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大慶路:講不出再見!

翻開西安過去20年的發展,

商業重地崛起、生態環境規劃,

似乎都與西二環以西這片土地,

沒有任何關係,

城西似乎一直憋屈的在歷史中沉默著,

急需太多城市建設的工作去做,

而現在城西的各方土地慢慢被列入改造之計中,

在各種城中村陸續進入拆建階段後,

大慶路, 終於也要開始拆遷了,

可是對於城西人來說,

這條一直保留著上個世紀,

原汁原味風格的城市道路,

明明不需要任何變化,

就讓幾代人都不捨得離開。

大慶路

折疊的西安, 折疊的城西

繞過東邊明城牆玉祥門的盤道,

跨過西邊有些破敗舊的鐵軌,

你便踏上了大慶路,

這條已有50多年歷史的道路,

因成為1959年國慶十周年大慶獻禮而得名,

它是五、六十年代時,

蘇聯幫助中國建設工業時規劃修建的產物,

至今半個世紀以來,

大慶路從未做過大規模的改動擴建,

一直維持著上世紀初建時的原貌。

作為西安城市交通東西向大動脈,

70年代的大慶路,

無軌電車1、2、3路從這裡發車,

當時在西安還很少見摩的、出租,

在這裡卻比較常見,

停留在大慶路的摩的司機們,

在這裡悠閒的諞著閑傳、互借煙火,

現在因為城西客運站、巴士公司、公交調度站,

每天各種公車、大型卡車、貨車,

從四面八方湧入這裡的車流海洋,

一到上下班時間便會堵個水泄不通。

其實大多數人對大慶路的印象,

起於玉祥門, 止於絲綢群雕,

這一路段刻畫著幾代人生活、工作的痕跡,

很少有一條路能像大慶路一樣,

道路中間有著寬達50多米的林帶,

鬱鬱蔥蔥的雪松、銀杏樹幾近參天,

成為了西安的一條“綠色走廊”,

據說當年修建大慶路時,

很多人還反對在路中間修建林帶,

當時負責援助的蘇聯專家就急了,

說大慶路這樣設計可以保證50年不重新擴建,

如今, 還真就應驗了當時的那句“預言”。

現在這片綠意盎然的林帶,

因為夏日蔭涼、秋冬空氣好,

已經成為了城西人休閒、運動的愜意好去處,

從東至西每一段綠林裡,

都聚滿了前來晨練,

或是打牌消遣老爺爺老奶奶們,

儼然一幅大慶路人的中老年生活縮影。

▼早上6點開始,西電的老職工和來自城西各處的大爺們,提著自己的愛鳥聚集在這裡,聊聊養鳥心得、欣賞對方的愛鳥,百囀千鳴給這片綠林更增加了幾分生機,直到中午才靜下來

▼無論是太極、抖空竹,還是舞槍弄棒,都是這片林帶每日清晨必上演的“節目”,爺爺奶奶們在這裡舒展筋骨、相互切磋,看起來比年輕人還有活力

▼林帶在中午安靜下來,又在午飯後熱鬧起來,城牆根下免費剪頭髮的在大慶路上也每日“出攤”,關係好的老牌友們除了颳風下雨,也必然是每日一聚

大慶路大概是西安最寬闊、最陰涼的城市大道,

在林帶南北兩邊寬闊的車道旁,

也長滿了茂密的梧桐樹,

代表著上了年紀的粗壯樹幹,

和周邊汽修、五金、電配店鏽跡斑斑的欄杆、門頭,

合夥宣告著大慶路滄桑的歷史,

而隱藏在鬱鬱蔥蔥樹蔭下的西電公司、家屬樓,

才蘊含著幾代人對大慶路割捨不掉的情懷。

上世紀蘇聯在陝西有24項重點援建專案,

其中西安就有17項,

所以西安是在國內僅次於哈爾濱,

受俄羅斯建築影響較大的城市,

從50年代初期開始,

西安陸續建設了許多由前蘇聯援建的經典建築,

大慶路上的西電各廠和住宅樓,

