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時光」高原暢通奔康天路 大美甘孜插上騰飛翅膀

中國西藏網訊 幾年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推出“全域旅遊”概念, 欲將甘孜建成“生態旅遊經濟強州,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世界最佳旅遊目的地”。 要實現這一宏大目標, 就得跨過無法回避的阻礙——交通。 五年來, 甘孜州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交通建設三年集中攻堅。 2017年, 三大交通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為川藏兩地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環境, 為地區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為當地百姓打開了又一扇希望之門、幸福之門。

2017年9月, 甘孜州交通建設連傳喜訊: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長公路隧道——雀兒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被譽為“川藏第一隧”的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特長隧道實現雙幅貫通;被譽為“川藏第一橋”的雅康高速控制性工程——瀘定興康特大橋完成首段鋼桁梁吊裝。

為了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再築高原天路

“現在想起來都可怕, 以前去趟州府康定要翻越數座雪山, 一路顛簸最快都需要2天, 走一次怕一次。 現在雀兒山隧道通啦, 僅10分鐘就穿越, 又寬又直的柏油路, 跑起來真通暢, 1天就能到康定。 ”在德格縣從事商貿業務的紮西高興地誇讚公路改擴建後的好處。

面積達15.3萬平方公里的甘孜州,

資源豐富, 文化厚重。 但高原險道多年來桎梏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豐富的資源優勢遲遲未能轉化為經濟優勢, 廣大農牧民群眾增收困難。 全州12.8620萬人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是四川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道路制衡、交通制約, 高原險道曾一直困擾著甘孜經濟社會發展。 加快交通建設, 改善出行條件, 實現貨暢其流、人暢其行, 是百萬甘孜幹部群眾多年來的共同願望。

圖為甘孜州建成了高原上的公交站, 方便廣大群眾出行。

為了廣大群眾的福祉, 2012年3月, 甘孜州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交通建設三年集中攻堅, 三年共完成投資近300億元, 僅2012年的投資就相當於全州“十五”和“十一五”十年投資的總和。 2015年6月, 劉成鳴履新甘孜州委書記後, 高度重視藏區民生工作, 將“暢通甘孜”放在民生、發展的首位。

五年來, 甘孜州交通建設完成投資500億元, 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幹網路體系, 實現歷史性跨越;康定機場、亞丁機場建成通航, 雅康高速全面開工建設……

交通狀況不斷改善,

“全域旅遊”的概念推出後, 甘孜旅遊也日漸升溫。 五年來, 甘孜州旅遊接待人數年均增長21.36%, 今年上半年, 全州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75.32萬人次, 同比增長29.58%;實現旅遊總收入57.42億元, 同比增長29.59%。

但還是有很多人因為交通不便而對甘孜美景望而卻步。

今年“十一”長假從沿海地區來甘孜旅遊的魏三看到正在建設的雅康高速, 忍不住感歎:“來過甘孜的人很多都會再來, 因為風景很美, 只是坐車太痛苦了, 等快速通道建成後, 我一定會再到甘孜玩。 ”。

農村公路建設 致富路上補短板

圖為甘孜州道路硬化施工現場

“如果說,甘孜發展的短板是交通,那麼甘孜交通建設的短板則是農村公路。當前,甘孜州農村公路的通達率、通暢率和運營率都排在全省的末尾。”甘孜州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主要原因是建設任務重、資金不足、機制體制不完善。

為解決這一困難,補足農村公路這一短板,甘孜州瀘定縣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建設經驗。

圖為曾經是甘孜州居民出行重要交通方式的溜索已經成為了過去。

瀘定縣是甘孜進藏出川的咽喉要地,雖有國道318和省道211縱貫全境,但該縣60%的村組位於高山半高山地區,以前的鄉村路,多是羊腸小徑,又窄又泥濘。行路難、讀書難、看病難等問題曾嚴重困擾當地居民,落後的農村交通更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這和甘孜多個縣鄉面臨的問題相似。

認識到補足農村公路短板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後,瀘定縣按照“公路圍著產業建、產業圍著公路轉”的方針和“農旅結合、農旅互興”的工作思路,結合全縣124個行政村的不同優勢資源,圍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總結出“政府牽頭,群眾參與;拓展管道,多方籌資;統籌規劃,規範管理”的建設經驗,實現了“建設一條道路、帶動一方經濟、和諧一方社會、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

