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嚴格教育是對孩子負責

古語有:一日不打, 上房揭瓦。 靠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是教育的最低層次。 指責、批評、命令、說教, 為次之。

這些方法, 看似嚴格, 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甚至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問題發生了, 家長應該認真分析, 這個問題, 是孩子的問題、自己的問題, 還是環境的問題?

如果是孩子的問題, 要學會接受和傾聽。 瞭解孩子需要什麼。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 要客觀描述, 不批評、指責, 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如難過、擔心, 以及對自己的影響, 最後提出希望。 這樣的交流, 孩子對家長的想法, 會得到明確的判斷和理解, 得到有效的溝通。

接下來, 是以孩子喜歡的方式, 説明他。

最智慧的父母, 在家庭中, 主動營造溫馨的氛圍, 注重自己的個人成長, 身體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樣, 影響孩子。 這是家長中的九段高手。

嚴格的教育, 本來的出發點, 是對孩子負責。 這是沒有錯的, 而家長往往以對孩子好的名義,

傷害了孩子, 破壞了親子關係。

如果可以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地和孩子交流, 以合理的方式幫孩子解決問題, 何必怒髮衝冠、求全責備呢?

行為改變的過程:依次是不知不覺、知而未動、知而心動、知而行動、動而堅持、修成正果。 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很多時候, 因為家長的粗心、疏忽、武斷, 導致前功盡棄。

對於孩子而言, 持之以恆做一件事情的難度, 大過成人。 而家長習慣于孩子做事的萌芽階段, 以責怪的口吻打壓孩子。 諸如, 孩子學習剛有點進步, 或培養某種好習慣的初期, 家長會說, “才考這麼點分, 就驕傲。 離......遠著呢!”

或者在孩子意識到問題, 努力改變的過程中, 不及時發現, 不給予肯定和鼓勵。 孩子的學習熱情一下子消失,

星星之火, 被一盆冷水澆滅了。 自信心也受到了打擊。

家長需具備一雙慧眼, 及時發現孩子知而心動、知而行動的苗頭, 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