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成都廣福橋街32號院落民情議事會:居民自治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許雯

成都武侯區廣福橋街32號院落, 59歲的居民自治小組組長王元弟在不大的院子裡面東瞧瞧, 西看看, 雨後的金桂樹幽香四溢, 王元弟指了指院子中央的居民活動室, “下次開會時, 我們可以商量一下, 這個屋頂可以架上葡萄藤, 說不定每年還能給大家帶來收益。 ”

這位入黨多年的基層老黨員, 近來身板挺得特別直, 自豪地向周圍街坊擺, “咱們院落議事會的照片上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

10月15日, 由中宣部等四部門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覽館展出,

在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的第三展區, 人流湧動, 一張張生動照片、一個個實物全面展示著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政治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

成都中院辦案民警出庭作證、社區民情議事會、涉案財務集中管理、簡“證”便民……展區內, 頗為亮眼的“四川元素”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其中, 成都市武侯區雙楠街道廣福橋社區召開民情議事會的照片最為“吸睛”。

當天開會時的情景, 圖片由社區提供

老舊院落問題多

民情議事會居民自己想辦法

王元弟清晰地記得照片中的故事。

照片拍攝於今年8月24日, 當時社區居委會主任宿岷瑤, 居委會委員鄭蓉清, 民情代表王元弟、孫長英、柳惠忠、陳昌魁、陳建平等正圍坐在院落活動室召開民情議事會。 主題是審議社區綠化改造, 增加停車位。

王元弟說, 從傍晚7點多一直討論到晚上9點, 最終形成了初步方案——移除院落當中幾棵大樹、重新規劃綠化、增加車位至40多個。 9月底,

會議通過的方案已落實到位。

照片是社區五年來自治管理成效的縮影。 “我們是老舊社區, 4棟樓都是7層樓房, 沒有物業。 通過民情議事會大家擰成一股繩, 解決居民關心的問題, 管理好了社區。 ”王元弟說。

廣福橋街32號院原名高升社區, 由來自不同地方的拆遷安置戶和商品房住戶共228戶人家組成, 產權複雜, 管理難度大。 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的老院落, 迄今為止每月每戶仍然保持套一、套二、套三分別交納8元、10元、12元的物管費用標準, 車位為100元/月。 7年前32號院作為武侯區第一批打造的文明院落之一, 32號院落走上了自我管理的道路。

老舊社區停車難, 院落綠化發現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如何解決?此次民情議事會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

騰出空間緩解停車難

排除隱患種植金桂樹

228戶居民, 26個停車位, 明顯不夠用。 “院落就這麼大, 哪裡去找空間呢?”

院落裡長了很多年的黃桷樹, 根系發達延伸至社區化糞池的中央, 化糞池隨時有崩潰的危險。

這些問題將如果解決?

民情議事會商討出解決方案, 於是社區組織召開業主大會徵求居民意見, 95%的居民都同意將黃桷樹移走, 排除安全隱患。 為了彌補老年活動中心的綠化缺失, 院落自治小組決定栽種金桂樹, 讓四處彌漫的金桂花香讓住在院子裡的居民感到溫馨。

社區將院落的空餘位置都騰出來, 原本堆放的雜物也被清理出來, 擴大了院落空間。 隨後, 居民們又在綠化中做文章, 在不減少現有綠化面積的前提下,

將多餘的花台部分拆除, 方便了居民停車, 如今該院落增加17個車位, 緩解院落停車難問題。

“雖然現在還是不能滿足所有居民的停車需求, 但是極大地緩解了大家的停車難題。 ”居民對於改造後的現狀非常滿意。

每月召開民情議事會

院落自治“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 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 要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資訊公開、加強議事協商為重點, 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

五年來, 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有效解決了城鄉居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而成都市武侯區雙楠街道廣福橋社區民情議事會作為其中代表, 入選了“砥礪奮進的五年”發展成就展。

物管費收費如此之低的老院落,在社區的指導下,拋去清潔、物管等必要開支,院落自治小組幾年間硬是節約出不少資金,用於院落開支。

“這次院落改造共花費了5萬多,社區公服資金匹配了2萬,院落自己出了3萬1千多……”說到院落自己出錢改造,這讓院落居民頗有自豪感。“咱們院子雖小,擠出來的經費也能自給自足,作為院子的居民很滿足……”王元弟笑道。

對於此次社區工作場景照片上成就展,從事基層社區工作10多年的居委會主任宿岷瑤也很激動,“感覺很自豪,這是對我們基層工作的肯定,讓大家的辛苦付出很值得。”

入選了“砥礪奮進的五年”發展成就展。

物管費收費如此之低的老院落,在社區的指導下,拋去清潔、物管等必要開支,院落自治小組幾年間硬是節約出不少資金,用於院落開支。

“這次院落改造共花費了5萬多,社區公服資金匹配了2萬,院落自己出了3萬1千多……”說到院落自己出錢改造,這讓院落居民頗有自豪感。“咱們院子雖小,擠出來的經費也能自給自足,作為院子的居民很滿足……”王元弟笑道。

對於此次社區工作場景照片上成就展,從事基層社區工作10多年的居委會主任宿岷瑤也很激動,“感覺很自豪,這是對我們基層工作的肯定,讓大家的辛苦付出很值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