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我們這批人”征程將盡,亞洲杯上誰能扛起國足大旗(轉)

---來自 懂球號:空調君

“我們這批人可以說從未懼怕過韓國隊!”蒿俊閔的霸氣之言還回蕩在耳邊, 國足卻又在德黑蘭的客場再度被波斯鐵騎掀翻, 世預賽7戰5分, 出線已是奢望。 而無論國足世預賽結果如何, 三哥口中的“我們這批人”裡一大半都將走出巔峰期, 甚至告別國足。 但合同期三年的裡皮還要在2019年迎來亞洲杯的大考, 要想完成打進四強的目標, 是否還是只能依靠這幫老將, 年輕球員中誰能接過這幫老大哥們的槍呢?

(圖)征戰世預賽的國足隊員正值巔峰卻又有隱憂

平均年齡近30, “老齡化”國足不堪重負

由於中國隊進入了十二強賽, 自動獲得2019年亞洲杯的參賽資格,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 足協在十二強賽中途請來裡皮, 更多的是為了2019年考慮。

想當強隊先年輕三歲

但在談2019之前, 我們先來看一看國足在中韓戰的首發陣容:曾誠(30歲)、馮瀟霆(32歲)、梅方(28歲)、張琳芃(28歲)、薑至鵬(28歲)、鄭智(37歲)、王永珀(30歲)、蒿俊閔(30歲)、於大寶(29歲)、武磊(26歲)、張稀哲(26歲)。

首發平均年齡超過29歲。 而在中伊戰首發中, 儘管上了20歲的張玉寧, 首發年齡依然沒有太大改觀。 而替補席上的趙明劍、任航、郜林等人也都是這個年齡段的球員。

相比國足, 韓國隊和伊朗隊這兩場比賽的首發平均年齡都只有27歲, 這還不包括他們替補席上坐著本該首發的孫興慜和阿茲蒙。 再把眼光放到歐洲, 正在歐洲區預選賽中大殺四方的德國隊和英格蘭隊, 平均年齡也都只有26、7歲, 而且替補席上像薩內、拉什福德都是年輕的希望之星。 作為備戰亞洲杯的中國隊理論上也應該達到這樣一個相對健康的、可持續的年齡。

國足年齡分佈無梯度

資料顯示, 中國男足2004、2007、2011和2015四屆亞洲杯主要成員的平均年齡都在27歲左右, 而且呈現出層次漸進, 而非跳水式。 在奪得亞軍的2004年, 中國隊不僅有老將郝海東、範志毅、李明, 也有中生代的孫繼海、李瑋鋒, 同時鄭智、孫祥、周海濱等新秀都成為主力的有力爭奪者。 最近的2015年亞洲杯中國隊建立起87-89的班底, 同時輔以91、93年球員, 也是一個比較健康的分佈。

(圖)04年亞洲杯新老結合的國足平均年齡僅26歲

按照正常的新老更替, 85、87的球員將在這兩年逐步退出國家隊, 取而代之的是93後球員, 而89屆球員在進行傳幫帶後也將完成自己的國足征程。 但佩蘭下課後, 無論是高洪波還是裡皮都選擇了重用老隊員, 年輕球員的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陣容年齡沒有梯度, 而是出現了跳水。 拋開踢不上比賽的鄧涵文, 最年輕的張玉寧與第二年輕的武磊相差六歲。 這樣一批國足隊員, 如果不進行換血, 到2019年的亞洲杯, 這批球員的平均年齡將超過31歲, 很明顯, 以這樣一套陣容去打亞洲杯, 還想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

能力強經驗多, 他們憑實力占位置

都知道要換血, 但就是換不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蒿俊閔所說的“我們這批人”大體上指的是85-89年齡段的球員, 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了國足主力陣容, 這批球員成長在職業聯賽的初期, 在假賭黑到來之前, 他們接受了專業的、完整的、嚴格的職業足球培訓, 基本功扎實, 大局觀強。 又有著豐富的大賽經驗, 所以佔據俱樂部和國家隊的主力確實是靠實力。

