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湛江古寺大全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時間, 對於我國文化影響深遠, 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許多古寺名刹, 這不看不知道, 單單湛江內與佛教有關的景點就有好多, 大大小小的寺院更多, 老蛤和大家一起數數湛江的大佛教寶地。

湛江市區古寺

楞嚴寺, 湖光岩風景區內

正覺淨寺, 霞山

福壽山玉佛寺, 赤坎

觀音古寺, 赤坎

敬雲寺, 麻章區

上林寺

位於湛江市霞山區黎湛鐵路南站的南山村, 康熙乙亥年(1695年)八月南山村吳涵山居士創建, 為三進四合院, 頭二進供奉伽藍, 後進大殿供奉三寶佛以及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准提菩薩。 當時寺宇前後都是天然森林, 故名上林寺。

清涼寺

清涼寺, 又名清涼禪院, 位於廣東省湛江市, 創建於一九二九年。 清涼寺是湛江市能開壇傳戒發牒的寺院之一, 到一九四九年止已先後七次開壇傳戒, 受戒僧尼二眾遍及國內外。 清涼寺又以名僧講經說法和培育僧才而聞名。

廉江古寺

東聖禪林古寺

天然寺

三才寺

佛香山觀音寺

迴龍寺

永安寺

白雲寺

企石寺

慶華寺

福龍寺

先永寺

龍飛古寺

龍飛嶂, 位於石嶺鎮以北8公里處, 海拔250米, 山巒起伏, 氣勢磅礴, 酷似蛟龍騰飛, 有龍頭在吐霧, 龍眼在張望,

龍爪在揮舞, 龍尾在擺動, 因而得名。 在當地農村流傳著許多關於龍的神話傳說, 令人浮想聯翩。 始建時間1664年, 占地面積10000多㎡, 建築面積700多㎡, (廉江新八景之一)

山下有就有永安寺

永安寺始建於清康熙甲辰年(西元1664年), 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 為縣官羅廷卓所建, 意為“永保平安”。 該寺于清同治丙寅年(西元1866年)和 1994年二次重修。 永安寺建造獨特, 錯落有序, 雕樑畫棟, 龍飛鳳舞, 充分體現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精湛, 是廉江市保存最完好的人文景觀之一。

吳川市古寺

造福寺

古興龍寺

古興龍寺位於吳川市吳陽鎮清代狀元林召棠故鄉霞街村西側, 依山傍水, 前有鑒水良田, 後有象山, 是佛門參禪念佛的好地方。 據史料記載, 古興龍寺始建於明崇禎甲申年間, 距今將近四百年, 其法脈源于六祖惠能大師“一花開五葉”之臨濟禪宗, 歷代祖師秉承法脈, 苦志修行, 弘揚佛法, 建造人間淨土, 是一間歷史悠久, 香火鼎盛, 遊客頗多之古刹, 清代狀元林召棠曾在此寺贈聯:“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題匾“文萃天人”。 古興龍寺是具有一定歷史文物價值的佛教古刹。

遂溪縣古寺

三元寺

甘露寺

玉泉寺

遂溪玉泉寺原名石泉寺, 位於遂溪縣黃略鎮茅村村委會田墩山。 該寺始建于明朝崇禎年間, 是少林祖庭, 十五世萬松嗣福裕禪師七十字派中第十六道字派, 釋道偉的首徒上慶下浮大師興建。

雷州古寺

天林寺

明見講寺

寶成寺

普廣寺

福蓮寺

仙橋寺

天明禪寺

寶林禪寺

羅峰寺

圓覺禪寺

石溪禪寺

長壽寺

普度寺

太陽寺

雨花臺寺

高山寺

高山寺位於雷州城的北門外,占地面積30多畝,建築面積6056.7平方米。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順治甲申年(1644年)。

天寧禪寺

位於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西湖大道5號,古稱“報恩寺”,亦稱“天甯萬壽禪寺”,開山祖師岫公(有旭)創建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 [1] 本寺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左輔城關,右瞰西湖,叢林幽靜,山環水繞,風景優雅。與曲江之南華寺、乳源之雲門寺並稱唐代嶺南名刹。

紹聖四年(1097年),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南赴瓊州儋耳路過雷州,愛其環境清幽,為題“萬山第一”以匾其門。明弘治九年(1496年),守珠池太監陳榮耀此匾蝕於蟲或毀於火,乃堅石坊於門外,其四字於其上,以壯其觀瞻而垂諸萬古。

