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16個月了剛會走路,寶寶走路的早晚,能反應智商的高低?

鄰居家趙姐的兒子已經16個月了剛會走路, 比起同齡小朋友還是跌跌撞撞, 老是走不穩, 大家見著了都說給孩子多補鈣, 這樣會好一點。 可鄰居劉奶奶說越晚學會走路的寶寶智商越低, 還有可能是缺鈣……媽媽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當孩子一旦出現和同齡人有差異的現象, 很多家長邊陷入了焦慮, 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擔心寶寶走路早晚的問題, 這也會伴隨很多的誤區出現, 這樣那樣的誤區, 今天小編跟大家交流下, 正確看待寶寶走路早晚的各類問題。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走路早、說話早, 說明孩子的智商高, 講這些發育里程牌當作父母之間的競賽。 其實不然這些不過是人們認知的誤區, 孩子的智商部分受到遺傳影響, 部分受到侯後天的環境和培養的影響, 而成長過程中, 發育標誌性事件的出現並不表示孩子就更聰明。

孩子走路的早晚與大腦發育沒有直接關係,

而與小腦的發育有關。 人們的小腦決定身體的平衡能力, 也就是手腳協調能力。 如果孩子的小腦發育較好, 那麼走路的時間就會提前, 身體平衡性高, 在以後學習舞蹈或是其他運動, 較高難度的動作也比較容易完成。 而如果小腦發育緩慢, 那麼走路的時間也會延遲。

與此同時還與以下問題息息相關:

【季節原因】夏季衣服單薄, 寶寶走起路不會那麼累, 活動也比較靈活, 學習走路自然花費時間比較少。 而冬季的衣服比較厚, 走路就會比較困難, 寶寶不喜歡這樣的情況, 自然走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

【生理原因】大人都有高矮胖瘦, 寶寶也是一樣, 他們的生理發育都是不同的, 在達到適合的生理條件的生活, 寶寶下半身的肌肉就能順理成章支撐自己的身體, 這也就是通常情況下胖寶寶走路都會晚點的原因。

【出生順序】細心的媽媽會發現, 往往第二個孩子會比第一個孩子更早的學會走路, 這是因為小孩子都喜歡跟著大寶寶一起玩耍,

就像跟屁蟲一樣, 屁顛屁顛的就這樣學會了走路了。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走路呢?

其實很簡單, 無非就是身體、方法、毅力。

身體方面要保證寶寶的營養需均衡以促進寶寶骨骼的健康發展;

方法方面要慢慢摸索先讓寶寶掌握站立的平衡再慢慢學邁步;

毅力方面寶寶剛開始學會走路, 需反復實踐, 所以家長需要耐心與毅力。

所以。 家長對孩子的學走路不能操之過急。 不要看到別的同齡寶寶會走路了, 就很心急的強迫自己的寶寶也要學會走路, 一定要遵循寶寶的發育規律, 順其自然, 多給寶寶做一些學走路前的準備工作。

但如果孩子走路太晚,建議早看醫生

如果你的孩子到兩歲半的時候還是走不穩路,那麼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患有骨骼發育方面的問題,或者身體肥胖導致發育遲緩等。父母越早發現問題,越早對孩子進行干預治療,對孩子對成長越有利。

但如果孩子走路太晚,建議早看醫生

如果你的孩子到兩歲半的時候還是走不穩路,那麼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患有骨骼發育方面的問題,或者身體肥胖導致發育遲緩等。父母越早發現問題,越早對孩子進行干預治療,對孩子對成長越有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