青年時期就已在球隊站穩腳跟

(圖)效力四川冠城的馮瀟霆甲A時期就打上主力

這批球員在青年隊時期就有不少人已經站穩了俱樂部的主力,像馮瀟霆17歲就開始打甲A聯賽,是甲A最年輕的進球者和隊長。王永珀、黃博文、郜林、蒿俊閔這些人也都是在甲A與中超過渡那兩年就已經有出場記錄,張琳芃等人代表的東亞幫更是從小就在中乙磨練,一步步到中超和世界賽場。這個年齡段的球員能夠在18-20歲入圍成年國家隊的不在少數。職業聯賽的穩定出場,保證了他們沒有耽誤最關鍵的成長期,也沒有在成年後出現斷崖式的下滑。

國際大賽經驗豐富

81國青隊曾在世青賽上打出了中國風采,之後的“我們這批人”同樣不差。從國際大賽的經歷上看,85國青隊在亞青賽獲得亞軍、世青賽揚名立萬,87國少隊亞少賽折桂,參加過世少賽淘汰賽階段的賽事。以這兩屆國字型大小為班底,又組建了08奧運之星,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有著非常豐富的大賽經驗和出色的戰績。

而後面的89國青、國奧隊儘管戰績不如前面兩屆,但依然參加了亞運會、亞青賽等重要賽事並進入了淘汰賽。成年以後,這批球員一直是中國男足的主力班底,在亞預賽、亞洲杯和世預賽上征戰四方。

留洋或有望留洋者眾多

(圖)蒿俊閔在德甲一度踢上首發並參加過歐冠

在2005年的世青賽後,以陳濤為首的一眾國青球員都獲得了國外俱樂部的認可,但未能成行。而後來隨著國內環境的變化,馮瀟霆、黃博文、於大寶、蒿俊閔、於海等人都獲得了前往海外踢球的機會,登陸德甲、荷甲、葡超、韓國K聯賽,還有球員在洲際大賽中亮相。在中國足球最灰暗的年月裡,他們接受了海外先進的足球理念,參加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為後來長時間處在較高競技水準打下了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85-89年出生的球員當做中國足球最後的寶貝,是中國足球透支了未來換回來的精華。但這批球員終要老去,就連最年輕的張琳芃等人過了明年也30了,更別說中前場球員。放眼世界足壇,有多少中前場球員年過三十還能繼續在國家隊貢獻高水準呢?老妖如皮爾洛、鄭智都後撤到禁區弧了,更何況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

後繼乏力,“我們這批人”超期服役

相比如今日韓球員的遍地開花,中國足球的成年隊正要進入最冷的寒冬。作為2019年亞洲杯和2022年世界盃的當打球員,中國93-97年齡段球員從青少年到成年以來,成績寥寥。這批球員的狀況是怎樣的呢?我們還是從以上幾點來進行一個直觀的對比。

假賭黑影響十年青訓

進入中超時代以來,中國足壇的假賭黑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猖獗,嚴重影響了中國足球的發展。聯賽競技水準低下,球員們不思進取,上下勾結破壞了甲A造就的繁榮局面,國家隊成績一塌糊塗,中國足球的形象也在這十年時間裡跌落穀底。家長們普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踢球,再加上社會競爭帶來的教育壓力,也就有了所謂的“中國梅西都在寫作業”。

(圖)培養數十位國字型大小球員的高豐文足校早已是“舊故裡草木深”

與中國足球塔尖的頹唐相對應的,是塔基的塌陷。著名的秦皇島中國足校在09年倒閉,盛極一時的高豐文足校荒廢後枯草叢生。名氣大點的根寶足校苦苦支撐,明宇足校也耗盡了馬明宇半生心血。各家俱樂部梯隊建設停滯不前,許多青年球員就算踢出來點名堂,也因為沒有上升管道而被迫轉行。

2005年-2015年間,中國足球人口基數一直出現下降態勢,註冊球員人數不僅遠遠落後于日韓,甚至比東南亞小國都少了一大截。球員基數小,選拔面窄,培養機制不完整,成本高但成材率低。這十年的影響將在未來十年集中爆發。

