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擊鼓催征穩馭舟 首府跑出加速度

2014年1月28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這裡考察。 從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 再到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 行走在青城大地, 總書記對這片土地的發展寄予厚望。

牢記囑託, 奮力前行。 呼和浩特市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 認真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開啟發展新征程。

擊鼓催征, 只爭朝夕。 一項項舉措密集出臺, 全市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局面,

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 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不斷積聚。

不負囑託, 不辱使命。 3年來, 每一項決策與成功的背後都凝結著全市上下眾志成城的“集體智慧”、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和鞠躬盡瘁的“旗手品格”, 描繪出一幅累累碩果滿倉歸的精美畫卷。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 呼和浩特這片底蘊深厚的土地, 在勇擔使命的征程裡, 在奔向夢想的節奏裡, 正迸射出耀眼光芒。

把總書記重要講話作為案頭卷、工具書和座右銘, 把總書記重要囑託貫穿於首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1300多天, 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 可對於呼和浩特人民來說, 這是難忘的3年。

“守望相助, 團結奮鬥, 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著力抓好農牧業和牧區工作,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搞好教育實踐活動。 ”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

……

3年前, 習近平總書記冒嚴寒、踏冰雪考察內蒙古時發表的重要講話, 寄望殷殷, 言猶在耳。

當時光回溯, 習近平總書記心系內蒙古、考察內蒙古的一幕幕情景浮現, 那些探訪的腳步、關切的目光、期許的話語, 永遠鐫刻在內蒙古發展的歷史上, 永遠銘記在內蒙古各族兒女的心中。

“習近平總書記來啦, 還跟我們握手啦!很慶倖的是, 跟我握了不只一次, 一共握了兩次!”提起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這裡考察的事情, 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牛奶化驗員蘇春玲至今還興奮異常。

“習爺爺來到福利院的情景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這些年我牢牢銘記習爺爺的囑託, 學習本領、苦練技能, 將來努力為社會做貢獻。 ”如今已經高中畢業的雅妮, 用手語表達著她的激動之情。

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植物研究院院長高秀梅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習近平總書記對於蒙草抗旱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 這是我們公司的榮耀。 我們一定要扎扎實實把我們的理念和構想變成現實, 落實到實踐中, 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

在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及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期間, 習近平總書記對呼和浩特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具體指導,

使呼和浩特300多萬各族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 閃耀著燦爛的思想光芒, 蘊含著強大的真理力量, 是指引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每一篇重要講話、提出的每一個重大戰略思想, 對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每一次重要會議、作出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都是第一時間組織傳達學習, 推動重要講話精神在首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雲光中的一席話道出了幹部群眾的共同心聲, “我們要把總書記重要講話作為案頭卷、工具書和座右銘,

把總書記重要囑託貫穿於首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

逐夢征程, 離不開偉大精神的激勵與鼓舞。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 猶如嘹亮的號角, 吹響了呼和浩特建設“現代化內蒙古首善之區”的集結號。

“勝利不會向我走來, 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美國詩人莫爾的話, 宣導主動擔當之精神。

擔當精神立起來, 實幹氣魄亮出來。

呼和浩特拿出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提出的“四個著力”“五個結合、五個融入”重要要求,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全市上下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奮力譜寫亮麗內蒙古的新篇章。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要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堅持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堅決守住生態底線,牢固樹立在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的思想,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後勁的治本之策。”

“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守住民生底線,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

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出臺與實施,是呼和浩特市委、政府牢記囑託,深入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把握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謀定而動、行穩致遠的有力印證。

牢記囑託立潮頭,乘勢而上謀新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呼和浩特正在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

歷史的書頁,總會在某些章節格外鼓舞人心。

前進的腳步,總會在某些節點分外堅定有力。

沿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呼和浩特的足跡,我們感受著這座城市鏗鏘有力的前進步伐。

一滴奶一經產出,立刻就進入了蘇春玲等化驗員們搭建的秘密頻道。在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化驗室,蘇春玲每天要做近300項國標檢測,採樣品嘗1000餘噸牛奶,同時,還得潛心鑽研6大化驗崗位品控流程,熟練操作7個國家的檢測儀器。3年前,正是在這個崗位上,她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發展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殷切希望。

隨後,“品質領先戰略”在伊利全面啟動,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產業鏈條上的所有合作夥伴,並與SGS、LRQA和Intertek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邀請它們為自身的品質管制“找茬”,力求使原本就以完善著稱的伊利集團全球品質管制體系進一步升級。

2015年11月,伊利集團將品質管制工作戰略升級為“品質領先3210戰略”,聚焦“全球最優品質”,持續升級全球品質管制體系。基於高標準的要求,集團還在國家標準線的基礎上設置了嚴於國家標準線的內控線,以及嚴於內控線的預警線。

