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除了達摩院的名字和1000億投資 馬雲還想做什麼

“一個企業做得多大, 在於企業解決多大的社會問題。 解決的社會問題越大, 責任就越大, 利益也就來得更多。 這是阿裡巴巴思考的邏輯。 ”馬雲在說段話的時候, 神情和語氣略顯凝重。

這兩天雲棲大會期間, 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達摩院”和“1000億”投資刷屏。 從去年的“五新”到今年的“達摩院”, 馬雲定期在每年十月中旬刮起一股輿論風潮, 已經成為常態。

不過, 今年的達摩院在某種意義上, 要遠比五新更深刻。

從最簡單的層面看, 時間上“五新”是對未來5~10年商業和社會發展的思考;而“達摩院”的時間考量, 是以數十年作為起步,

專注的角度也不僅僅局限在技術和商業層面。 與阿裡提出的NASA計畫相比, 這個“達摩院”更為具象, 或者說是在押注阿裡另一個維度的未來。

有觀點將馬雲在11號的演講比喻為“歷史性的前瞻”, 也有觀點認為這只是一場“作秀”。 為什麼會有如此鮮明的不同立場, 為何每次馬雲的言論總會引發巨大反響,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這些話出自馬雲。 這是一個在無數次質疑中把阿裡巴巴帶到市值4700億美元, 並且10月10日第二次超越亞馬遜市值的企業家(第一次超越是在2014年阿裡巴巴上市當天)。 雖然沒有必要盲目崇拜, 但為了質疑而質疑, 對於理解“達摩院”背後內涵沒有絲毫幫助。 畢竟, 阿裡巴巴不是靠著PPT把市值做到4700億的。

馬雲強調, 阿裡未來要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並服務世界經濟, 會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 這正是成立“達摩院”的定位。

在演講中, 馬雲對於達摩院的思考已經做了清晰地描述, 如果僅從字面上看則是三個“必須”。

第一個是必須活的比阿裡巴巴長久。 馬雲承認沒有企業能逃得出興衰的週期。

他坦言“有一天即使阿裡巴巴不在了, 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 那麼阿裡巴巴希望是做102年的企業, 因此未來還有84年要走, 而馬雲期待達摩院至少要存在85年。

第二個必須是達摩院至少要服務全世界20億人口, 為1000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空間和機遇。 這個思路是契合阿裡未來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目標, 而馬雲著重強調了普惠共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做事態度。

第三個必須是達摩院要具備自我盈利的能力。 馬雲在這裡提出了外界最為關注的3年內投入超過1000億人民幣(啟動基金), 這筆錢首先要聚集的就是全球頂尖智力資源, 包括設立多家國際研究中心後計畫引入的100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為何坦言過去十年“嚴禁”在公司內部提及研究院話題的馬雲, 一旦啟動專案就把目標定到如何宏大的願景?這並非是為了給資本市場講故事, 而是給已經在電子商務和雲計算領域逐步接近天花板的阿裡, 在未來的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方面劃下新格局。

格局這東西被企業家說的非常多, 但又是一個很玄的東西。 在阿裡巴巴這18年的發展中, 格局可能是馬雲領悟最深刻的, 而要讓阿裡真正走102年, 格局又是最為核心的關鍵。

阿裡巴巴一直走的是履帶式發展模式, 阿裡雲、菜鳥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 下一步或許就是達摩院。

為什麼過去10年馬雲避談“研究院”, 他自己也承認這段時間阿裡巴巴唯一要關心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因為當時探討去做一個幾十年甚至100年後對世界有意義的研究院, 的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為何輿論熱議AI時, 他反復多次說不認可人工智慧這種提法, AI的內涵是機器智慧, 物聯網應該是“智聯網”;為什麼B和T兩家在全球搜羅AI領域的大牛時, 他在10號下午(雲棲大會前一天)小範圍“座談”的13位知名院士和科學家,包含了量子計算和量子力學、計算思維理論、人臉識別技術等領域的開拓者和頂尖牛人。

