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省錢”交易丟人?勇士不省錢哪來KD NBA做一筆交易有多複雜?

今天早些時候, 騎士和老鷹達成交易, 送出傑弗森、費雷爾、2個未來次輪選秀權和至少300萬美元現金, 得到兩位歐洲球員的簽約權和兩個交易特例, 這筆交易讓騎士總薪金減少380萬美元, 同時省下1280萬美元的奢侈稅。

過去兩個賽季騎士連續溢價續約湯普森、舒伯特、JR-史密斯等輪換球員, 球隊總薪金遠超奢侈稅觸發線。 沒交易厄文前騎士下賽季需繳納的奢侈稅高達7840萬美元, 換來小湯瑪斯、克勞德兩份廉價合同後, 僅這一筆交易騎士就省了近3000萬美元。

省錢歸省錢, 補強還是要補的, 他們在自由球員市場上連續簽下卡爾德隆、羅斯和韋德, 這三人年薪都是老將底薪, 騎士付出的奢侈稅卻不少。 僅在韋德一個人身上吉伯特就要掏超過600萬美元奢侈稅。

勒布朗回家這三年, 騎士每年的薪金總額都觸發奢侈稅。 15-16賽季騎士總年薪1.17億美元, 奢侈稅交了5400萬美元,

以淨虧損4000萬美元換來一個總冠軍, 上賽季總薪金1.27億美元, 繳納的奢侈稅降低不少(觸發線提高)只有2480萬美元, 但仍虧損2000萬美元。 吉伯特身家幾十億富豪沒錯, 可每年虧出去的美金都是實打實的。 下個賽季騎士將觸發超級奢侈稅, 繳納比例還會繼續提高。

有球迷會說, 因為勒布朗回歸, 奪得總冠軍, 騎士市值暴漲, 這筆賬又怎麼算?市值這東西只要球隊還沒賣掉, 就一點意義也談不上。 所以今年夏天吉伯特沒知會勒布朗就炒掉了大衛-格裡芬, 又拍板交易掉了厄文, 勇士如此強大騎士奪冠機會渺茫, 拿美金鋪路往前追, 划算嗎?

今天交易掉傑弗森後, 很多球迷感慨:勒布朗果然過河拆橋, 翻臉不認人, 2年前要不是傑弗森臨時頂掉勒夫首發收穫奇效, 騎士能不能奪冠還難說呢。 這就是典型的球迷眼中的交易:對待球隊功臣, 得仁至義盡。 大多數時候, 球隊這麼做是應該的, 比如鄧肯、科比、吉諾比利、諾維茨基, 但在總經理們看來, 這樣的仁義只局限于超級巨星, 而且得在球隊薪金結構健康的情況下。

2011年新勞資協議出臺後, 聯盟對各支球隊的薪金管控越來越嚴, 一兩支超級球隊坐大誰都不願意看見(黃蜂老闆喬丹前幾天還怒噴超級球隊傷害聯盟)。 於是這些年各隊(非超級球隊)因為省奢侈稅做的交易很多。

15年夏天熱火連續送出佐蘭-德拉季奇、內皮爾只換選秀權, 又在賽季開始後不久把查莫斯白送給了灰熊。 當時他們的薪金結構和現在的騎士非常相似, 都是有多個千萬, 甚至兩千萬合同, 連續3年觸發奢侈稅後超級奢侈稅懲罰就在眼前, 那個賽季萊利的後續動作還有把安德森送給灰熊, 把布萊恩-羅伯茨、賈內爾-斯托克斯搭錢(70萬美元)送給鵜鶘, 總之每一筆交易都是一個目的:省錢。 這一通操作之後熱火將15-16賽季總年薪壓低至8582萬美元,

省出來的錢(球員薪水和奢侈稅)接近4000萬。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熱火在續約韋德的問題上扭扭捏捏, 給韋德長期高額年薪是一回事, 因此繳納更高的奢侈稅(當時波什的年薪還計在熱火薪金空間內)又是另一回事了。

也是15年夏天,勇士同樣做了一系列的省錢交易,他們先用大衛-李換來凱爾特人的傑拉德-華萊士,又用華萊士+選秀權+現金換來76人的傑森-湯普森,此人當季年薪700萬美元,受保障部分僅有230萬,16年2月份勇士直接裁掉了湯普森,等於幾乎沒付什麼代價就擺脫了了大衛-李當季1501萬美元的年薪和超過2200萬美元的奢侈稅。這麼大一筆錢用在哪兒划算呢?那就拿出2650萬簽個杜蘭特吧。

如上這兩個案例充分說明了“省錢”這兩個字在經營球隊時的重要性。核心離隊準備重建了要省錢,繼續補強衝冠也要先省錢。NBA老闆們個個都是身家幾十上百億,歷經商海沉浮的富豪,他們比誰都懂“用最少的付出換取最大的收益。”這個道理。

而在我們球迷眼中,只會想自己支援的球隊如何通過交易、簽約補強薄弱環節,提升戰鬥力,打出更好的戰績,甚至奪得總冠軍。所以才有每年夏天無數多“我火去簽這個吧。”“我湖去換那個吧。”的幻想。

