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收5年翻8倍,郭廣昌拍板要投資,這家公司牛在哪兒?

左一為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左二為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

2月17日上午,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五樓大廳, 博天環境記者幾次見到趙笠鈞,

聽他幾次重複這句話:“我們環保行業做的事, 是讓世界越來越美好的。 ”所以他認為, 環保行業有機會產生偉大的企業, 不僅僅是博天, 大家都應該升騰起“做偉大企業”的王者之心。

趙笠鈞認為, 當環保行業出現了真正偉大的公司, 會產生三種效應。 第一, 能更好地推進科技進步;第二, 行業能更規範地發展;第三, 能夠吸引社會上真正優秀的人, 加入到環保行業。

鋒芒畢露的樂觀和信心背後, 趙笠鈞有清楚的業務規劃:博天會圍繞水處理做多元化發展。 2013年至2015年, 博天環境工業水處理業務增速達50%, 但營收占比從78%下降到51.6%。 這是因為, 博天在城市水業務方面有更快的增長。 工業水處理業務、城市水業務的雙輪驅動是博天成長性的基本保障。

同時, 基於在工業與能源水系統和城市水環境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地位, 博天環境進一步 確立了在流域綜合治理、土壤修復與地下水修復等系統性生態修復領域的競爭優勢。

02 “小”公司創新求進

這幾年, 博天環境贏得了資本的青睞。

2014年4月22日, 趙笠鈞在綠公司年會上與複星集團CEO梁信軍討論投資事宜。 當時, 梁信軍表達了投資環保企業的願望, 對博天很感興趣, 趙笠鈞也歡迎複星來做盡職調查。 他的考慮是, 博天的願景是成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複星在海外並購等方面擁有成功經驗, 這樣的股東無疑是一種助力。 後來在複星的投資決策會上, 郭廣昌說:“這家公司我瞭解, 老闆我很喜歡。 ”從彙報到拍板投資用了15分鐘,

是複星做得最快的投資決策。

2017年2月17日, 博天環境(603603.SH)迎來鳴鑼開市儀式, 股票發行價6.74元/股, 開盤當日上漲44%, 達到9.71元。 隨後的一個多月, 經歷了多個漲停板, 今日(3月31日)收盤價為37.47元。 這意味著, 複星創富1.4億的投資已經升值到13.49億。

然而, 趙笠鈞把博天環境定位於“小”公司, 要堅持技術引領, 而不是資本引領。 因為, “要論資本實力, 當下中國整個環保行業的公司都顯得微不足道”。 博天環境曾參與一個流域治理專案的競標, 其中有一項招標條件是:淨資產低於20億的得零分, 淨資產高於200億的得滿分, 20億到200億之間用差值法。 中國沒有一家環保企業淨資產超過200億, 跟一些競標的大央企比, 都是“小”公司。 所以, 環保行業機會多了,

更有資本實力的競爭對手也跟進了, 趙笠鈞對技術優勢的關注度也越發關注。 一個佐證是, 博天IPO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研發中心建設專案和臨沂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河道治理PPP專案。 博天環境在城市水環境領域的典型專案:北京小紅門再生水廠及再生水利用工程項目,
作為北京市的“第二水源”主要供應項目, 再生水處理能力達60萬噸/天。

博天環境在工業與能源水系統領域的典型專案:翔鷺石化(漳州)有限公司PTA專案採用PI-EGSB技術, 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化工環保協會評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環境保護、清潔生產重點支撐技術。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認為,環保產業將會健康發展,不會重蹈風能、太陽能的覆轍,因為環保產業通常通過大項目在運作,而且技術壁壘越來越高。而截至2016年12月的資料顯示,博天環境共獲得授權的專利120余項,覆蓋工業水處理、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黑臭水體及生態治理、膜產品及工藝、家庭淨水等多個領域。

除了有500多人的設計研發團隊,趙笠鈞還在企業內部設立了“技術與創新委員會”,建立創新管理體系和配套制度,組織開展創新大賽,在碰撞中激發創新活力,從機制上促進集團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

此外,博天環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侯立安合作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以實際環境熱點問題為導向,向環保領域的多項熱點、難點技術課題發起衝擊。以院士工作站為基礎,博天環境達成合作機制的機構包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神華集團等重點客戶,以及丹麥、新加坡、美國、德國、以色列等國外機構。

03 環保行業的黃金年代

近年來,環保產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

● 從2013年開始,“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接連出臺。

● 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也聯合發文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

● 2017年2月初,證監會公開表示,“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環保產業的發展也欣欣向榮,目前整個環保產業的增速大約在15%的水準,是GDP增速的兩倍多。但是,我國環保企業數量眾多,小而散,“只見星星,不見月亮”。2016年,環保企業數量超過5萬家,總產值不過4.5萬億元,平均每家不到1000萬元,年收入超過3億元的企業不足千分之八。所以,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並購整合,打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是未來環保產業的大勢所趨。

誰來牽頭做並購整合?