格局的成就還真的和懂不懂技術、智商有多高沒有必然聯繫。

至少懂懂筆記從不認為馬雲是一個懂技術的人。他在演講時也強調:“我不懂技術,這不丟人,因為我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但馬雲後面另一句化卻凸顯了自己的情商,“我今天晚上還要有唱歌表演,說實話前兩天為此一直有很大的壓力。不過高曉松說了一句,‘你要是唱得好大家也就沒意思了,你要是唱得不好所有人才會開心呀。’我一想這裡面的道理,立刻就沒有壓力了。”

所以說,不懂技術、不是工科男、坦言阿裡巴巴或許會倒下的馬雲,決定要做一個沒有“阿裡”和“研究院”字樣的“達摩院”,反而更有趣。

馬雲現場講述,達摩院的名字是兩周前在美國出差時臨時決定的,這一點至少說明他對此事長期思考的關鍵不僅是要抹掉“研究院”這三個字,還有如果避免很多知名研究院“研而不發”的宿命。

或許他最終想要的,的確不是一個“阿裡”的研究院。

“幹嘛一定要叫研究院、實驗室,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聽話聽音,從馬雲當天這一段話裡,可以聽出他的野心和格局來。

10號下午的座談會上,姚期智、潘建偉、周以真、楊華勇和湯曉鷗等學術界大咖紛紛與馬雲暢談交流。

這句話背後的底氣,首先來自于目前阿裡聚集2萬多名工程師以及500 多位博士的人才梯隊;其次,是目前達摩院首批到位的十位“達摩祖師”:對於科技界而言,高文、梅宏、黃如三位元院士,以及Michael I. Jordan、李凱、周以真、Henry M. Levy、George M. Church等國際頂尖院士、學者足夠震撼。

在10號下午的座談會上,姚期智院士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長遠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阿裡巴巴能夠有此決心,不只是做跟阿裡巴巴商業相關的東西,非常高瞻遠矚。”而11號上午在“達摩院”成立儀式前,他再次表示對於達摩院發展目標的認同。

而梅宏院士在成立儀式時也直抒己見,“達摩院不僅要弘揚少林武術,還要相容並蓄,容納武當、太極等各家所長,成為綜合性的前沿技術創新平臺。”

馬雲上臺後,雖然手裡握著數張演講“提示卡”,但是懂懂筆記聽到他首先脫稿演講的話題,就是對梅巨集的提示表示感謝,“我非常認同院士的說法,達摩院確實要在技術方面融匯各家所長。”這只是一個小細節,但卻能說明很多問題。

達摩院確實不是獨尊“少林武學”,目前公佈的研究領域,已經包括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晶片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慧、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阿裡巴巴成立的達摩院,包括了全球研究院、高校聯合實驗室、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畫三大部分。

在這裡說句題外話,馬雲演講時提到了達摩院作為研究機構,要超越英特爾、微軟、IBM。而懂懂筆記也想到了他未曾說出的幾個名字,例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貝爾實驗室等。

成立於1930年,捐資人是百貨商人路易士·邦伯格兄妹,他們投資設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回報新澤西居民,建立一個醫療機構。而首任院長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通過“論無用知識的有用性”這篇論文表達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即致力於培養好奇心,讓好奇心為人類福祉做出貢獻。他當時聘請的第一位長期研究員是愛因斯坦,迄今在IAS長期工作過的科學家中已經有33位獲得了諾貝爾獎。

貝爾實驗室則更加廣為人知,1925年由AT&T和西方電子共同成立的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即貝爾實驗室),在之後的幾十年為世界帶來了電晶體、雷射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位交換機、通信衛星等太多的重大發明。

或許在成立之初,邦伯格兄妹和AT&T的高層都沒有想到,未來會為世界留下如此多的“財富”。沒完全想清楚是常理,那就先去做好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他在10號下午(雲棲大會前一天)小範圍“座談”的13位知名院士和科學家,包含了量子計算和量子力學、計算思維理論、人臉識別技術等領域的開拓者和頂尖牛人。

