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科普,治癒房顫須中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 生活中正常心跳應該是心房先跳一下, 然後電流往下傳到心室, 心室就跳一下。 每分鐘70次左右, 只是心房先跳然後心室再跳, 每快速心房跳動都能傳到心室, 引起快速心室跳動。 如果心房亂跳了, 那就是房顫。 如果感到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脈搏不齊(典型特徵), 也有可能是房顫。

1.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 伴有乏力或感勞累;

2.眩暈

頭暈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適

心前區疼痛、壓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氣短

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

誘發房顫的可能為多種疾病!!!

誘發房顫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特發性房顫”(西醫叫法, 西醫因找不到原因的都歸為特發性), 常見與飲酒, 精神緊張、各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染等有關

二、“疾病誘發房顫” 房顫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房顫時, 心房喪失收縮功能, 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 血栓脫落後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 導致腦栓塞、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房顫患者腦栓塞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等。

當前西醫治療房顫的通常方法:

西醫目前用藥物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

一、轉複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藥物: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都是其常用藥, 成功率可達50%。

二、控制心室率(頻率控制)的藥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證心臟基本功能, 盡可能降低房顫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 常用藥物包括:

(1)β受體阻滯劑 西醫認為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單獨應用的藥物;(2)鈣通道拮抗劑(3)洋地黃:在緊急情況下控制房顫心室率的一線用藥;(4)胺碘酮(5)抗凝治療:是西醫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重要手段, 簡單說抗凝藥就是讓血凝不住, 所以不形成血栓,

抗凝過度可能導致出血, 抗凝強度不夠則沒有預防作用。 所以往往是同血栓沒形成, 但是得了腦出血了。

中醫怎麼看待房顫呢?

中醫認為房顫的病機在與本虛, 《傷寒論》中講到“傷寒脈結代, 心動悸, 炙甘草湯主之”。 心動悸當屬新知陰陽氣血俱虛,

心失所養, 鼓動無力所致。 《濟生方·驚悸》中說:“夫怔忡者, 此心血不足也, 蓋心主於血, 血乃心之主, 心乃行之君, 血富則心君自安已”明確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 此外, 痰瘀內阻也可導致房顫的發生, 《丹溪心法·驚悸怔忡》中說驚悸病本為心虛, 在驚為痰, 在悸為飲, 認為心悸與痰擾心神有關等。

中醫治療房顫辯證施治:

心氣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濕濁擾心,心脈瘀阻、心失所養者,治宜益氣溫陽,滋陰養心,健脾燥濕,活血化瘀。

屬心脾兩虛者治應益氣安神,治療以歸脾湯;屬氣滯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治療以桃仁紅花煎;屬心陽不振者治宜溫補心陽,治療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等。

中醫治療房顫辯證施治:

心氣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濕濁擾心,心脈瘀阻、心失所養者,治宜益氣溫陽,滋陰養心,健脾燥濕,活血化瘀。

屬心脾兩虛者治應益氣安神,治療以歸脾湯;屬氣滯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治療以桃仁紅花煎;屬心陽不振者治宜溫補心陽,治療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