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別關注」習總書記談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在喜迎黨的十九大之際, 教育部官方微信推出“學習習近平教育思想”系列專欄, 內容包括三個版塊:“習語教育”、“習與教育”、“學習感悟”。

今天推出習總書記談教師隊伍建設。

讓我們先來讀讀習總書記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10句重要論述。

習總書記多次深入學校看望一線教師, 並在多個場合宣導尊師重教, 也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希望。 一起重溫。

精彩瞬間一

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2014年9月9日上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後來到北京師範大學, 看望教師學生, 觀摩課堂教學, 進行座談交流, 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

習近平在考察中強調,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 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 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需要湧現一大批好老師。

新華網, 《習近平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党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2014年9月10日

精彩瞬間二

“是老師培養了我們”

2016年9月9日,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 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師生, 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 習近平曾在這所學校度過小學和初中的時光。

八一學校幾位退休老教師如今已是古稀之年, 他們高興地見到了當年教過的學生——習近平。 師生見面分外激動。 習近平同陳仲韓、陳秋影等幾位老師一一握手, 愉快回憶往事, 聊起其他老師、同學的近況。 習近平說, 看到各位老師精神這麼好, 我心裡特別高興。 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 現在回想起來, 終生受益。 一位老師對總書記說:“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 ”習近平答道:“是老師培養了我們。 ”習近平祝各位老師健康長壽。

新華網, 《習近平回到母校看望師生 祝賀教師節》, 2016年9月9日

如何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思想?一起來讀讀下面的論述。

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

文/朱永新

怎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條標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他在北京八一學校與教師座談時,又提出了四個“引路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這些講話,不僅明確提出了優秀教師的基本要求與條件,也為教師的培養和專業成長指明了方向。

■ 理想信念,是源頭活水,是好教師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通往未來的路,永遠不可能一蹴而就,總需要人去探索。一名好老師,應該把“傳道”之“道”,蘊含在“授業”“解惑”的過程之中,用正確的方法詮釋科學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詮釋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世界文明,從而培養出真正的建設者,用行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法學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深入瞭解法律實際工作,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

教師要樹立哪些理想信念呢?2013年9月9日,正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勉勵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作出貢獻。

■道德情操,是境界修為,是好教師的成長階梯。

良好的道德情操,會保證教師在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的關係中,成為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好教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上,同時發生在師生交流的任何一個時刻。教師的道德情操,彰顯出榜樣的力量,體現出生命對生命的灌溉、精神對精神的濡染。

■ 扎實學識,是行動利器,是好教師的實踐工具。

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扎實學識,包括了專業技能等教師從教需要的知識、能力與教育智慧。在資訊社會,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的學識就會寸步難行。資訊化條件下的知識很容易獲取,教師壟斷知識、受教育者必須被動接受知識的關係已經不復存在。在各種高科技手段的輔助下,學生掌握某些新知識、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師還快,這種文化反哺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時代特徵之一。所以,教師在擁有扎實學識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復活知識的能力,在對學生們“授之以魚”的過程中實現“授之以漁”的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導致教師在教育中所遭遇、所面對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智慧。如果僅僅掌握了知識,而不是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不能掌握相應的處理方法、技巧,很可能會出現教師越賣力、教得越吃力的狀況。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造成師生之間的矛盾,使師生雙方都受到傷害。

因此,好教師應該善於不斷學習,學會站在大師的肩膀上進行專業閱讀,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進行專業交往,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專業反思。要樂於閱讀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樂於分享自我的成長收穫,在踐行中不斷總結提升,把一線經驗完善豐富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逐漸成長為專家。

■ 仁愛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教師的成就之根。

仁者愛人。因愛人,而互愛,教育從而擁有了生命的溫度。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不能成為經濟上的大富翁,擁有豐厚的物質財富,但可以因為自己的成長而直接使學生們有更好的發展,而收穫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滿天下”的幸福感,是一種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滿足。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說:“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總之,一顆仁愛之心會保證教師良好的生命狀態,會確保其專業技能的正常發揮。一個厭惡教育的人,肯定不可能成為好教師。一個能夠從工作中發現幸福的教師,肯定會更樂於投身教育之中。天長日久,這種幸福感不僅會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激發教師創造更多幸福,也會成為教師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教師職業是一項寓神聖于平凡的工作。只要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就能更好地啟動自身的潛力,出現把不利化為有利的可能。這樣的教師,這樣的努力,這樣的生命,又怎能不奏出一支生命和教育的宏大交響樂呢?