唐宋之世,貶官逐客南來大多寄寓於此。北宋拒遼名相寇准、學士蘇軾、侍郎蘇轍、正字秦觀以及南宋抗金重臣李綱、趙鼎、正言任伯兩、參政李光、編修胡銓等,或謫雷陽,或貶瓊崖,皆或久或暫寓於此寺。清乾隆八年(1743年)雪州府學教授順德陳振桂題聯“名山不斷名賢至,古寺曾經古哲題”,意即指此。 建炎三年(1129年),李綱貶海南萬安,以“海上群黎弄兵”而滯此半載,寫有《天寧留題》志其始末。

徐聞縣古寺

天明寺

廉山寺

圓通寺

華捍寺

真武寺

西來寺

海平寺

石蓮山寺

位於徐聞縣海安港北面的石蓮山,該古寺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1982年、1997年重修,現已初具規模。該寺面臨大海,綠樹點綴,古樸雅觀,登高遠眺,瓊州海峽,雲水交融,百舸爭流,海安港的景物盡收眼底。相傳古時寺中敲鐘擊木,寺外巨石和鳴。

真武寺

真武寺位於湛江市徐聞縣徐城鎮西南10公里處的白鶴山上,也稱“白鶴寺”。在徐聞縣城西南方向約10公里處的白鶴山上,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古刹──真武寺,該寺坐南向北,分前後殿,建造年代雖然不詳,但有清·宣統《徐聞縣誌》記載,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重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據《徐聞縣文物志》中記載,真武寺前臨白鶴山溪水,原名“真武廟”,也稱“白鶴寺”。清末賊匪作亂,民不聊生,寺內香火斷絕,寺為野藤林木掩蓋,故當地人俗稱之“掩宅宮”。該寺內至今仍完好無缺倖存著銅香爐、木刻楹聯、蓮花型石柱礎、石鼓門框承座、圓鼓蓮花型石礎、八棱角石柱等珍貴物品。

釋道偉的首徒上慶下浮大師興建。

雷州古寺

天林寺

明見講寺

寶成寺

普廣寺

福蓮寺

仙橋寺

天明禪寺

寶林禪寺

羅峰寺

圓覺禪寺

石溪禪寺

長壽寺

普度寺

太陽寺

雨花臺寺

高山寺

高山寺位於雷州城的北門外,占地面積30多畝,建築面積6056.7平方米。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順治甲申年(1644年)。

天寧禪寺

位於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西湖大道5號,古稱“報恩寺”,亦稱“天甯萬壽禪寺”,開山祖師岫公(有旭)創建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 [1] 本寺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左輔城關,右瞰西湖,叢林幽靜,山環水繞,風景優雅。與曲江之南華寺、乳源之雲門寺並稱唐代嶺南名刹。

紹聖四年(1097年),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南赴瓊州儋耳路過雷州,愛其環境清幽,為題“萬山第一”以匾其門。明弘治九年(1496年),守珠池太監陳榮耀此匾蝕於蟲或毀於火,乃堅石坊於門外,其四字於其上,以壯其觀瞻而垂諸萬古。

唐宋之世,貶官逐客南來大多寄寓於此。北宋拒遼名相寇准、學士蘇軾、侍郎蘇轍、正字秦觀以及南宋抗金重臣李綱、趙鼎、正言任伯兩、參政李光、編修胡銓等,或謫雷陽,或貶瓊崖,皆或久或暫寓於此寺。清乾隆八年(1743年)雪州府學教授順德陳振桂題聯“名山不斷名賢至,古寺曾經古哲題”,意即指此。 建炎三年(1129年),李綱貶海南萬安,以“海上群黎弄兵”而滯此半載,寫有《天寧留題》志其始末。

徐聞縣古寺

天明寺

廉山寺

圓通寺

華捍寺

真武寺

西來寺

海平寺

石蓮山寺

位於徐聞縣海安港北面的石蓮山,該古寺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1982年、1997年重修,現已初具規模。該寺面臨大海,綠樹點綴,古樸雅觀,登高遠眺,瓊州海峽,雲水交融,百舸爭流,海安港的景物盡收眼底。相傳古時寺中敲鐘擊木,寺外巨石和鳴。

真武寺

真武寺位於湛江市徐聞縣徐城鎮西南10公里處的白鶴山上,也稱“白鶴寺”。在徐聞縣城西南方向約10公里處的白鶴山上,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古刹──真武寺,該寺坐南向北,分前後殿,建造年代雖然不詳,但有清·宣統《徐聞縣誌》記載,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重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據《徐聞縣文物志》中記載,真武寺前臨白鶴山溪水,原名“真武廟”,也稱“白鶴寺”。清末賊匪作亂,民不聊生,寺內香火斷絕,寺為野藤林木掩蓋,故當地人俗稱之“掩宅宮”。該寺內至今仍完好無缺倖存著銅香爐、木刻楹聯、蓮花型石柱礎、石鼓門框承座、圓鼓蓮花型石礎、八棱角石柱等珍貴物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