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拖延症,你需要管理的不是孩子的時間,而是他的情緒

“ 馬上就……”

“ 一會兒再……”

“ 我明天一定……”

你不停地催, 孩子卻 “光動口不動手”, 一直拖延 ?

這事怎麼破 ?

心理學家建議家長 “三步走”, 在心理技術層面雙管齊下, 標本兼治孩子拖延, 你可以試試。

第一步、瞭解拖延的原因

只有瞭解原因, 才能有效破解孩子拖延。 比較普遍的原因有 ——

原因1:恐懼

著有《拖延心理學》的美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簡·博克認為, “ 拖延的毛病, 既非惡習, 也非品行問題, 而是由恐懼引起的一種心理綜合症 ”。

原因2:無聊

如果孩子不瞭解做一件事的目的, 而這件事又費時費力, TA 當然會不想做。

但孩子很難對抗家長的意志、拒絕家長的安排,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 拖延。

原因3:習慣于依賴

很多家長嫌孩子做事慢、做不好, 還不如自己上手, “速戰速決”。

長此以往, 日久天長, 孩子就形成了強烈的依賴心理和習慣,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凡事有人 “侍候”、“代勞”, 對自己的事就缺乏參與感,

習慣性地等家長 “解圍”。

原因4:缺乏自律能力

認真完成作業的成就感並不是即時回饋的, 但玩遊戲、看電視卻能獲得即時樂趣, 相比之下, 當然吸引力更大。

原因5:“時間有的是”

很多孩子對時間缺乏認知, 如果事情不緊急, 就很容易拖拖拉拉、不緊不慢, 或者過度追求完美, 對細節過分雕琢, 造成拖延。

第二步、在心理戰場打敗拖延

長期的拖延, 和慚愧、內疚、焦慮等內在感覺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學家建議用以下3 種 “思考方式” 修復情緒, 在心理戰場打敗拖延 ——

1、“同情自己一下”

美國波士頓的臨床心理學家克里斯多夫·哲莫博士說, “ 同情自己一下下能改變你的一天, 同情自己一些些能改變你的一生。 ”

孩子並沒有你想的那麼沒心沒肺, 他們跟大人一樣, 可能會因為拖延獲得暫時的樂趣, 但樂趣過後, 同樣會自責、焦慮。 所以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原諒自己、善待自己 —— 就像對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樣

2、和孩子一起 “時空旅行”

和孩子一起閉上眼睛想像, 在你和孩子面前有兩條時空岔路:

一條是不拖延、完成任務, 包括乾淨的房間、清新的味道、充裕的遊戲時間、老師的表揚、優秀的成績 …… 等等;

另一條是拖延、未能完成任務, 包括一團混亂的屋子、很晚睡覺趕作業、雞飛狗跳的早晨 …… 等等。

通過 “時空旅行”, 讓孩子明白現在的不同選擇, 會在將來造成不同的後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