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怎樣通過觀察大便判斷疾病?上完廁所多看一眼能救命!

怎樣通過觀察糞便來判斷胃腸道疾病?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肛腸科李勝龍副主任醫師在接受家庭醫生線上採訪時表示,

正常健康人的大便為固體成形軟便, 色棕黃, 氣味有硫化氫性和吲哚性臭味。 量約150~200克, 每日排出1~2次, 水份約占3/4, 不同的消化系統疾病引起的異常大便各方面都會有不同的特殊改變。

1、大便性狀

大便稀薄似水樣, 內含有未消化物, 見於小腸炎, 食物過敏, 胃腸瘺等。 大便幹硬為便秘, 痙攣性便秘大便呈羊糞狀, 糞便形狀變細, 有溝狀缺損, 可見於嚴重的內痔, 肛管術後狹窄或直腸癌。

2、大便顏色改變

一般情況下與飲食及所用的藥物關係較密切。 嬰兒以乳汁為食, 糞便為黃綠色;吃豐富的蔬菜, 如菠菜為綠色;食入動物血, 肝等可為暗黑色;食入肉、魚類大便多呈深棕色。

在異常情況時, 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樣;下消化道出血,

大便呈暗紅色;梗阻性黃疸病人大便呈灰色陶土樣;阿米巴痢疾或腸套疊病人大便呈果醬樣;大便呈血水樣, 可考慮為出血性小腸炎、急性腸系膜栓塞、過敏性紫癜等;膿血粘液性便見於痢疾, 潰瘍性結腸炎或結腸癌;大便帶有鮮紅色血, 可見於肛裂、直腸息肉、內痔出血及部分低位元直腸癌等。

3、大便氣味改變

正常時與進食有關, 食肉食大便臭味濃厚, 嬰兒吃乳汁無明顯臭味。 異常時, 消化不良者大便呈酸臭味;柏油便有腥臭味;直腸癌膿血便有難聞的屍臭味。

4、大便排泄量的改變

大便排泄量多而稀薄為溏泄, 多見於急性腹瀉;大便量少稀薄帶膿血多見於慢性痢疾。

5、肉眼還可看見寄生蟲蟲體, 節片及誤吞的各種異物等。

在觀察大便性狀時, 一定要注意到臨床症狀與排便之間的關係, 並注意攝入食物和服用藥劑可引起大便色形改變的正常情況, 切不可大驚小怪。

大便一般性觀察只是作為及早發現某些胃腸疾病的臨床參考, 一旦發現大便出現異常, 建議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 以免疾病加劇, 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需要時一定要做進一步的如腸鏡、活組織病理及大便常規、潛血化驗檢查, 方可明確疾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