格局的成就還真的和懂不懂技術、智商有多高沒有必然聯繫。

至少懂懂筆記從不認為馬雲是一個懂技術的人。他在演講時也強調:“我不懂技術,這不丟人,因為我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但馬雲後面另一句化卻凸顯了自己的情商,“我今天晚上還要有唱歌表演,說實話前兩天為此一直有很大的壓力。不過高曉松說了一句,‘你要是唱得好大家也就沒意思了,你要是唱得不好所有人才會開心呀。’我一想這裡面的道理,立刻就沒有壓力了。”

所以說,不懂技術、不是工科男、坦言阿裡巴巴或許會倒下的馬雲,決定要做一個沒有“阿裡”和“研究院”字樣的“達摩院”,反而更有趣。

馬雲現場講述,達摩院的名字是兩周前在美國出差時臨時決定的,這一點至少說明他對此事長期思考的關鍵不僅是要抹掉“研究院”這三個字,還有如果避免很多知名研究院“研而不發”的宿命。

或許他最終想要的,的確不是一個“阿裡”的研究院。

“幹嘛一定要叫研究院、實驗室,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聽話聽音,從馬雲當天這一段話裡,可以聽出他的野心和格局來。

10號下午的座談會上,姚期智、潘建偉、周以真、楊華勇和湯曉鷗等學術界大咖紛紛與馬雲暢談交流。

這句話背後的底氣,首先來自于目前阿裡聚集2萬多名工程師以及500 多位博士的人才梯隊;其次,是目前達摩院首批到位的十位“達摩祖師”:對於科技界而言,高文、梅宏、黃如三位元院士,以及Michael I. Jordan、李凱、周以真、Henry M. Levy、George M. Church等國際頂尖院士、學者足夠震撼。

在10號下午的座談會上,姚期智院士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長遠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阿裡巴巴能夠有此決心,不只是做跟阿裡巴巴商業相關的東西,非常高瞻遠矚。”而11號上午在“達摩院”成立儀式前,他再次表示對於達摩院發展目標的認同。

而梅宏院士在成立儀式時也直抒己見,“達摩院不僅要弘揚少林武術,還要相容並蓄,容納武當、太極等各家所長,成為綜合性的前沿技術創新平臺。”

馬雲上臺後,雖然手裡握著數張演講“提示卡”,但是懂懂筆記聽到他首先脫稿演講的話題,就是對梅巨集的提示表示感謝,“我非常認同院士的說法,達摩院確實要在技術方面融匯各家所長。”這只是一個小細節,但卻能說明很多問題。

達摩院確實不是獨尊“少林武學”,目前公佈的研究領域,已經包括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晶片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慧、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阿裡巴巴成立的達摩院,包括了全球研究院、高校聯合實驗室、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畫三大部分。

在這裡說句題外話,馬雲演講時提到了達摩院作為研究機構,要超越英特爾、微軟、IBM。而懂懂筆記也想到了他未曾說出的幾個名字,例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貝爾實驗室等。

成立於1930年,捐資人是百貨商人路易士·邦伯格兄妹,他們投資設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回報新澤西居民,建立一個醫療機構。而首任院長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通過“論無用知識的有用性”這篇論文表達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即致力於培養好奇心,讓好奇心為人類福祉做出貢獻。他當時聘請的第一位長期研究員是愛因斯坦,迄今在IAS長期工作過的科學家中已經有33位獲得了諾貝爾獎。

貝爾實驗室則更加廣為人知,1925年由AT&T和西方電子共同成立的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即貝爾實驗室),在之後的幾十年為世界帶來了電晶體、雷射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位交換機、通信衛星等太多的重大發明。

或許在成立之初,邦伯格兄妹和AT&T的高層都沒有想到,未來會為世界留下如此多的“財富”。沒完全想清楚是常理,那就先去做好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