俗話說,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在NBA真想達成一筆交易,總經理們要思考的事情多了去了,往前要看球隊處於建隊進程的哪一步,是繼續囤積資產(76人)還是放手一搏(雷霆),往後要看換來的球員薪水和能力是否匹配,合同有多長,和隊內核心球員的合同長度是否接近。中間還得看這一年老闆給了多少預算,提出了怎樣的成績要求,要是遇上前快船老闆斯特林那樣隊醫、助教都不願意花錢請的吝嗇鬼,引援什麼的還是算了吧。

想在NBA通過簽約、交易組建一支爭冠球隊有多複雜,2010年夏天萊利拉攏三巨頭的過程是最好的例子,自2006年熱火奪冠後,他就把目光放到了4年後,先用奧尼爾換馬里昂,再用馬里昂換10年合同到期的小奧尼爾,08年選中天賦異稟的比斯利,又把他白送給森林狼(只換來兩個未來選秀權和現金),期間只和球員簽短約,戰績、票房、球迷關注度,什麼都不要。

“我們在06年到10年4年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最終能夠得到和勒布朗、波什、斯塔德邁爾、布澤爾、邁克-米勒等人坐到一起協商的機會,讓他們選擇邁阿密。”事後萊利說,“其中有些涉及到的交易不太成功,但幸運的是沒有哪一筆交易真正傷害到我們。”10年夏天熱火騰出超過5000萬美元薪金空間,那年的工資帽也才5800萬,熱火等於把球員全部清盤徹底重建。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NBA一筆交易並非單純的“一”筆交易,很多交易、簽約都關係到球隊的長遠計畫,最少也是近期計畫。提升即戰力,優化球員配置,減輕薪金負擔,甚至處理球員和球員,球員和教練、管理層之間的矛盾,其交易的複雜程度,背後掩藏的資訊和後續處理,都不是我們普通球迷可以想像的。

也是15年夏天,勇士同樣做了一系列的省錢交易,他們先用大衛-李換來凱爾特人的傑拉德-華萊士,又用華萊士+選秀權+現金換來76人的傑森-湯普森,此人當季年薪700萬美元,受保障部分僅有230萬,16年2月份勇士直接裁掉了湯普森,等於幾乎沒付什麼代價就擺脫了了大衛-李當季1501萬美元的年薪和超過2200萬美元的奢侈稅。這麼大一筆錢用在哪兒划算呢?那就拿出2650萬簽個杜蘭特吧。

如上這兩個案例充分說明了“省錢”這兩個字在經營球隊時的重要性。核心離隊準備重建了要省錢,繼續補強衝冠也要先省錢。NBA老闆們個個都是身家幾十上百億,歷經商海沉浮的富豪,他們比誰都懂“用最少的付出換取最大的收益。”這個道理。

而在我們球迷眼中,只會想自己支援的球隊如何通過交易、簽約補強薄弱環節,提升戰鬥力,打出更好的戰績,甚至奪得總冠軍。所以才有每年夏天無數多“我火去簽這個吧。”“我湖去換那個吧。”的幻想。

俗話說,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在NBA真想達成一筆交易,總經理們要思考的事情多了去了,往前要看球隊處於建隊進程的哪一步,是繼續囤積資產(76人)還是放手一搏(雷霆),往後要看換來的球員薪水和能力是否匹配,合同有多長,和隊內核心球員的合同長度是否接近。中間還得看這一年老闆給了多少預算,提出了怎樣的成績要求,要是遇上前快船老闆斯特林那樣隊醫、助教都不願意花錢請的吝嗇鬼,引援什麼的還是算了吧。

想在NBA通過簽約、交易組建一支爭冠球隊有多複雜,2010年夏天萊利拉攏三巨頭的過程是最好的例子,自2006年熱火奪冠後,他就把目光放到了4年後,先用奧尼爾換馬里昂,再用馬里昂換10年合同到期的小奧尼爾,08年選中天賦異稟的比斯利,又把他白送給森林狼(只換來兩個未來選秀權和現金),期間只和球員簽短約,戰績、票房、球迷關注度,什麼都不要。

“我們在06年到10年4年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最終能夠得到和勒布朗、波什、斯塔德邁爾、布澤爾、邁克-米勒等人坐到一起協商的機會,讓他們選擇邁阿密。”事後萊利說,“其中有些涉及到的交易不太成功,但幸運的是沒有哪一筆交易真正傷害到我們。”10年夏天熱火騰出超過5000萬美元薪金空間,那年的工資帽也才5800萬,熱火等於把球員全部清盤徹底重建。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NBA一筆交易並非單純的“一”筆交易,很多交易、簽約都關係到球隊的長遠計畫,最少也是近期計畫。提升即戰力,優化球員配置,減輕薪金負擔,甚至處理球員和球員,球員和教練、管理層之間的矛盾,其交易的複雜程度,背後掩藏的資訊和後續處理,都不是我們普通球迷可以想像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