國際賽事從小輸到大

93、95、97三屆國青、國奧隊在畸形的體系下成長,結出來的果實自然不會太甜,甚至是苦澀。他們在亞青賽、奧預賽的比賽中接連創下了最差戰績,整體水準被曾經的小弟東南亞國家超越。在2014年的亞運會上,93國奧隊0-2不敵泰國。此前,還是青年隊的他們在亞青賽上三敗出局,其中對手同樣有泰國。同年,95國青隊1-1戰平越南,驚險晉級亞青賽淘汰賽,而這支球隊在濰坊杯還被緬甸2-1擊敗。林良銘領銜的97國青被寄予厚望,在亞青賽中被名不見經傳的塔吉克斯坦拉下馬,而越南已經在世青賽上亮相。

聯賽出場大半靠政策

伊朗96年的阿茲蒙已經踢上歐冠,韓國96年的黃喜燦也在歐聯建功。而我們的95後們,一大半只能依靠中超新政去撈取那可憐的二十分鐘。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這批國字型大小球員,在實力上甚至不如俱樂部那些從沒進過國字型大小的老隊員。除了魯能、富力、建業等少數幾個俱樂部能夠讓更多的年輕球員獲得機會外,其他俱樂部的95後們大多還是只能在預備隊和板凳上虛度光陰。他們和前輩們相比,在聯賽的參與度上,又差了一大截。正如一位老球員所言,不是我們占著位置不走,是他們確實踢不過我們。

打低水準聯賽不過是“假留洋”

過去幾年,在中國足壇有一種觀點:但凡把球員送到海外去就是對球員好。導致國內出現不少所謂的“海外造星”計畫,將一批批苗子盲目運作到歐洲(甚至有球員留洋只為出口轉內銷),我們把這種行為稱之為“假留洋”,如今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正在收穫他的惡果。

據統計,目前中國95-97年齡段球員中,有超過100人在海外效力,除去像張玉寧這樣勉強效力荷甲的球員,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被運作到葡萄牙的中資俱樂部踢球,比較著名的幾家有新皮尼亞爾、貢多瑪律、托裡什聯等,這些俱樂部普遍位於葡萄牙第三、四級別。而就算是在這樣級別的球隊踢球,這些球員們都很難獲得出場機會,不少球員的出場記錄通常是兩三場,平均十來分鐘。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球員在西班牙低級別聯賽的梯隊效力,也有在丹麥、塞爾維亞等低級別聯賽效力。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樣的留洋對於已經超過20歲的球員來講,沒有太大的意義。從一個相對專業的角度來說,足球青訓主要是在球員成年之前,13-18歲是足球運動員技術成型的關鍵階段,而在18歲以後,球員需要通過大量高水準的比賽來細化和鞏固自己的技藝,培養比賽感覺、積累經驗。但留洋海外的這些球員們很明顯不僅沒有高水準聯賽支撐,甚至連踢上球都很困難。當然,這也與他們本身的基礎水準有關係。

正是有了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了中國足球93-97年齡段的球員目前沒有能力大規模接班85年的球員,像馮瀟霆這樣的甲A老臣儘管是巔峰期,但也可以說已經屬於超期服役。

解決青黃不接,組建U22國足的重要性

一旦國足從世預賽上出局,意味著未來近兩年時間裡,成年國家隊沒有大賽任務,這個空窗期,對於國家隊選拔新人,進行新老交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義大利人裡皮上任國足教練以來,提出了要組建“大國家隊”的戰略,而與該戰略相對應的,是中國足協在足代會上提出的《2020行動計畫》,其中最緊迫的便是組建了新的U22國家隊,並直接替換了主教練陳洋,改由裡皮助手馬達洛尼、德羅梭兩人負責。

由於有本土U23亞錦賽的任務,中國隊提前兩年組建了95年齡段的U22國足,並且作為常規儲備,在集訓和外出比賽上分配了大量資源,剛剛結束的迪拜杯便是U22在今年的一項外訪賽事。此外,中國方面還申請了東道主也參加預選賽,目的就是為了給這屆U22國足練兵。

但這屆U22國足的任務不僅僅是打完亞錦賽就完事,他們更應當背負起在亞洲杯上扛起中國旗幟的重任。

年齡與政策的優勢

從年齡上看,93年齡段的球員比95、97更適合培養參加2019年的亞洲杯。但由於這批球員經歷了奧預賽的鎩羽後,已經沒有了大賽任務。加上中超新政的影響,93年球員一定程度上成為犧牲品,聯賽中都無法保證位置,再想大規模集結起來培養不太可能。而95年齡段的球員則恰好符合有比賽踢,又更具潛力的要求。現在已經有不少95後球員乘著政策東風在聯賽中出場,享受如此紅利就必須努力提高、承擔起責任,這是球員們應該銘記於心的一點。