村裡不通公路時,村民養的豬賣不成錢,種的核桃、花椒也賣不出去,因為運輸成本高。現在路修通了,老闆就可以把車直接開到地裡進行收購。村民黃明貴說:“我們種的蔬菜、水果都不愁銷路了,大家有了錢,家家戶戶買了摩托車,用摩托車來運輸,老百姓也終於從肩擔背馱的生活中解脫出來了。”

和平村黨支部書記劉顯虎也深有感觸:“通道不便捷,本地資源再豐富也是白搭。如果沒有農村公路,我們只能一輩子捧著豐富的資源受窮。”

截至2015年4月,瀘定已基本實現通村公路全覆蓋,成為甘孜州農村公路建設的“標兵”。如今,瀘定縣的鄉村路上,早已不見“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景象,條條鄉村公路在山水間縱橫交錯,從主幹道延伸到鄉村沃野,延伸到老百姓家門口。瀘定建設農村公路的經驗,也被甘孜其他縣所借鑒。

按照“國家補助、地方為主”的原則,甘孜各縣在農村公路的建設中,既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最大限度保障資金需求;也積極發動企業、群眾捐資,構建上級補助、地方投入、社會捐資和群眾投工投勞的多元投入機制,出臺減免稅收及征地拆遷等相關費用、無償劃撥砂石料場等優惠措施。

圖為章吉村漂亮的通村油路

五年來,甘孜州建成通鄉油路2732公里、通村公路1.3萬公里、通村硬化路9220公里。今年全州將建成通鄉油路800公里,完成通村硬化路7400公里,確保366個脫貧退出村中未通硬化路的191個村2602公里全部硬化。

構建立體交通 暢通甘孜小康路

今年3月,甘孜州召開交通運輸大會,明確以“暢通甘孜”總體目標,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全年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00億元。

早在2016年4月的甘孜州全域旅遊發展大會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動員會上,劉成鳴表示,甘孜必須加快補齊旅遊發展的短板,將旅遊業打造成甘孜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其成為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扶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城鄉提升戰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甘孜州知名度的重要載體。

圖為新建成的新龍波日橋

時常“堵塞”的交通,則是甘孜發展旅遊的最大阻礙。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就要解決問題,“十二五”期間,甘孜州開工建設雅康高速、“兩路一隧”等交通重點項目30個,建設里程達3050公里,完成28個項目,2879餘公里建成通車;建成通鄉油路1997.76公里;建成通村公路(含通村油路)11641.56公里。全州路網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幹網路體系;路面舒適度、安全性大大提高,偏遠的石渠、稻城等縣到州府康定時間縮短1/3左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截至2017年7月底,甘孜州交通建設完成年度投資目標100億元的63.85億元。而預計到2018年,雅康高速將建成通車,甘孜藏區將結束不通高速的歷史;全州所有縣能建成兩條及以上的三級及以上對外出口公路,從州到縣能夠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通,有效地消除“瓶頸”路段和“斷頭路”。

甘孜州政府州長肖友才說:“‘十三五’期間,全州要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全力推進新一輪交通建設三年集中攻堅,將甘孜州建成川西北區域性交通樞紐,公路機場鐵路齊上,構建進出順暢、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安全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隨著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特長隧道實現雙幅貫通,今年雅康高速瀘定段將建成通車,計畫明年雅康高速全線通車,從而結束甘孜藏區不通高速的歷史。目前,通往甘孜的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正在加緊施工,屆時,便捷、暢通的交通,必將助力甘孜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為藏區群眾脫貧增收插上騰飛的翅膀。(中國西藏網 文/劉莉 圖片由甘孜州委宣傳部提供)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圖為甘孜州道路硬化施工現場

“如果說,甘孜發展的短板是交通,那麼甘孜交通建設的短板則是農村公路。當前,甘孜州農村公路的通達率、通暢率和運營率都排在全省的末尾。”甘孜州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主要原因是建設任務重、資金不足、機制體制不完善。

為解決這一困難,補足農村公路這一短板,甘孜州瀘定縣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建設經驗。