恪守品質,不忘初心。3年來,伊利集團積極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擔當社會責任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和信園蒙草抗旱有限公司考察,在一張張圖片、一瓶瓶種子、一盆盆鮮草前,瞭解企業發展草產業、參與乾旱地區生態恢復和生態環境建設情況。

他指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內蒙古就有這樣的美麗風光。保護好內蒙古大草原的生態環境,是各族幹部群眾的重大責任。要積極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建設美麗草原、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3年來,蒙草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建設要“探索可實現的途徑、平臺和手段”,將一株草、一枝花、一棵樹都當成了大事業。

“生態修復,我們用的是土辦法。土辦法,樸素卻並不簡單,這背後是一系列精密的科研與技術支撐。”

在多年的修復實踐中,蒙草對於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植物、土壤、水文、氣候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在這個基礎上,草原生態產業大資料導航平臺應運而生,承接了內蒙古北方生態大資料的建設工作。

國以民為本。無論在哪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人民群眾,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應民意。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三室一廳的房子,傢俱家電齊全,從廚房散發出來的飯菜香味,充滿濃濃的親切感和煙火氣,景鳳英是這個模擬家庭的“媽媽”,負責照料4個孩子的日常起居。提起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慰問時與她親切交談的經歷,她記憶深刻。景鳳英指著屋子的一處說:“當時我就站在這兒,總書記進來以後,和我握了手,還問我帶了幾個孩子,工作辛苦不辛苦,收入怎麼樣。”

在總書記慰問的40多分鐘時間裡,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武文俊全程陪同。她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句話,她都記在心上,也成了該院的工作重點。圍繞總書記提出的“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而展開的院文化、溫暖備至的類比家庭養護模式、不斷拓寬的安置管道……3年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的各項工作都在不斷地優化提升。

1300多個日日夜夜,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在呼和浩特市落地生根,一項項強而有力的發展舉措,一個個飽含溫度的人生故事,讓這3年顯得格外氣勢磅礴而又細膩動人。

總書記的肯定,令人倍感振奮。總書記的厚望,讓人深感責任重大。在這機遇疊加、蓄勢奮發的重要時期,呼和浩特向著目標砥礪前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面對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呼和浩特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讓創新二字高揚在發展的旗幟上:增速放緩,但總量並不低;增長趨穩,但可多元發力;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伴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恢弘磅礴的進行曲,呼和浩特全民總動員,迎接新挑戰,搶抓新機遇,展現新作為。

活力在迸發——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現代物流扎實推進,現代金融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日益濃厚。

多極在撬動——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產業新經濟、以國家級新區建設為代表的新動能、立體綜合交通以及新城市管理,首府即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發展階段。

格局在打開——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著力推動向北開放發展,積極參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在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上演繹首府精彩。

牢記囑託立潮頭,乘勢而上謀新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呼和浩特正在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

換擋加速,攻堅克難,呼和浩特跑出了“首府速度”,收穫了“首府信心”,書寫出一份不負囑託的新答卷

求證落地生根效果的是豐碩果實。這果實,可觸可感,銘記在呼和浩特各族人民的記憶之中。

2017年7月,荷蘭合作銀行發佈了2017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伊利集團蟬聯全球第八、亞洲第一,再一次彰顯了亞洲乳企的發展實力,這是伊利人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不懈踐行的最好體現。

從呼和塔拉萬畝草原到烏拉蓋沙地、科爾沁沙地,從阿拉善荒漠、巴彥淖爾鹽鹼地到烏海礦山、白泉山荒山,一粒粒“蒙草”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上生根、發芽,帶來綠色的希望。

歷時近3年,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建立了兒童福利機構標準體系,包括通用基礎、服務保障、服務提供三大標準體系,涉及機構標準240余項。2016年發佈8項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2017年1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民政標準化示範單位。

……

3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無論是把握歷史機遇還是破解現實難題,呼和浩特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牢牢把穩“方向盤”,凝心聚力,銳意進取。

唯其難,方顯不易與珍貴;憂患深,才覺肩上的責任重大。

資源環境不堪重負,過度依賴外向發展,長期徘徊在產業鏈中低端,人民群眾難以從發展中分享更多紅利……

3年來,呼和浩特用改革破局開路。

放眼全國,全面深化改革趟入“深水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回望青城,這個城市有著壯士斷腕的勇氣,通過技術改造升級一批、兼併重組整合一批、對外投資轉移一批、嚴格標準淘汰一批、完善政策扶持一批的“五個一批”新政,推開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之門。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以改革之力,推動轉型升級;以改革之劍,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以改革之效,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換擋加速,攻堅克難,呼和浩特跑出了“首府速度”,收穫了“首府信心”,書寫出一份不負囑託的新答卷。