(圖)U22國足剛剛在迪拜杯上以不敗戰績獲得亞軍

選材面相對寬廣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舉國體制下,對奧運、亞運、全運這樣的大賽是國家最看重的。能夠參加這些比賽的奇數年出生的球員自然就會受到更多關注,95國青隊也就是現在的U22國足雖然不是奧運年齡段,但同樣是選材面比較廣,已經湧現出的人才較多的一屆。唐詩、韋世豪、張修維是青年時期就名聲在外,而高准翼、李曉明、陳澤鵬、劉奕鳴則是上賽季聯賽表現出色的才俊。

此外,在這支U22國足名單中,不少球員也都有過留洋經歷,儘管也有不少人只是在不入流的聯賽出場,但比起下一代生存狀況已經好了不少。

新老更替要實力也要決心

前文提到,無論是歐洲強國、亞洲強國曾經的國足,他們的陣容平均年齡都在26-27歲。要想完成新老接替,讓國足形成一套有梯度的陣容,除了球員自身努力外,也需要教練組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本賽季中超山東魯能和中甲的杭州綠城兩家老牌青訓球隊開啟了自己的青春風暴,魯能隊清洗了楊旭、王永珀等30歲左右的實力派國腳,在首發陣容中便有了25歲的金敬道、李松益,一線隊更是報了9名U23球員。杭州綠城更是將青訓進行到底,培養了不少93國腳的他們現在主打97年齡段,這樣的行為無疑體現了教練團隊的決心。

裡皮執掌中國男足,並讓其助手管理U22男足,說明他已經有意要去培養目前這批國腳的接班人,並且心目當中有了人選。但U22國足和國足之前還有一道馬里亞納海溝,究竟在什麼時候,裡皮能夠將海溝填平,給U22球員的前方一條金光大道,我們拭目以待。

(圖)效力四川冠城的馮瀟霆甲A時期就打上主力

這批球員在青年隊時期就有不少人已經站穩了俱樂部的主力,像馮瀟霆17歲就開始打甲A聯賽,是甲A最年輕的進球者和隊長。王永珀、黃博文、郜林、蒿俊閔這些人也都是在甲A與中超過渡那兩年就已經有出場記錄,張琳芃等人代表的東亞幫更是從小就在中乙磨練,一步步到中超和世界賽場。這個年齡段的球員能夠在18-20歲入圍成年國家隊的不在少數。職業聯賽的穩定出場,保證了他們沒有耽誤最關鍵的成長期,也沒有在成年後出現斷崖式的下滑。

國際大賽經驗豐富

81國青隊曾在世青賽上打出了中國風采,之後的“我們這批人”同樣不差。從國際大賽的經歷上看,85國青隊在亞青賽獲得亞軍、世青賽揚名立萬,87國少隊亞少賽折桂,參加過世少賽淘汰賽階段的賽事。以這兩屆國字型大小為班底,又組建了08奧運之星,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有著非常豐富的大賽經驗和出色的戰績。

而後面的89國青、國奧隊儘管戰績不如前面兩屆,但依然參加了亞運會、亞青賽等重要賽事並進入了淘汰賽。成年以後,這批球員一直是中國男足的主力班底,在亞預賽、亞洲杯和世預賽上征戰四方。

留洋或有望留洋者眾多

(圖)蒿俊閔在德甲一度踢上首發並參加過歐冠

在2005年的世青賽後,以陳濤為首的一眾國青球員都獲得了國外俱樂部的認可,但未能成行。而後來隨著國內環境的變化,馮瀟霆、黃博文、於大寶、蒿俊閔、於海等人都獲得了前往海外踢球的機會,登陸德甲、荷甲、葡超、韓國K聯賽,還有球員在洲際大賽中亮相。在中國足球最灰暗的年月裡,他們接受了海外先進的足球理念,參加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為後來長時間處在較高競技水準打下了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85-89年出生的球員當做中國足球最後的寶貝,是中國足球透支了未來換回來的精華。但這批球員終要老去,就連最年輕的張琳芃等人過了明年也30了,更別說中前場球員。放眼世界足壇,有多少中前場球員年過三十還能繼續在國家隊貢獻高水準呢?老妖如皮爾洛、鄭智都後撤到禁區弧了,更何況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