圖為曾經是甘孜州居民出行重要交通方式的溜索已經成為了過去。

瀘定縣是甘孜進藏出川的咽喉要地,雖有國道318和省道211縱貫全境,但該縣60%的村組位於高山半高山地區,以前的鄉村路,多是羊腸小徑,又窄又泥濘。行路難、讀書難、看病難等問題曾嚴重困擾當地居民,落後的農村交通更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這和甘孜多個縣鄉面臨的問題相似。

認識到補足農村公路短板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後,瀘定縣按照“公路圍著產業建、產業圍著公路轉”的方針和“農旅結合、農旅互興”的工作思路,結合全縣124個行政村的不同優勢資源,圍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總結出“政府牽頭,群眾參與;拓展管道,多方籌資;統籌規劃,規範管理”的建設經驗,實現了“建設一條道路、帶動一方經濟、和諧一方社會、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

村裡不通公路時,村民養的豬賣不成錢,種的核桃、花椒也賣不出去,因為運輸成本高。現在路修通了,老闆就可以把車直接開到地裡進行收購。村民黃明貴說:“我們種的蔬菜、水果都不愁銷路了,大家有了錢,家家戶戶買了摩托車,用摩托車來運輸,老百姓也終於從肩擔背馱的生活中解脫出來了。”

和平村黨支部書記劉顯虎也深有感觸:“通道不便捷,本地資源再豐富也是白搭。如果沒有農村公路,我們只能一輩子捧著豐富的資源受窮。”

截至2015年4月,瀘定已基本實現通村公路全覆蓋,成為甘孜州農村公路建設的“標兵”。如今,瀘定縣的鄉村路上,早已不見“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景象,條條鄉村公路在山水間縱橫交錯,從主幹道延伸到鄉村沃野,延伸到老百姓家門口。瀘定建設農村公路的經驗,也被甘孜其他縣所借鑒。

按照“國家補助、地方為主”的原則,甘孜各縣在農村公路的建設中,既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最大限度保障資金需求;也積極發動企業、群眾捐資,構建上級補助、地方投入、社會捐資和群眾投工投勞的多元投入機制,出臺減免稅收及征地拆遷等相關費用、無償劃撥砂石料場等優惠措施。

圖為章吉村漂亮的通村油路

五年來,甘孜州建成通鄉油路2732公里、通村公路1.3萬公里、通村硬化路9220公里。今年全州將建成通鄉油路800公里,完成通村硬化路7400公里,確保366個脫貧退出村中未通硬化路的191個村2602公里全部硬化。

構建立體交通 暢通甘孜小康路

今年3月,甘孜州召開交通運輸大會,明確以“暢通甘孜”總體目標,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全年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00億元。

早在2016年4月的甘孜州全域旅遊發展大會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動員會上,劉成鳴表示,甘孜必須加快補齊旅遊發展的短板,將旅遊業打造成甘孜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其成為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扶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城鄉提升戰略的重要抓手和提升甘孜州知名度的重要載體。

圖為新建成的新龍波日橋

時常“堵塞”的交通,則是甘孜發展旅遊的最大阻礙。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就要解決問題,“十二五”期間,甘孜州開工建設雅康高速、“兩路一隧”等交通重點項目30個,建設里程達3050公里,完成28個項目,2879餘公里建成通車;建成通鄉油路1997.76公里;建成通村公路(含通村油路)11641.56公里。全州路網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幹網路體系;路面舒適度、安全性大大提高,偏遠的石渠、稻城等縣到州府康定時間縮短1/3左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截至2017年7月底,甘孜州交通建設完成年度投資目標100億元的63.85億元。而預計到2018年,雅康高速將建成通車,甘孜藏區將結束不通高速的歷史;全州所有縣能建成兩條及以上的三級及以上對外出口公路,從州到縣能夠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通,有效地消除“瓶頸”路段和“斷頭路”。

甘孜州政府州長肖友才說:“‘十三五’期間,全州要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全力推進新一輪交通建設三年集中攻堅,將甘孜州建成川西北區域性交通樞紐,公路機場鐵路齊上,構建進出順暢、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安全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隨著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特長隧道實現雙幅貫通,今年雅康高速瀘定段將建成通車,計畫明年雅康高速全線通車,從而結束甘孜藏區不通高速的歷史。目前,通往甘孜的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正在加緊施工,屆時,便捷、暢通的交通,必將助力甘孜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為藏區群眾脫貧增收插上騰飛的翅膀。(中國西藏網 文/劉莉 圖片由甘孜州委宣傳部提供)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