新答卷,何其壯闊——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11.6%、17.3%、10.7%、12.2%、8.6%。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73.9億元,高於全區0.7個百分點;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21343元、6451元,增長8.3%和7.8%。

新答卷,何其磅礴——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次產業比例由“十一五”末的5:36:59演進為4:28:68,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全市21個服務業集聚區被認定為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專門規劃了32.76平方公里佈局發展雲計算大資料產業,著力打造立足內蒙古、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的大資料雲計算資料中心,全力建設“中國雲穀”。

新答卷,何其秀麗——

該“去”的咬緊牙關“去到位”。加大燃煤鍋爐拆並整合力度,加快實施“引熱入呼”長輸管線工程;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對能耗、水耗、建設用地,嚴格實行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理;大力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啟動實施了大青山前坡400平方公里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綠化面積11.55萬畝。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由2013年的205天增加到去年的283天,達成率77.3%。

新答卷,何其暖心——

市級財政每年支出70%以上用於民生保障,啟動城中村城邊村、老舊社區改造工程;深入推進了“廁所革命”“廚房革命”,全面實施“路長制”“樓長制”,全面改善“水、電、氣、暖”物業管理,解決了許多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和群眾家門口的問題;2014年,全市確定207個貧困村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共識別貧困人口60659人,通過產業扶貧、易地搬遷、金融扶貧、社會扶貧等辦法,2016年底,137個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減少到7994人。

這一串串經濟資料和民生清單,折射出的是呼和浩特人振奮的精神、充足的幹勁和溫暖的內心。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藍圖繪就,長卷舒展。呼和浩特各族人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一步一個腳印,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全市上下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奮力譜寫亮麗內蒙古的新篇章。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要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堅持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堅決守住生態底線,牢固樹立在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的思想,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後勁的治本之策。”

“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守住民生底線,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

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出臺與實施,是呼和浩特市委、政府牢記囑託,深入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把握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謀定而動、行穩致遠的有力印證。

牢記囑託立潮頭,乘勢而上謀新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呼和浩特正在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

歷史的書頁,總會在某些章節格外鼓舞人心。

前進的腳步,總會在某些節點分外堅定有力。

沿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呼和浩特的足跡,我們感受著這座城市鏗鏘有力的前進步伐。

一滴奶一經產出,立刻就進入了蘇春玲等化驗員們搭建的秘密頻道。在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化驗室,蘇春玲每天要做近300項國標檢測,採樣品嘗1000餘噸牛奶,同時,還得潛心鑽研6大化驗崗位品控流程,熟練操作7個國家的檢測儀器。3年前,正是在這個崗位上,她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發展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殷切希望。

隨後,“品質領先戰略”在伊利全面啟動,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產業鏈條上的所有合作夥伴,並與SGS、LRQA和Intertek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邀請它們為自身的品質管制“找茬”,力求使原本就以完善著稱的伊利集團全球品質管制體系進一步升級。

2015年11月,伊利集團將品質管制工作戰略升級為“品質領先3210戰略”,聚焦“全球最優品質”,持續升級全球品質管制體系。基於高標準的要求,集團還在國家標準線的基礎上設置了嚴於國家標準線的內控線,以及嚴於內控線的預警線。

恪守品質,不忘初心。3年來,伊利集團積極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擔當社會責任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和信園蒙草抗旱有限公司考察,在一張張圖片、一瓶瓶種子、一盆盆鮮草前,瞭解企業發展草產業、參與乾旱地區生態恢復和生態環境建設情況。

他指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內蒙古就有這樣的美麗風光。保護好內蒙古大草原的生態環境,是各族幹部群眾的重大責任。要積極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建設美麗草原、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3年來,蒙草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建設要“探索可實現的途徑、平臺和手段”,將一株草、一枝花、一棵樹都當成了大事業。

“生態修復,我們用的是土辦法。土辦法,樸素卻並不簡單,這背後是一系列精密的科研與技術支撐。”

在多年的修復實踐中,蒙草對於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植物、土壤、水文、氣候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在這個基礎上,草原生態產業大資料導航平臺應運而生,承接了內蒙古北方生態大資料的建設工作。

國以民為本。無論在哪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人民群眾,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應民意。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三室一廳的房子,傢俱家電齊全,從廚房散發出來的飯菜香味,充滿濃濃的親切感和煙火氣,景鳳英是這個模擬家庭的“媽媽”,負責照料4個孩子的日常起居。提起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慰問時與她親切交談的經歷,她記憶深刻。景鳳英指著屋子的一處說:“當時我就站在這兒,總書記進來以後,和我握了手,還問我帶了幾個孩子,工作辛苦不辛苦,收入怎麼樣。”