後繼乏力,“我們這批人”超期服役

相比如今日韓球員的遍地開花,中國足球的成年隊正要進入最冷的寒冬。作為2019年亞洲杯和2022年世界盃的當打球員,中國93-97年齡段球員從青少年到成年以來,成績寥寥。這批球員的狀況是怎樣的呢?我們還是從以上幾點來進行一個直觀的對比。

假賭黑影響十年青訓

進入中超時代以來,中國足壇的假賭黑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猖獗,嚴重影響了中國足球的發展。聯賽競技水準低下,球員們不思進取,上下勾結破壞了甲A造就的繁榮局面,國家隊成績一塌糊塗,中國足球的形象也在這十年時間裡跌落穀底。家長們普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踢球,再加上社會競爭帶來的教育壓力,也就有了所謂的“中國梅西都在寫作業”。

(圖)培養數十位國字型大小球員的高豐文足校早已是“舊故裡草木深”

與中國足球塔尖的頹唐相對應的,是塔基的塌陷。著名的秦皇島中國足校在09年倒閉,盛極一時的高豐文足校荒廢後枯草叢生。名氣大點的根寶足校苦苦支撐,明宇足校也耗盡了馬明宇半生心血。各家俱樂部梯隊建設停滯不前,許多青年球員就算踢出來點名堂,也因為沒有上升管道而被迫轉行。

2005年-2015年間,中國足球人口基數一直出現下降態勢,註冊球員人數不僅遠遠落後于日韓,甚至比東南亞小國都少了一大截。球員基數小,選拔面窄,培養機制不完整,成本高但成材率低。這十年的影響將在未來十年集中爆發。

國際賽事從小輸到大

93、95、97三屆國青、國奧隊在畸形的體系下成長,結出來的果實自然不會太甜,甚至是苦澀。他們在亞青賽、奧預賽的比賽中接連創下了最差戰績,整體水準被曾經的小弟東南亞國家超越。在2014年的亞運會上,93國奧隊0-2不敵泰國。此前,還是青年隊的他們在亞青賽上三敗出局,其中對手同樣有泰國。同年,95國青隊1-1戰平越南,驚險晉級亞青賽淘汰賽,而這支球隊在濰坊杯還被緬甸2-1擊敗。林良銘領銜的97國青被寄予厚望,在亞青賽中被名不見經傳的塔吉克斯坦拉下馬,而越南已經在世青賽上亮相。

聯賽出場大半靠政策

伊朗96年的阿茲蒙已經踢上歐冠,韓國96年的黃喜燦也在歐聯建功。而我們的95後們,一大半只能依靠中超新政去撈取那可憐的二十分鐘。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這批國字型大小球員,在實力上甚至不如俱樂部那些從沒進過國字型大小的老隊員。除了魯能、富力、建業等少數幾個俱樂部能夠讓更多的年輕球員獲得機會外,其他俱樂部的95後們大多還是只能在預備隊和板凳上虛度光陰。他們和前輩們相比,在聯賽的參與度上,又差了一大截。正如一位老球員所言,不是我們占著位置不走,是他們確實踢不過我們。

打低水準聯賽不過是“假留洋”

過去幾年,在中國足壇有一種觀點:但凡把球員送到海外去就是對球員好。導致國內出現不少所謂的“海外造星”計畫,將一批批苗子盲目運作到歐洲(甚至有球員留洋只為出口轉內銷),我們把這種行為稱之為“假留洋”,如今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正在收穫他的惡果。

