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村民到山上放牛發現一土墩,撥開茅草看到一石碑,引發軒然大波

2004年8月的一天, 江西省德安縣吳山鄉蔡河村林居社區的村民陶昭岸來到了自家屋後的白鶴山上放牛。 在山腳下, 陶昭岸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土墩。 只見這個土墩的周圍茅草叢生, 土墩上面卻寸草不生。

滿腹狐疑的陶昭岸撥開茅草, 想看看這其中究竟有什麼蹊蹺。 突然, 他發現土墩的前面有一塊石碑, 石碑插在土墩中, 高出地面大約5寸。 扒掉石碑上面的塵土, 他看到上面刻著“故陶公潛公之墓”幾個字。 想起族譜上說的整個蔡河的陶姓居民都是陶淵明的後裔, 陶昭岸立即覺得這塊墓碑不一般, 很可能具有極高考價值。

於是, 陶昭岸立即回村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族人。 大家隨即又把況報告了縣博物館。

縣博物館的考古專家迅速趕到了現場。 他們發現, 這塊墓碑白如膏玉, 高65釐米, 寬45釐米, 厚10釐米。 在多年的風雨侵蝕下, 碑面上的字跡已經變得模糊, 但仍舊能從其中看到兩個“陶”字, 而“故陶公潛公之墓, 十五吉時”等字樣依舊清晰可辯。

墓碑的發現使蔡河村陶氏家族的村民極為興奮, 他們特地從省博物館複印了陶氏家庭族清光緒家譜。 這份家譜顯示:“宋文帝元嘉四年(西元427年), 陶淵明六十三歲病重, 九月作祭文, 十一月病卒, 十五日吉時下葬。 ”而從這塊發現的墓碑銘文上, 村民們發現和家譜記載的確有相吻合的地方, 可見這的確是陶淵明的墓碑。

在蔡河村, 有許多關於陶淵明的傳說, 共中還包含了陶淵明故里在窪裡陶家水庫之說。 這個傳說來源於《晉書·周訪傳》的記載:“初, 陶侃微時, 丁艱, 將葬, 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遇一老父, 渭曰:‘前崗見一牛眠山汙中, 其地若葬, 位極人臣矣。 ’”隨後, 陶淵明的父親陶侃便在老人說的地方埋葬了自己的父親, 並在當地安了家。

傳說中陶家水庫的所在地就是牛眠地。

牛眠地的山形從遠處看就像一頭趴在地上睡覺的大牛。 根據家譜和古墓群中碑文的記載, 陶淵明就曾經居住在牛眠地, 在其44歲的時候, 故居發生了火災, 陶氏就從牛眠地往外遷出, 來到了今天 的蔡河村。 因而, 蔡河村的陶姓人家很有可能就是陶淵明的後裔。

事實上,關於陶淵明的故里,自宋代開始便爭議不斷,並延續至今。而蔡河村墓碑的出土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當然,唯一遺憾的是,由於墓碑的字小而多,加之年代已久的風雨洗禮,字跡已難以辯認,因此,這塊墓碑究竟是陶淵明去世時立下的,還是後人為了紀念陶淵明的墓碑而立下的,連考古家也沒有定論,成了一個待解之謎。

事實上,關於陶淵明的故里,自宋代開始便爭議不斷,並延續至今。而蔡河村墓碑的出土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當然,唯一遺憾的是,由於墓碑的字小而多,加之年代已久的風雨洗禮,字跡已難以辯認,因此,這塊墓碑究竟是陶淵明去世時立下的,還是後人為了紀念陶淵明的墓碑而立下的,連考古家也沒有定論,成了一個待解之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