(本文節選自文章《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六)》,作者朱永新系蘇州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

文/楊振斌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這既是對黃大年事蹟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當代留學歸國人員、廣大知識份子的殷切希望。

黃大年作為東北地區第一位“千人計畫”特聘專家,他率領由多個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員組成的400餘人的科研團隊,在航空重力高精度探測關鍵技術裝備項目、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專案等多個國家級重要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績,填補了我國“巡天探地潛海”的多項技術空白。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黃大年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他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他主動擔任本科生班主任,指導規劃學生職業方向,急切地想把自己的一身本領教給學生。他經常鼓勵學生“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來;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質樸的語言彰顯了新時期知識份子的使命與擔當和對人才輩出的迫切渴望。

黃大年說:“國家在召喚,我應該回去!”我們要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他用五十八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麼是奉獻,回答了什麼叫擔當,以高超的學術、高尚的品德,築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精神富礦。

吉林大學是黨和國家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有著厚重的紅色基因與優秀的校風和學風,黃大年又為吉林大學優秀校風和學風添上濃墨重彩的一頁,我們廣大師生不僅要學習宣傳黃大年先進事蹟,更要積極凝練踐行黃大年精神,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把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融入吉林大學優秀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學校要動員全體師生,用黃大年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學習成效體現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具體實踐中,把黃大年精神作為辦學精神支柱和靈魂,凝練成為一代又一代吉大人立足本職、努力拼搏的不竭動力,成為吉林大學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

怎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條標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他在北京八一學校與教師座談時,又提出了四個“引路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這些講話,不僅明確提出了優秀教師的基本要求與條件,也為教師的培養和專業成長指明了方向。

■ 理想信念,是源頭活水,是好教師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通往未來的路,永遠不可能一蹴而就,總需要人去探索。一名好老師,應該把“傳道”之“道”,蘊含在“授業”“解惑”的過程之中,用正確的方法詮釋科學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詮釋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世界文明,從而培養出真正的建設者,用行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法學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深入瞭解法律實際工作,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

教師要樹立哪些理想信念呢?2013年9月9日,正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勉勵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作出貢獻。

■道德情操,是境界修為,是好教師的成長階梯。

良好的道德情操,會保證教師在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的關係中,成為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好教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上,同時發生在師生交流的任何一個時刻。教師的道德情操,彰顯出榜樣的力量,體現出生命對生命的灌溉、精神對精神的濡染。

■ 扎實學識,是行動利器,是好教師的實踐工具。

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扎實學識,包括了專業技能等教師從教需要的知識、能力與教育智慧。在資訊社會,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的學識就會寸步難行。資訊化條件下的知識很容易獲取,教師壟斷知識、受教育者必須被動接受知識的關係已經不復存在。在各種高科技手段的輔助下,學生掌握某些新知識、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師還快,這種文化反哺是教師必須面對的時代特徵之一。所以,教師在擁有扎實學識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復活知識的能力,在對學生們“授之以魚”的過程中實現“授之以漁”的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導致教師在教育中所遭遇、所面對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智慧。如果僅僅掌握了知識,而不是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不能掌握相應的處理方法、技巧,很可能會出現教師越賣力、教得越吃力的狀況。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造成師生之間的矛盾,使師生雙方都受到傷害。

因此,好教師應該善於不斷學習,學會站在大師的肩膀上進行專業閱讀,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進行專業交往,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專業反思。要樂於閱讀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樂於分享自我的成長收穫,在踐行中不斷總結提升,把一線經驗完善豐富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逐漸成長為專家。

■ 仁愛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教師的成就之根。

仁者愛人。因愛人,而互愛,教育從而擁有了生命的溫度。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不能成為經濟上的大富翁,擁有豐厚的物質財富,但可以因為自己的成長而直接使學生們有更好的發展,而收穫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滿天下”的幸福感,是一種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滿足。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說:“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總之,一顆仁愛之心會保證教師良好的生命狀態,會確保其專業技能的正常發揮。一個厭惡教育的人,肯定不可能成為好教師。一個能夠從工作中發現幸福的教師,肯定會更樂於投身教育之中。天長日久,這種幸福感不僅會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激發教師創造更多幸福,也會成為教師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教師職業是一項寓神聖于平凡的工作。只要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就能更好地啟動自身的潛力,出現把不利化為有利的可能。這樣的教師,這樣的努力,這樣的生命,又怎能不奏出一支生命和教育的宏大交響樂呢?

(本文節選自文章《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六)》,作者朱永新系蘇州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

文/楊振斌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這既是對黃大年事蹟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當代留學歸國人員、廣大知識份子的殷切希望。

黃大年作為東北地區第一位“千人計畫”特聘專家,他率領由多個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員組成的400餘人的科研團隊,在航空重力高精度探測關鍵技術裝備項目、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專案等多個國家級重要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績,填補了我國“巡天探地潛海”的多項技術空白。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黃大年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他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他主動擔任本科生班主任,指導規劃學生職業方向,急切地想把自己的一身本領教給學生。他經常鼓勵學生“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來;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質樸的語言彰顯了新時期知識份子的使命與擔當和對人才輩出的迫切渴望。

黃大年說:“國家在召喚,我應該回去!”我們要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他用五十八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麼是奉獻,回答了什麼叫擔當,以高超的學術、高尚的品德,築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精神富礦。

吉林大學是黨和國家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有著厚重的紅色基因與優秀的校風和學風,黃大年又為吉林大學優秀校風和學風添上濃墨重彩的一頁,我們廣大師生不僅要學習宣傳黃大年先進事蹟,更要積極凝練踐行黃大年精神,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把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融入吉林大學優秀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學校要動員全體師生,用黃大年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學習成效體現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具體實踐中,把黃大年精神作為辦學精神支柱和靈魂,凝練成為一代又一代吉大人立足本職、努力拼搏的不竭動力,成為吉林大學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