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網紅產品”: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的測評筆記可能都是編的

工人日報

沒有導購員的網路購物有著自己特殊的規則:叫價幾十元至上千元一篇的“產品測評”“使用者手記”可以輕鬆地將產品推上“神壇”。 在一些網購平臺, 職業寫手將企業或者公關公司提供的產品材料加工成生動有趣的“用後感”, 再通過相關管道進行轉發推廣, 這樣的“網紅”商品製造模式已形成一條利益鏈。

據相關媒體報導, 隨著“測評筆記”越來越受網購者歡迎, 部分人利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多個購物、生活玩樂平臺中的產品體驗功能成為職業寫手, 通過“用後感”製造“網紅”商品, 而其中很多商品“寫手”們並不曾用過。

代寫網購“用戶體驗”網上有人叫賣50元一篇。

寫手故事: 代寫江湖層級分明

網路購物中有個流行詞——種草, 即由於某人介紹了某樣東西如何好如何棒, 讓你對此怦然心動。 越是大V, 越是點贊數多的帖子, 種草的能力就越強。

“不少購物平臺、網站都推出用戶‘用後感’筆記分享功能, 有不少用戶買東西之前都習慣先看點評和用後感, 尤其是化妝品, 有些名不見經傳的產品也因這些筆記從小眾產品變成了‘網紅’產品。 ”職業寫手謝楠說。

第一次“代寫”文章發出後的5分鐘內, 就有兩個粉絲聯繫謝楠,

諮詢了產品資訊, 這讓他開始正視“代寫”的作用。

如今, 謝楠已經有了一套熟悉的“代寫”流程。 “需要代寫推廣的客戶會把產品基本資料發給我, 我就可以加工成一段親身經歷。 總之出資方要我咋寫就咋寫, 至於產品的資質和效果, 大多數我是根本沒有體驗過的。 ”

謝楠透露, 不少寫手在小紅書、蘑菇街等大型購物網站上會有多個帳號, 專業從事代寫推廣。

出資方說: 關鍵是沒有“廣告感”

“用戶手記”的最終受益者, 是那些有商品推廣需求的商家。

國內一家醫美機構的公關部負責人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 醫美機構的官網是不能直接出現用戶對這個醫療行為的評價的, 也就是說“用戶手記”不能出現在官方資料中。

因此, 協力廠商平臺的宣傳就顯得非常重要。

該負責人表示, 在網路購物早期, 百度貼吧、天涯論壇裡的產品介紹帖是最原始的“用戶手記”, 效果誇張, 虛假程度較大。 而以醫美機構為例, 發展到現在, 宣傳已經轉向了女性類、母嬰類等更加垂直的社區, 那裡的目標使用者更加聚集。

“關鍵是沒有‘廣告感’。 ”該負責人介紹, 出現在這些垂直社區的“產品測評”“使用者手記”, 要偽裝得相對真實, 看上去特別像用戶自己發的。 相較於貼吧時代的推文, 專業性和深度都更高, 而且要寫得有意思, 不能直接複製粘貼說明性的文字, “要像是一個姐妹知心的推薦, 要不著痕跡, 而不是刻意的行銷, 這樣才會有效果”。

這種“生意”大多數是由專業的代寫公司負責聯繫。

北京一名負責母嬰類產品行銷的公關公司職員向記者介紹, 目前親子類垂直社區是很多媽媽們選購奶粉、育嬰用品的主要參考, 因此再好的產品也需要購物平臺的大V來為品牌背書, 而該公司的這項業務都是直接打包交給專業的代寫公司來做, 測評購物平臺類似的代寫業務價格均在20元至50元左右。

此前也有媒體報導, 在一些兼職網站、QQ群、購物平臺中有不少用戶主動發佈“代寫測評軟文”的資訊。 有需求的客戶一般會直接在群裡發佈資訊。 不僅如此, 還有人直接在網上公開售賣代寫評價, 保證可以登上點評頁面首頁等等。

法律規定: 涉虛假代言將被罰

網購“用戶體驗”代寫現象頻發, 而購物網站、垂直社區等“用戶體驗”的發佈平臺稱:很難查出評論是否為代寫。

“現在的現象是,同類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很雷同,也有人質疑都是一波職業寫手寫出來的,但作為平臺方是查不出來的,因為這些帳號很分散,經營得也很專業。”一位親子類平臺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的“點評帖”“推薦帖”點進去都是真實帳號,很難查出是否為代寫。

對此,寶媽時光平臺部總監王仰認為,互聯網時代,如何鑒別海量資訊的真假將是對消費者的巨大考驗。一方面,現在的資訊監管力度會越來越嚴。而另一方面,作為消費者來說,通過一些正規的有口碑的商城是比較好的購物途徑。

根據廣告法規定,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做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做推薦證明。

互聯網評論員江德斌認為,沒有使用過產品,卻按照商家的要求,寫出了所謂的“用後感”“測評筆記”,顯然就是在弄虛作假,且在購物、生活平臺上發佈,具有自媒體屬性,涉及廣告代言責任,應按照廣告法規予以處罰。這種推廣模式,實際上是借助社交平臺的交流互動功能,利用粉絲對自媒體的信任,發佈虛假的使用者體驗筆記,將商品軟性植入進去,達到吸引粉絲流量、推廣銷售商品的目的。

江德斌認為,不僅代寫寫手應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平臺作為資訊發佈者,亦要對廣告代言內容予以審查,如果出現虛假廣告代言資訊,平臺也要承擔審查不嚴的責任。因此,用戶和平臺都要謹慎從事,不要擅自代寫、發佈虛假“用後感”“測評筆記”,以免違法遭到處罰。

而購物網站、垂直社區等“用戶體驗”的發佈平臺稱:很難查出評論是否為代寫。

“現在的現象是,同類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很雷同,也有人質疑都是一波職業寫手寫出來的,但作為平臺方是查不出來的,因為這些帳號很分散,經營得也很專業。”一位親子類平臺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的“點評帖”“推薦帖”點進去都是真實帳號,很難查出是否為代寫。

對此,寶媽時光平臺部總監王仰認為,互聯網時代,如何鑒別海量資訊的真假將是對消費者的巨大考驗。一方面,現在的資訊監管力度會越來越嚴。而另一方面,作為消費者來說,通過一些正規的有口碑的商城是比較好的購物途徑。

根據廣告法規定,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做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做推薦證明。

互聯網評論員江德斌認為,沒有使用過產品,卻按照商家的要求,寫出了所謂的“用後感”“測評筆記”,顯然就是在弄虛作假,且在購物、生活平臺上發佈,具有自媒體屬性,涉及廣告代言責任,應按照廣告法規予以處罰。這種推廣模式,實際上是借助社交平臺的交流互動功能,利用粉絲對自媒體的信任,發佈虛假的使用者體驗筆記,將商品軟性植入進去,達到吸引粉絲流量、推廣銷售商品的目的。

江德斌認為,不僅代寫寫手應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平臺作為資訊發佈者,亦要對廣告代言內容予以審查,如果出現虛假廣告代言資訊,平臺也要承擔審查不嚴的責任。因此,用戶和平臺都要謹慎從事,不要擅自代寫、發佈虛假“用後感”“測評筆記”,以免違法遭到處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