“第一抓手”,做到綠蔭庇民。

大力實施森林火災防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城市資訊化、林業科技支撐工程,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森林火災和有害生物防控隊伍建設現代化、專業化,森林建設管理工作規範化、科學化。建設森林防火指揮中心6個,成立森警支隊1支,建有共300餘人的6支國內一流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立了國家級有害生物測報點2個,全市林業有害生物成災面積率控制在3‰以內、無公害防治率由85%提高到95%、測報準確率由90%提高到95%、種苗產地檢疫率由85%提高到100%。

創新方式方法 破解創建難題

蘇波/攝影

惟實幹者進,惟創新都強。創森以來,攀枝花向創新要動力,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克服了幹熱河谷地區造林成活率低、綠化管護難度大、綠化建設成本高等困難,突破了幹熱河谷無土、缺水、整地的技術性瓶頸,破解了創森過程中無苗造林、無地植樹、無錢建設等諸多難題。

——創新工作方式。

2012年,攀枝花整合力量,統籌安排,聯動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陽光康養旅遊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開展“五創聯動”以來,創森工作不再“單打獨鬥”,項目得以整合,資金得到保障,成效更加顯現。

——創新建設模式。

在創森工作中,推陳出新,優化建設模式。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引入社會資金、採用市場運作建設花城新區森林公園。用項目支持,引入企業治理西佛寺跡地、建設半坡咖啡+黃檀基地。政府、相關責任單位共同出資改造金沙江大道東段綠化景觀,採取BT方式建設仁和大河河道景觀。採用義務植樹方式,由責任單位包乾建設金沙江中心城區段視野區、紅格癩山、機場路等綠化基地。

——創新投入機制。

採取“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的方式,創新機制、多方籌資,全市累計投入創森建設資金近70億元。爭取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專項資金,有效緩解了財政資金不足的困難。把創森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吸引業主、企業積極投入森林城市建設,企業投資、市民捐資和捐贈等多種途徑,籌措社會資金達38億元。

——創新治理思路。

金沙江幹熱河谷區造林綠化被稱為世界級難題,攀枝花按照“建設生態林、發展產業林、打造景觀林”的原則,提出“由點及面、先易後難、良種壯苗、大坑客土、水源配套”的幹熱河谷區治理思路,確保綠化造林成效。2012-2016年在城市視野區的保安營、馬坎、棗子坪、尖山、上沙溝、雞爪山、橄欖坡等地相繼開展山體生態修復與治理,建設(改造)生態型產業林、景觀林共1.2萬公頃。

——創新工程技術。

針對少土缺水和乾旱持續時間長的狀況,採取“人背馬馱、機械上山、打井取水”等方式和“開帶撩壕、客土填土、掛網保土、柵欄固土、太陽能提灌、覆膜保水”等多種工程技術措施進行植樹造林,有效治理幹熱河谷重點區域面積3750公頃。制約金沙江幹熱河谷區綠化的瓶頸得以突破,綠化成果得以保存。7月13日,2017中國大資料應用大會在世紀城新會展中心召開,大會聚焦“大資料、大智慧、大健康”,梳理過去一年大資料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創新應用,探討我國建設大資料強國的機遇與路徑。

建設森林城市 生態經濟共贏

劉家成/攝影

創森以來,攀枝花市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集智聚力、精心實施、統籌推進,實現了綠化面積大拓展、綠化品質大跨越、管養水準大提升、生態環境大改善、生態收益大提高和生態意識大增強的目標。

——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提高。

通過“高位推動、部門聯動、縣鄉互動”的“三動”組織指揮,開展各項創建工作,累計實施森林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等各類創森工程項目563個,新建林地(綠地)24493公頃。其中,建設的仁和大河濱河濕地公園、安寧河河濱公園、法制文化公園和炳三區學府公園等,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魅力集鎮、特色旅遊新村建設,打造了一批和諧、秀美的現代新農村;礦山跡地得到生態治理,植被恢復成效突出。“林城相依”、“花城相融”的城市森林景觀雛形顯現,綠色生態屏障進一步鞏固。從創建初期至2016年底,攀枝花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38.16%增加至40.0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8.8平方米增加至11.49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從創森之前的58.97%增長至60.1%,水系綠化率從82%增加至91.51%,道路林木綠化率從83%增加至88.47%,國家森林城市評價體系的40項指標大幅提高並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實現雙增長,森林品質有效提高。

——生態治理示範成效突出。

按照總體規劃,以金沙江幹熱河谷區生態治理為重點,加強裸露工礦跡地、破損山體等“硬骨頭”的生態植被恢復,開展工礦廢棄地山、水、林、田、路綜合整治。完成廣廈採石場、龍蟒尾礦庫、青杠坪尾礦庫、二灘粘土礦等50個礦山跡地的生態治理,面積達1100公頃。全面實施金沙江河谷區破損山體植被恢復,積極推進人工造林和封山撫育。以建設“綠色礦區”為帶動,攀枝花市成為全國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實現廢棄地複墾、生態環境提升和促進發展互利共贏目標,金沙江幹熱河谷區林分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與城區森林生態系統相協調的環城森林生態景觀圈初步形成。

——生態產業發展持續壯大。

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並舉,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全市核桃種植面積達2.67萬公頃、芒果種植面積達3.5萬公頃,建成萬畝晚熟芒果基地10個、萬畝早春枇杷基地2個、萬畝石榴基地1個、萬畝柑橘基地1個。成功開發芭蕉箐萬畝枇杷生態觀光園、撒蓮鎮海塔村世外桃園觀光區、大田石榴生態觀光園等多個鄉村生態旅遊點,舉辦了務本桃花節、黃草櫻桃節、大田石榴節、仁和芒果節、格薩拉索瑪花節等各類生態觀光旅遊節慶活動。創森以來,農民人均涉林收入年增長率為11.62%,生態旅遊人數和收入平均年增長率在15%以上。2016年,實現林業總產值36億元,比2012年的20.8億元,增加了15.2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獲得收入達到2097元,比創建初期翻了近一番。

——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在保證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的同時,全市常年有效管護森林面積32.34萬公頃,開展森林撫育1.4萬公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83萬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0.68萬公頃。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別林地,實施林地保護分級管理,嚴格保護天然林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建設了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初步形成衛星熱點、航空巡護、視頻監控、高山瞭望、地面巡邏“五位一體”的林區林火監測網路。設立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2處。通過“三防”體系建設,有效保護了全市森林資源。

——生態文明意識全面提升。

攀枝花市始終把“人人參與森林城市創建,個個分享綠色發展成果”作為創建森林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生態科普活動,提高老百姓植綠、護綠、愛綠的生態文明意識。市民對保護生態環境、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支持率達95%。“濕地日”“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全民義務植樹日”等宣傳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發放創森宣傳資料25萬餘份。全面建成並開通四川省首家“攀枝花市全民義務植樹專題網”,引入“互聯網+”模式開展線上認建認養。建設104個義務植樹示範林和義務植樹基地,全市義務植樹盡責率97%。攀枝花塊菌、攀枝花芒果成為地理標誌,388株古樹名木得到掛牌保護。

蘇波/攝影

如今,攀枝花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現生態蝶變,由“鋼鐵城市”轉向為利用光熱資源的中國“陽光花城”,穩步走向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特色康養城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創建森林城市是短期的,城市森林建設是長期的。

袁傑/攝影

我市將持續把城市森林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普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作為進一步改善宜居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全力建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長期有效築牢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做出實際行動。

對於咱攀枝花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你有啥想說的呢?

歡迎留言告訴小花~

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榮耀和自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