據統計,目前中國95-97年齡段球員中,有超過100人在海外效力,除去像張玉寧這樣勉強效力荷甲的球員,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被運作到葡萄牙的中資俱樂部踢球,比較著名的幾家有新皮尼亞爾、貢多瑪律、托裡什聯等,這些俱樂部普遍位於葡萄牙第三、四級別。而就算是在這樣級別的球隊踢球,這些球員們都很難獲得出場機會,不少球員的出場記錄通常是兩三場,平均十來分鐘。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球員在西班牙低級別聯賽的梯隊效力,也有在丹麥、塞爾維亞等低級別聯賽效力。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樣的留洋對於已經超過20歲的球員來講,沒有太大的意義。從一個相對專業的角度來說,足球青訓主要是在球員成年之前,13-18歲是足球運動員技術成型的關鍵階段,而在18歲以後,球員需要通過大量高水準的比賽來細化和鞏固自己的技藝,培養比賽感覺、積累經驗。但留洋海外的這些球員們很明顯不僅沒有高水準聯賽支撐,甚至連踢上球都很困難。當然,這也與他們本身的基礎水準有關係。

正是有了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了中國足球93-97年齡段的球員目前沒有能力大規模接班85年的球員,像馮瀟霆這樣的甲A老臣儘管是巔峰期,但也可以說已經屬於超期服役。

解決青黃不接,組建U22國足的重要性

一旦國足從世預賽上出局,意味著未來近兩年時間裡,成年國家隊沒有大賽任務,這個空窗期,對於國家隊選拔新人,進行新老交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義大利人裡皮上任國足教練以來,提出了要組建“大國家隊”的戰略,而與該戰略相對應的,是中國足協在足代會上提出的《2020行動計畫》,其中最緊迫的便是組建了新的U22國家隊,並直接替換了主教練陳洋,改由裡皮助手馬達洛尼、德羅梭兩人負責。

由於有本土U23亞錦賽的任務,中國隊提前兩年組建了95年齡段的U22國足,並且作為常規儲備,在集訓和外出比賽上分配了大量資源,剛剛結束的迪拜杯便是U22在今年的一項外訪賽事。此外,中國方面還申請了東道主也參加預選賽,目的就是為了給這屆U22國足練兵。

但這屆U22國足的任務不僅僅是打完亞錦賽就完事,他們更應當背負起在亞洲杯上扛起中國旗幟的重任。

年齡與政策的優勢

從年齡上看,93年齡段的球員比95、97更適合培養參加2019年的亞洲杯。但由於這批球員經歷了奧預賽的鎩羽後,已經沒有了大賽任務。加上中超新政的影響,93年球員一定程度上成為犧牲品,聯賽中都無法保證位置,再想大規模集結起來培養不太可能。而95年齡段的球員則恰好符合有比賽踢,又更具潛力的要求。現在已經有不少95後球員乘著政策東風在聯賽中出場,享受如此紅利就必須努力提高、承擔起責任,這是球員們應該銘記於心的一點。

(圖)U22國足剛剛在迪拜杯上以不敗戰績獲得亞軍

選材面相對寬廣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舉國體制下,對奧運、亞運、全運這樣的大賽是國家最看重的。能夠參加這些比賽的奇數年出生的球員自然就會受到更多關注,95國青隊也就是現在的U22國足雖然不是奧運年齡段,但同樣是選材面比較廣,已經湧現出的人才較多的一屆。唐詩、韋世豪、張修維是青年時期就名聲在外,而高准翼、李曉明、陳澤鵬、劉奕鳴則是上賽季聯賽表現出色的才俊。

此外,在這支U22國足名單中,不少球員也都有過留洋經歷,儘管也有不少人只是在不入流的聯賽出場,但比起下一代生存狀況已經好了不少。

新老更替要實力也要決心

前文提到,無論是歐洲強國、亞洲強國曾經的國足,他們的陣容平均年齡都在26-27歲。要想完成新老接替,讓國足形成一套有梯度的陣容,除了球員自身努力外,也需要教練組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本賽季中超山東魯能和中甲的杭州綠城兩家老牌青訓球隊開啟了自己的青春風暴,魯能隊清洗了楊旭、王永珀等30歲左右的實力派國腳,在首發陣容中便有了25歲的金敬道、李松益,一線隊更是報了9名U23球員。杭州綠城更是將青訓進行到底,培養了不少93國腳的他們現在主打97年齡段,這樣的行為無疑體現了教練團隊的決心。

裡皮執掌中國男足,並讓其助手管理U22男足,說明他已經有意要去培養目前這批國腳的接班人,並且心目當中有了人選。但U22國足和國足之前還有一道馬里亞納海溝,究竟在什麼時候,裡皮能夠將海溝填平,給U22球員的前方一條金光大道,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