就透露著濃厚的蘇聯風格。

高壓電瓷廠、開關廠、微電機廠…

暗紅色斑駁的牆壁、紅白三角屋頂、

方方正正的大樓模組,

都保留至今,在西安都是少見。

很早的時候,

西電的職工們可以帶小孩出入單位,

一到早上上班點,

大慶路上就是一片自行車大軍,

西電的工服成了大慶路上一道獨有的風景,

站在辦公大樓的屋頂向北望去,

還能看見漢長安城遺址所在的地方,

如今歲月的痕跡刻畫在這些建築上,

牆壁蒙上厚厚的灰塵,管道早已鏽跡斑斑,

“XD”字樣的牌子都不再清晰,

隔絕著廠內和廠外的鐵網,

像是橫亙在舊時光與新時代之間的一道溝壑。

西電各廠對面是清一色的筒子樓,

那是西變、西瓷的住宅樓,

儘管面對大慶路那側已經刷了漆,

卻還能看到牆上磚瓦外露,

不過這還不是它最真實的破落,

深入到背面才更是另一番景象,

沒有了外側“面子上”並不精細的掩藏,

斷裂的護欄、破碎的窗戶、枯乾的木質窗框、淩亂的電線,

才赤裸裸的呈現了這些房屋的真實。

以前這裡住著西電各廠的職工,

還有從東北、江浙奔赴而來的打工者,

那時樓裡能聽到好幾種方言,

各地的人在這些樓裡組建家庭,

繁衍了兩三代人,

可是你很難想像已成這般的樓裡,

現在居然還住著人,

毫無採光而言的漆黑樓道,

破舊的70、80年代的老物件,

還有一層一個的公用洗手間,

踏進去那一刻像是回到了原始的80年代,

出來的那一刻甚至覺得陽光太刺眼。

那時候住在這樣的筒子樓是生活,

現在住在這幽暗狹小的房子裡,

也許是為了生存。

和如今西安城內的高樓大廈比起,

大慶路上這樣的筒子樓,

撇去了浮誇和幻想,

呈現了更多生活的真實,

和其他繁華的地方共同存在於這個城市,

就像是折疊的西安,折疊的大慶路。

過了老舊的家屬樓,

就是大慶路人最熟悉的超市—家世界,

家世界結束了大慶路沒有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的歷史,

還記得盛大開啟的試營業當天,

蜂擁的人群將超市內週邊擠得水泄不通,

小時候西安所有超市中,

最喜歡就是大慶路上的家世界,

現在家世界已經變成了其他超市,

可是大慶路人對家世界的感情,

依然無法從心裡抹滅,

直到現在這一站的公交站名還叫“家世界”。

西電中學的學生們肯定也不會陌生,

家世界旁的肯德基,

經常去那裡補作業、吃午飯,

又或者是放學的時候,

就能看見大慶路沿線的道路上,

三五成群的西電校服,

明晃晃的在蹦跳、奔跑、追鬧,

那些年青春的歡聲笑語,

都被留在了這條路上。

再往東走路南側的潘家村,

是大慶路上較早一波改造的城中村,

曾經這裡滿是低矮的房屋,

以及臨街而支的菜攤,

有時走到裡面,

行人之間還要互相側身讓上幾分,

如今經歷了拆遷、改建,

幾棟二十幾層的高樓已經立起,

卻總覺得少了些人氣兒,

但也掀起了大慶路改造的帷幕。

現在的大慶路上,

雖然變化並沒有到翻天覆地,

卻也零星冒出了些跟上時代步伐的趨勢,

擁有電影城、餐廳的大土門服裝城,

雖然不能和南郊、北郊的大型商場比,

倒也能滿足大慶路人的生活娛樂需求。

而大慶路的西段,

已建好的、正在起建的高樓,

林林總總占滿了道路兩旁,

起碼從外側看,

幾乎已經沒有了大慶路曾經的影子,

似乎昭示著這段路,

即將接受新時代的洗禮。

有人說:

