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版傳播學是什麼|祥哥談出版(7)

出版傳播學不應是簡單地用傳播學的普通原理來解釋出版領域中出現的傳播現象和傳播規律。 那種單純的依照傳播學的理論框架“依樣畫葫蘆”式的將出版與傳播相結合, 實際上也是用傳播學這把刀, 把活生生的一個個有機整體的出版過程“切割成雜亂的碎片”。 (林之達先生探討建構傳播心理學問題時, 提出的傳播學如何與心理學相結合的觀點, 對出版傳播學是有借鑒意義的。 參見林之達著:《傳播心理學理論框架應重新建構》, 《當代傳播》2000年第6期。 )

出版傳播學以出版傳播現象為研究物件,

以揭示出版傳播規律為研究目的, 它所關注的是傳播對出版的本質規定。 以往的出版研究多停留在“工具水準”的層次, 注重的是出版的功利主義, 缺乏自覺地傳播維度的觀照。 即使有傳播的色彩, 大多僅僅把傳播視為提高出版效益的工具, 沒有涉及傳播對出版的根本規定, 沒有以傳播來規定和修飾出版本身。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 出版學的傳播學借鑒應實現對功利主義、工具水準的超越, 使傳播精神的出版學吸收成為當代出版學的應有內核。 所以, 出版學從傳播學那裡借鑒的遠非工具性的, 而是一種關於出版的全新的世界觀, 即出版傳播觀。 我們應把出版傳播學提高到出版本質論的層次上來認識, 提高到出版活動的基本規律上來認識。

出版遵循“傳播的規律”, 就是要在出版實踐中把傳播者對作品的社會性擴散與接收者的個體性接受高度統一起來, 達到一種自由傳通的境界。 出版傳播學的歷史使命就在於揭示這些客觀規律, 並用這些客觀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出版傳播實踐活動。

因此, 所謂出版傳播學就是通過對出版傳播現象的研究, 揭示出版傳播規律的科學。 它是借鑒吸收傳播學相關理論, 總結出版傳播實踐經驗, 並對出版傳播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分析和有機整合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認識。

【祥哥教研室】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易拓客商學院院長、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答主李新祥博士負責運營。 內容涉及網路與新媒體、出版與閱讀、廣告與品牌等。 原味刊出, 敬請吐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