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共用單車在法律最嚴的新加坡玩不轉了

栗施路 特許金融分析師, 美國經濟協會成員 Cited in Lucy_經濟學家圈

共用單車在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強勢上線, 給水泥森林們增添了彩虹色系的風景線和市民生活便利之餘, 其規範管理問題也讓不少當地政府感到頭痛。

共用單車兩大巨頭之一的ofo今年2月開拓海外市場, 第一站就佔領了新加坡。 而受到新加坡最大的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控股支持的摩拜也于近日進軍獅城。 小黃小橙一起圍攻年初上線的新加坡本地品牌oBike小白車。

黃白橙三方大戰還沒開打, 就已經有一個傷亡者。 躺槍的竟然是苦心醞釀國家自行車共用計畫數年的新加坡政府。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日前非常無奈地表示:由於幾家純私人盈利的無樁共用單車公司在新加坡冒了出來, 我們計畫了很久的國家主導共用單車計畫只能就此作罷。 國家層面上本來計畫推出有樁單車來提升“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出行便利性,

但私人公司已經搶先一步提供了這些服務, 而且我們本來計畫推出一千輛, 它們已經有好幾千輛了, 和我們的利益有很大的重疊部分, 所以我們計畫最近進行的單車競標活動就此取消。 有了這幾家私人公司, 我們政府撥款扶持的系統就沒必要了。

雖然是簡短的聲明, 但也足以見得中國這兩家公司在政府主導一切的新加坡帶來了多大的震動。

在終年炎熱、人口密度巨大的新加坡, 共用單車的意義不僅局限於中國大陸這樣給人們用車提供方便。 因為在新加坡, 絕大多數人根本不把自行車當成一個交通工具。 和中國的城市結構不同, 新加坡的路除了機動車道之外,

就是花草樹木包圍的、窄窄的人行道, 沒有供自行車騎行的道路。

中國很多城市這種自行車、電動車大規模出沒的場景在這個熱帶小島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所以, 新加坡人學騎自行車, 和我們學輪滑或者滑雪一樣, 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 而平日出行方面, 則是以公車、地鐵為主。

現在共用單車的出現在新加坡掀起一場出行方式的大革命。 小黃和小橙面臨的挑戰, 不僅是要打敗虎視眈眈的本地小白車, 更是要改變新加坡人的思維方式, 讓他們接受騎車出行是一種生活常態。

可能是部分新加坡人對自行車的突然出現感到有些不適, 在當地最大的主流媒體《海峽時報》上, 出現了這樣的聲音:

“共用單車服務提供者必須修建他們自己的自行車道。

政府修的路是用納稅人的錢修的, 私人公司是盈利機構, 不能允許他們無償使用公共設施。 這樣不是相當於用我們納稅人的錢去為這些盈利機構買單?”

這讓人感到有些疑惑, 如果共用單車要自己修車道, 那按這個邏輯, Uber不是也應該自己修車道嗎?可是當Uber進駐新加坡的時候, 本地人的反應卻是非常歡迎的。 個中緣由, 大概要從新加坡整個社會對中國的看法說起。

雖然中國的騰飛舉世共睹, 但依然有很多國家對中國、中國品牌與中國技術充滿偏見。 新加坡就是其中一個。 一向被“抄襲者”、“山寨專業戶”等等惡名纏身的中國, 竟然近幾年在移動支付與無樁共用單車的方面彎道超車,

走在世界最前沿, 這是新加坡人不願看到、不願相信的。

當地民眾對中國根深蒂固的不良印象不因為經濟發展和科技領先而改變。 新加坡的幾家主要媒體在報導共用單車時強調“中國”元素, 正是這個刻板印象的延續和加強。

共用單車在新加坡受到的挑戰不只來自于文化上當地人對中國品牌深深的不信任, 也來自於氣候、地理和城市建設的約束。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海島城市, 沒有四季, 只有旱季雨季之分, 雨季多雨且雨勢兇猛, 而旱季又炎熱潮濕, 都不適宜單車出行。

另外, 地勢並不平坦, 上下坡較多。 再加之前文提到過的道路設計問題, 使得騎車出行地位尷尬, 在人行道上會總是被行人擋路, 而在機動車道上又特別危險。 綜合來說,新加坡單車出行比率只有1%,遠遠低於哥本哈根(35%)、阿姆斯特丹(27%)等地。

但這並不是說,遇到多重挑戰的共用單車在新加坡會失敗。其實新加坡也有很多適合單車發展的有利因素,比如:

它空氣好,污染少,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騎行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新加坡是很多中國公司進入東南亞市場的跳板,不僅因為它是東盟十國裡最發達、最現代化的國家,也因為它是一個華人占絕大多數的社會,在文化、語言上和中國比較接近。

新加坡推出了全國總體交通規劃,其中有一項就是“全國自行車推廣計畫”,指出為了緩解交通及環境壓力,要建立自行車友好的、暢通連接的行車環境,來鼓勵民眾更多選擇以自行車出行。計畫裡,主要用於休閒和短途交通的自行車道,將從已有的230公里擴展為700公里。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自行車高速公路”、“無車新鎮”等等新項目爭相出爐。

總的來講,即使有著嚴峻挑戰和當地人的質疑,單共用單車的理念,恰好與新加坡政府試圖減少用車、增加低碳出行、構建可持續發展出行網路的願景契合。所以即使有極大的阻力,也打亂了政府原有的計畫,共用單車仍然勢不可擋。

綜合來說,新加坡單車出行比率只有1%,遠遠低於哥本哈根(35%)、阿姆斯特丹(27%)等地。

但這並不是說,遇到多重挑戰的共用單車在新加坡會失敗。其實新加坡也有很多適合單車發展的有利因素,比如:

它空氣好,污染少,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騎行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新加坡是很多中國公司進入東南亞市場的跳板,不僅因為它是東盟十國裡最發達、最現代化的國家,也因為它是一個華人占絕大多數的社會,在文化、語言上和中國比較接近。

新加坡推出了全國總體交通規劃,其中有一項就是“全國自行車推廣計畫”,指出為了緩解交通及環境壓力,要建立自行車友好的、暢通連接的行車環境,來鼓勵民眾更多選擇以自行車出行。計畫裡,主要用於休閒和短途交通的自行車道,將從已有的230公里擴展為700公里。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自行車高速公路”、“無車新鎮”等等新項目爭相出爐。

總的來講,即使有著嚴峻挑戰和當地人的質疑,單共用單車的理念,恰好與新加坡政府試圖減少用車、增加低碳出行、構建可持續發展出行網路的願景契合。所以即使有極大的阻力,也打亂了政府原有的計畫,共用單車仍然勢不可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