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透明,品牌、管理等方面也相對有優勢。博天環境希望成為環保領域的生態組織者。趙笠鈞認為,未來10年是環保產業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環保行業的中小企業要抓住細分領域的潛在機會,開拓新業務形態,成為隱形冠軍。一方面,通過量身定制環境服務方案,打造領先的細分品質,充分體現專業能力與專業精神,佈局大企業難以企及之處;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優勢參與到多個領域、大體量的環境專案中,成為“最大的小公司”。

此外,博天環境也有全球性的並購計畫,用市場換技術,在全球技術整合過程中加速技術升級。

趙笠鈞認為,對環境治理最有經驗的是中國公司。但在土壤修復、地下水修復、VOC治理,包括裝備核心產品方面,中國企業缺乏積累和準備。趙笠鈞表示,在這些領域需要全球的並購和整合,加快中國企業的技術升級。

做出這種佈局,也是因為,目前的環保行業面臨著一個新趨勢。目前,中國致力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淘汰落後產能,而這些正在被淘汰的高污染行業,恰恰是環保行業過去的大客戶。那麼,一方面,環保行業可以考慮從針對污染治理的“棕色環保”,走向創造更高生態品質的“綠色環保”;另一方面,當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環境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時,中國環保企業可能需要伴隨著這些產業轉移到當地提供服務。

這種產業轉移的趨勢,或許將使得中國環保行業產生一批跨國公司。

更多“大勢”、“乾貨”、“新知”內容,還有跨界名人為您每日提供雞湯、飯局段子源源不斷……詳見正和島《微報》! 點擊“”,追蹤內部資訊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認為,環保產業將會健康發展,不會重蹈風能、太陽能的覆轍,因為環保產業通常通過大項目在運作,而且技術壁壘越來越高。而截至2016年12月的資料顯示,博天環境共獲得授權的專利120余項,覆蓋工業水處理、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黑臭水體及生態治理、膜產品及工藝、家庭淨水等多個領域。

除了有500多人的設計研發團隊,趙笠鈞還在企業內部設立了“技術與創新委員會”,建立創新管理體系和配套制度,組織開展創新大賽,在碰撞中激發創新活力,從機制上促進集團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

此外,博天環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侯立安合作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以實際環境熱點問題為導向,向環保領域的多項熱點、難點技術課題發起衝擊。以院士工作站為基礎,博天環境達成合作機制的機構包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神華集團等重點客戶,以及丹麥、新加坡、美國、德國、以色列等國外機構。

03 環保行業的黃金年代

近年來,環保產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

● 從2013年開始,“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接連出臺。

● 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也聯合發文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

● 2017年2月初,證監會公開表示,“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環保產業的發展也欣欣向榮,目前整個環保產業的增速大約在15%的水準,是GDP增速的兩倍多。但是,我國環保企業數量眾多,小而散,“只見星星,不見月亮”。2016年,環保企業數量超過5萬家,總產值不過4.5萬億元,平均每家不到1000萬元,年收入超過3億元的企業不足千分之八。所以,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並購整合,打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是未來環保產業的大勢所趨。

誰來牽頭做並購整合?

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透明,品牌、管理等方面也相對有優勢。博天環境希望成為環保領域的生態組織者。趙笠鈞認為,未來10年是環保產業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環保行業的中小企業要抓住細分領域的潛在機會,開拓新業務形態,成為隱形冠軍。一方面,通過量身定制環境服務方案,打造領先的細分品質,充分體現專業能力與專業精神,佈局大企業難以企及之處;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優勢參與到多個領域、大體量的環境專案中,成為“最大的小公司”。

此外,博天環境也有全球性的並購計畫,用市場換技術,在全球技術整合過程中加速技術升級。

趙笠鈞認為,對環境治理最有經驗的是中國公司。但在土壤修復、地下水修復、VOC治理,包括裝備核心產品方面,中國企業缺乏積累和準備。趙笠鈞表示,在這些領域需要全球的並購和整合,加快中國企業的技術升級。

做出這種佈局,也是因為,目前的環保行業面臨著一個新趨勢。目前,中國致力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淘汰落後產能,而這些正在被淘汰的高污染行業,恰恰是環保行業過去的大客戶。那麼,一方面,環保行業可以考慮從針對污染治理的“棕色環保”,走向創造更高生態品質的“綠色環保”;另一方面,當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環境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時,中國環保企業可能需要伴隨著這些產業轉移到當地提供服務。

這種產業轉移的趨勢,或許將使得中國環保行業產生一批跨國公司。

更多“大勢”、“乾貨”、“新知”內容,還有跨界名人為您每日提供雞湯、飯局段子源源不斷……詳見正和島《微報》! 點擊“”,追蹤內部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