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鹽也關糖事,食鹽攝入過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過多攝入食鹽對身體不利, 這個健康概念已為大家所熟知。 但大家限鹽的理由, 主要考慮的是鹽對血壓的影響, 可能想不到, 鹽其實還與糖尿病相關。 其中的道理, 聽《健康日常》為您揭示。

俗話說, 鹽是百味王, 好廚子一把鹽。 我國居民的飲食口味歷來是偏重的, 分別在1982年、1992年、2002年的調查顯示, 同胞們的食鹽攝入量一直居高不下, 人均每天消費食鹽10.7克。 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食鹽攝入量是少於5克, 我國的膳食建議是不超過6克。

限制食鹽的建議, 以往主要是從高血壓的相關角度提出的, 以中國為例, 高血壓的發病率由南向北呈上升趨勢, 這與同胞們飲食中的“南甜北鹹”習慣吻合。 由此, 專家們認為, 血壓為鹽所害, 限鹽是防高血壓的核心, 策略是自北向南改變“重口味”。 但新近的研究卻發現, 鹽不僅事關血壓, 還與糖尿病相關聯。

一般發生在中老人中的糖尿病, 多是2型糖尿病。 另外存在一種自身免疫性的糖尿病, 它的特點是病情惡化緩慢, 往往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 但實際上, 它最初是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 瑞典的卡洛琳斯卡研究所通過研究發現, 鹽的攝入增多, 哪怕是其中的鈉多餘1克, 都會增加糖尿病, 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風險。 其機理是鈉對胰島素抵抗有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了355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和113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資訊, 包括每天熱量、營養和鈉的攝入量。 結果發現, 每天多攝入1克鈉, 也就是2.5克食鹽, 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3%, 患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風險增加73%。 研究物件被分為3組, 低攝入組每天鹽攝入量少於6克, 中等攝入在6克到9克之間, 高攝入組超過9克。 經過資料比較發現, 高攝入組的2型糖尿病風險比低攝入組高出了58%。 對於那些有家族史的人來說, 如果對食鹽的攝入不加限制,

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是低攝入組的4倍。

對於同胞而言, 限鹽是艱巨而漫長的過程, 口味一經形成, 飲食習慣改起來很困難。 一下子把蒜苗炒臘肉、香煎鹹魚、鹽焗雞都從餐桌上撤走, 感情上恐怕都過不去。 國人限鹽, 有兩個大的難點, 一是老人因素, 經歷過饑荒的人,在那缺油缺肉的年代裡生活,不就是靠著那點鹽下飯嗎?鹹才能吃得少,才能夠吃。最大的麻煩是,現在的家庭多有老人幫廚帶孩子,重口味代代相傳的根脈一時半會兒是改不了的;另一個被忽略的習慣,就是注意了在家中飯菜中少放鹽,但外出就餐很多,也注意不到零食中的鈉,總的攝鹽量還是降不下來。限鹽要有效果,需要的是全家努力點滴做起呢。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經歷過饑荒的人,在那缺油缺肉的年代裡生活,不就是靠著那點鹽下飯嗎?鹹才能吃得少,才能夠吃。最大的麻煩是,現在的家庭多有老人幫廚帶孩子,重口味代代相傳的根脈一時半會兒是改不了的;另一個被忽略的習慣,就是注意了在家中飯菜中少放鹽,但外出就餐很多,也注意不到零食中的鈉,總的攝鹽量還是降不下來。限鹽要有效果,需要的是全家努力點滴做起呢。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