在總書記慰問的40多分鐘時間裡,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武文俊全程陪同。她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句話,她都記在心上,也成了該院的工作重點。圍繞總書記提出的“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而展開的院文化、溫暖備至的類比家庭養護模式、不斷拓寬的安置管道……3年來,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的各項工作都在不斷地優化提升。

1300多個日日夜夜,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在呼和浩特市落地生根,一項項強而有力的發展舉措,一個個飽含溫度的人生故事,讓這3年顯得格外氣勢磅礴而又細膩動人。

總書記的肯定,令人倍感振奮。總書記的厚望,讓人深感責任重大。在這機遇疊加、蓄勢奮發的重要時期,呼和浩特向著目標砥礪前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面對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呼和浩特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讓創新二字高揚在發展的旗幟上:增速放緩,但總量並不低;增長趨穩,但可多元發力;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伴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恢弘磅礴的進行曲,呼和浩特全民總動員,迎接新挑戰,搶抓新機遇,展現新作為。

活力在迸發——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現代物流扎實推進,現代金融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日益濃厚。

多極在撬動——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產業新經濟、以國家級新區建設為代表的新動能、立體綜合交通以及新城市管理,首府即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發展階段。

格局在打開——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著力推動向北開放發展,積極參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在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上演繹首府精彩。

牢記囑託立潮頭,乘勢而上謀新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呼和浩特正在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

換擋加速,攻堅克難,呼和浩特跑出了“首府速度”,收穫了“首府信心”,書寫出一份不負囑託的新答卷

求證落地生根效果的是豐碩果實。這果實,可觸可感,銘記在呼和浩特各族人民的記憶之中。

2017年7月,荷蘭合作銀行發佈了2017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伊利集團蟬聯全球第八、亞洲第一,再一次彰顯了亞洲乳企的發展實力,這是伊利人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不懈踐行的最好體現。

從呼和塔拉萬畝草原到烏拉蓋沙地、科爾沁沙地,從阿拉善荒漠、巴彥淖爾鹽鹼地到烏海礦山、白泉山荒山,一粒粒“蒙草”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上生根、發芽,帶來綠色的希望。

歷時近3年,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建立了兒童福利機構標準體系,包括通用基礎、服務保障、服務提供三大標準體系,涉及機構標準240余項。2016年發佈8項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2017年1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民政標準化示範單位。

……

3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無論是把握歷史機遇還是破解現實難題,呼和浩特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牢牢把穩“方向盤”,凝心聚力,銳意進取。

唯其難,方顯不易與珍貴;憂患深,才覺肩上的責任重大。

資源環境不堪重負,過度依賴外向發展,長期徘徊在產業鏈中低端,人民群眾難以從發展中分享更多紅利……

3年來,呼和浩特用改革破局開路。

放眼全國,全面深化改革趟入“深水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回望青城,這個城市有著壯士斷腕的勇氣,通過技術改造升級一批、兼併重組整合一批、對外投資轉移一批、嚴格標準淘汰一批、完善政策扶持一批的“五個一批”新政,推開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之門。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以改革之力,推動轉型升級;以改革之劍,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以改革之效,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換擋加速,攻堅克難,呼和浩特跑出了“首府速度”,收穫了“首府信心”,書寫出一份不負囑託的新答卷。

新答卷,何其壯闊——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11.6%、17.3%、10.7%、12.2%、8.6%。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73.9億元,高於全區0.7個百分點;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21343元、6451元,增長8.3%和7.8%。

新答卷,何其磅礴——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次產業比例由“十一五”末的5:36:59演進為4:28:68,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全市21個服務業集聚區被認定為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專門規劃了32.76平方公里佈局發展雲計算大資料產業,著力打造立足內蒙古、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的大資料雲計算資料中心,全力建設“中國雲穀”。

新答卷,何其秀麗——

該“去”的咬緊牙關“去到位”。加大燃煤鍋爐拆並整合力度,加快實施“引熱入呼”長輸管線工程;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對能耗、水耗、建設用地,嚴格實行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理;大力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啟動實施了大青山前坡400平方公里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綠化面積11.55萬畝。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由2013年的205天增加到去年的283天,達成率77.3%。

新答卷,何其暖心——

市級財政每年支出70%以上用於民生保障,啟動城中村城邊村、老舊社區改造工程;深入推進了“廁所革命”“廚房革命”,全面實施“路長制”“樓長制”,全面改善“水、電、氣、暖”物業管理,解決了許多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和群眾家門口的問題;2014年,全市確定207個貧困村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共識別貧困人口60659人,通過產業扶貧、易地搬遷、金融扶貧、社會扶貧等辦法,2016年底,137個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減少到7994人。

這一串串經濟資料和民生清單,折射出的是呼和浩特人振奮的精神、充足的幹勁和溫暖的內心。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藍圖繪就,長卷舒展。呼和浩特各族人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一步一個腳印,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