“要不是直接連接西鹹新區,

這裡估計根本不會修地鐵”,

相比較西安城其他角落的繁華,

大慶路也許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輝煌,

可是在大慶路人,

甚至是城西人的眼裡,

如今的大慶路依舊美麗、依舊繁華,

聽說大慶路要拆遷了,

這片穿過西二環到西三環的土地,

終於不可阻擋的要匯入新時代的洋流,

可是對於我們來說,

這個跨過了半個世紀,

陪伴幾代人成長的大慶路,

永遠,都是無可替代的。

現在這片綠意盎然的林帶,

因為夏日蔭涼、秋冬空氣好,

已經成為了城西人休閒、運動的愜意好去處,

從東至西每一段綠林裡,

都聚滿了前來晨練,

或是打牌消遣老爺爺老奶奶們,

儼然一幅大慶路人的中老年生活縮影。

▼早上6點開始,西電的老職工和來自城西各處的大爺們,提著自己的愛鳥聚集在這裡,聊聊養鳥心得、欣賞對方的愛鳥,百囀千鳴給這片綠林更增加了幾分生機,直到中午才靜下來

▼無論是太極、抖空竹,還是舞槍弄棒,都是這片林帶每日清晨必上演的“節目”,爺爺奶奶們在這裡舒展筋骨、相互切磋,看起來比年輕人還有活力

▼林帶在中午安靜下來,又在午飯後熱鬧起來,城牆根下免費剪頭髮的在大慶路上也每日“出攤”,關係好的老牌友們除了颳風下雨,也必然是每日一聚

大慶路大概是西安最寬闊、最陰涼的城市大道,

在林帶南北兩邊寬闊的車道旁,

也長滿了茂密的梧桐樹,

代表著上了年紀的粗壯樹幹,

和周邊汽修、五金、電配店鏽跡斑斑的欄杆、門頭,

合夥宣告著大慶路滄桑的歷史,

而隱藏在鬱鬱蔥蔥樹蔭下的西電公司、家屬樓,

才蘊含著幾代人對大慶路割捨不掉的情懷。

上世紀蘇聯在陝西有24項重點援建專案,

其中西安就有17項,

所以西安是在國內僅次於哈爾濱,

受俄羅斯建築影響較大的城市,

從50年代初期開始,

西安陸續建設了許多由前蘇聯援建的經典建築,

大慶路上的西電各廠和住宅樓,

就透露著濃厚的蘇聯風格。

高壓電瓷廠、開關廠、微電機廠…

暗紅色斑駁的牆壁、紅白三角屋頂、

方方正正的大樓模組,

都保留至今,在西安都是少見。

很早的時候,

西電的職工們可以帶小孩出入單位,

一到早上上班點,

大慶路上就是一片自行車大軍,

西電的工服成了大慶路上一道獨有的風景,

站在辦公大樓的屋頂向北望去,

還能看見漢長安城遺址所在的地方,

如今歲月的痕跡刻畫在這些建築上,

牆壁蒙上厚厚的灰塵,管道早已鏽跡斑斑,

“XD”字樣的牌子都不再清晰,

隔絕著廠內和廠外的鐵網,

像是橫亙在舊時光與新時代之間的一道溝壑。

西電各廠對面是清一色的筒子樓,

那是西變、西瓷的住宅樓,

儘管面對大慶路那側已經刷了漆,

卻還能看到牆上磚瓦外露,

不過這還不是它最真實的破落,

深入到背面才更是另一番景象,

沒有了外側“面子上”並不精細的掩藏,

斷裂的護欄、破碎的窗戶、枯乾的木質窗框、淩亂的電線,

才赤裸裸的呈現了這些房屋的真實。

以前這裡住著西電各廠的職工,

還有從東北、江浙奔赴而來的打工者,

那時樓裡能聽到好幾種方言,

各地的人在這些樓裡組建家庭,

繁衍了兩三代人,

可是你很難想像已成這般的樓裡,

現在居然還住著人,

毫無採光而言的漆黑樓道,

破舊的70、80年代的老物件,

還有一層一個的公用洗手間,

踏進去那一刻像是回到了原始的80年代,

出來的那一刻甚至覺得陽光太刺眼。

那時候住在這樣的筒子樓是生活,

現在住在這幽暗狹小的房子裡,

也許是為了生存。

和如今西安城內的高樓大廈比起,

大慶路上這樣的筒子樓,

撇去了浮誇和幻想,

呈現了更多生活的真實,

和其他繁華的地方共同存在於這個城市,

就像是折疊的西安,折疊的大慶路。

過了老舊的家屬樓,

就是大慶路人最熟悉的超市—家世界,

家世界結束了大慶路沒有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的歷史,

還記得盛大開啟的試營業當天,

蜂擁的人群將超市內週邊擠得水泄不通,

小時候西安所有超市中,

最喜歡就是大慶路上的家世界,

現在家世界已經變成了其他超市,

可是大慶路人對家世界的感情,

依然無法從心裡抹滅,

直到現在這一站的公交站名還叫“家世界”。

西電中學的學生們肯定也不會陌生,

家世界旁的肯德基,

經常去那裡補作業、吃午飯,

又或者是放學的時候,

就能看見大慶路沿線的道路上,

三五成群的西電校服,

明晃晃的在蹦跳、奔跑、追鬧,

那些年青春的歡聲笑語,

都被留在了這條路上。

再往東走路南側的潘家村,

是大慶路上較早一波改造的城中村,

曾經這裡滿是低矮的房屋,

以及臨街而支的菜攤,

有時走到裡面,

行人之間還要互相側身讓上幾分,

如今經歷了拆遷、改建,

幾棟二十幾層的高樓已經立起,

卻總覺得少了些人氣兒,

但也掀起了大慶路改造的帷幕。

現在的大慶路上,

雖然變化並沒有到翻天覆地,

卻也零星冒出了些跟上時代步伐的趨勢,

擁有電影城、餐廳的大土門服裝城,

雖然不能和南郊、北郊的大型商場比,

倒也能滿足大慶路人的生活娛樂需求。

而大慶路的西段,

已建好的、正在起建的高樓,

林林總總占滿了道路兩旁,

起碼從外側看,

幾乎已經沒有了大慶路曾經的影子,

似乎昭示著這段路,

即將接受新時代的洗禮。

有人說:

“要不是直接連接西鹹新區,

這裡估計根本不會修地鐵”,

相比較西安城其他角落的繁華,

大慶路也許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輝煌,

可是在大慶路人,

甚至是城西人的眼裡,

如今的大慶路依舊美麗、依舊繁華,

聽說大慶路要拆遷了,

這片穿過西二環到西三環的土地,

終於不可阻擋的要匯入新時代的洋流,

可是對於我們來說,

這個跨過了半個世紀,

陪伴幾代人成長的大慶路,

永遠,都是無可替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