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500年前,先人在鞏義的石窟雕刻了大量佛像,如今成為無價之寶

提到石窟, 國人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洛陽的龍門石窟和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其實在河南鞏義也有一個石窟寺, 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

可謂歷史悠久。

石窟寺位於黃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嶺之下的大力山。 建于北魏熙平二年(西元517年), 也有一說是建于景明年間(500~503), 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歷代相繼在現石窟寺內鑿龕造像。

石窟寺原名希玄寺, 唐代改為淨土寺, 宋代稱大力士十方淨土禪寺, 清代起改名為石窟寺並沿用至今, 是中原地區重要的佛教石窟。

石窟寺是北魏皇帝、皇后舉辦禮佛活動的場所, 唐太宗和北宋皇室也曾在此舉辦過佛事活動, 留下大量珍貴的造像和石刻。

石窟寺歷經1500多年的風雨洗禮, 現存洞窟5個, 千佛龕1個, 摩崖大佛3尊, 佛像7743尊, 造像題記及其他碑刻186篇。

石窟寺佛像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每一幅都構圖完美, 是中國石刻文化的瑰寶, 更難得的是雖歷經朝代更迭, 大部分石像都保存完好, 實在是幸事。

除了佛像,石窟內還有不少反映雕刻年代生活風情的浮雕,如反映1500多年前皇帝和皇后禮佛宏大場面的《帝后禮佛圖》等。

在石窟寺,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原的百家文化相結合,創造出新的佛教文化。

石窟寺的石刻造像既保留了北魏的藝術特點,又孕育著北齊、隋朝的雕刻藝術萌芽,形成由北朝向隋唐過渡的獨特藝術風格。

石窟寺五個洞穴各有特點,從莊嚴肅穆的佛像到充滿生活風情的浮雕,每一幅都堪稱國寶。

除了窟內石刻,各個石窟外牆還有不少石刻,石刻以佛像為主,大部分保存完好,實屬難得。

佛教的傳入,既淨化了中原人民的心靈,同時也是穩定的基石,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歷代君王多推崇佛教,在勵精圖治的基礎上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

除了佛像,石窟內還有不少反映雕刻年代生活風情的浮雕,如反映1500多年前皇帝和皇后禮佛宏大場面的《帝后禮佛圖》等。

在石窟寺,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原的百家文化相結合,創造出新的佛教文化。

石窟寺的石刻造像既保留了北魏的藝術特點,又孕育著北齊、隋朝的雕刻藝術萌芽,形成由北朝向隋唐過渡的獨特藝術風格。

石窟寺五個洞穴各有特點,從莊嚴肅穆的佛像到充滿生活風情的浮雕,每一幅都堪稱國寶。

除了窟內石刻,各個石窟外牆還有不少石刻,石刻以佛像為主,大部分保存完好,實屬難得。

佛教的傳入,既淨化了中原人民的心靈,同時也是穩定的基石,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歷代君王多推崇佛教,在勵精圖治的基礎上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