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南:給中藥上一道“保險”的教授

曾南在做實驗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戴竺芯 記者 楊雪 攝影報導

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教授, 曾南已經在這所學校裡工作了24年。

從碩士畢業留校開始, 她就工作在中藥藥理學教學、研究一線, 20多年時間裡, 先後承擔科技部85、95攻關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7項, 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 編寫教材及學術著作20餘部,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無數榮譽加身。

在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 她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藥理學的研究工作就是用科學方法為中藥上了一層保險。 ”作為中藥的“保險師”, 曾南用實驗中可量化的資料, 破解“中醫玄學”論的同時, 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 也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藥理實驗有的要持續4個月

9月30日上午10點半, 成都中醫藥大學溫江校區, 曾南下課後回到辦公室, 開始指導研究生學習。

“你先對比看看兩種樣品的藥液,

今天先試一下, 明天上完課我再來找你。 ”她走過去看了看一名男同學正在做的功課, 輕輕地說。

這個大約20平米的房間內, 有一張大大的工作臺, 堆滿了不同大小的玻璃燒杯和其他實驗儀器。

角落的兩個冰箱內, 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試劑;牆壁上, 掛著幾張她與學生們的合影。 這裡是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藥理學的一間實驗室, 平時, 曾南就在這裡和學生們交流。

作為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 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成為了藥理學學科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驗只要一開始, 就需要人持續跟進, 如果遇上節假日, 也沒法休息。 ”普通人大多難以理解實驗的複雜性, 曾南說告訴學生, 選擇了藥理學就要學會吃苦。

實驗過程中, 遇上週期長的, 可能要持續3到4個月。

用科學資料破解“中醫玄學”

曾南

面對社會上對中醫藥的質疑, 她深感科學實證精神的重要性。

“與西藥成分、藥效資料明確相比, 傳統中醫藥理論比較宏觀, 一般人聽起來覺得玄奧, 但這並不影響千百年來廣大患者對中醫藥的信賴。

我們捍衛中醫的尊嚴, 就是要堅守科學實證的精神。 ” 曾南認為, 影響中藥藥效的作用因素很多。 包括產地、採收、貯存、炮製、工藝處理過程等都會影響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 但是這也並不像流傳的那麼玄乎。 而她的工作, 就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描述中藥或複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為其功能主治提供科學內涵。

在她看來, 可量化的資料分析, 消除了人們的認識誤區, 同時也給中藥上了一道保險栓。 讓廣大患者用得放心, 用得安全。

“比如人參, 普通人都知道它是一味補益藥, 傳統功效可大補元氣, 主治虛證。 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解釋為什麼人參有這個功效主治,

因為服用人參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 能調控機體物質代謝、內分泌系統功能等, 所以適用於老年虛弱證候患者。 通俗的講, 可以說我們的工作為中藥上了一道保險, 讓它在應用中更為有效、安全。 ”曾南說。

站24年三尺講臺桃李滿天下

1990年, 曾南考取了當年成都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這一年, 醫學第僅招收了2名研究生, 藥理學只有她“一枝獨秀”。 需要做實驗的時候, 從頭到尾, 採購試劑、耗材, 無論遠近, 都沒人送貨, 所有事情都得親力親為。

1993年, 研究生畢業後她留校做了老師。 算起來, 今年應該是入行的第24個年頭了。

在三尺講臺上, 曾南一站就是24年, 面對著一茬又一茬新學生和一個又一個科研專案。 這些年來, 她培養的研究生已有40餘名。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教師節,她收到了一本令她十分感動的相冊。翻開相冊,一張張似曾相識的面孔沖著她笑。這都是她曾經帶過的學生們。有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將部分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的照片搜集起來,集合在相冊中,並寫下祝福的話語,送給了大家尊敬的曾老師。

攻克抑鬱症難關讓研究服務臨床

曾南在與學生們一起討論

2005年,曾南開始做中醫經典藥方逍遙散的抗抑鬱作用研究。這個問題,她一直堅持研究了十餘年。目前,針對抗抑鬱作用這一方面,曾南的團隊已將逍遙散藥方從8味藥精簡到了3到4味藥,為一種創新抗抑鬱中藥的研發奠定了前期基礎。

在她看來,中藥藥理學是中西醫結合得比較好的學科,其研究的理論指導思想依賴于中醫藥理論,而使用的方法、解釋的機制則借助現代醫學。同時中藥藥理學也是一個介於中醫與中藥之間的橋樑學科,亦為中西醫的交流溝通搭建起了一個橋樑。

“因為中醫藥本就屬於傳統的文化遺產,所以國家在對中醫藥創新產品、新藥研發方面的資助投入也越來越大。”她介紹,藥理學作為新藥研發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幾年,專業發展方面依然是相對較好的。

這些年來,曾南深刻體會到了在中醫藥研究方面各方競爭力的增強。以往,只有中醫藥院校或研究所在做中醫藥研究,而現在,許多綜合性大學也開始了中醫藥的研究。

“現在,我們要儘量發揮自己中醫藥專業方面的突出優勢,注重體現中醫藥理論的指導,研究源於臨床,最後也要回歸臨床,為臨床服務。”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教師節,她收到了一本令她十分感動的相冊。翻開相冊,一張張似曾相識的面孔沖著她笑。這都是她曾經帶過的學生們。有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將部分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的照片搜集起來,集合在相冊中,並寫下祝福的話語,送給了大家尊敬的曾老師。

攻克抑鬱症難關讓研究服務臨床

曾南在與學生們一起討論

2005年,曾南開始做中醫經典藥方逍遙散的抗抑鬱作用研究。這個問題,她一直堅持研究了十餘年。目前,針對抗抑鬱作用這一方面,曾南的團隊已將逍遙散藥方從8味藥精簡到了3到4味藥,為一種創新抗抑鬱中藥的研發奠定了前期基礎。

在她看來,中藥藥理學是中西醫結合得比較好的學科,其研究的理論指導思想依賴于中醫藥理論,而使用的方法、解釋的機制則借助現代醫學。同時中藥藥理學也是一個介於中醫與中藥之間的橋樑學科,亦為中西醫的交流溝通搭建起了一個橋樑。

“因為中醫藥本就屬於傳統的文化遺產,所以國家在對中醫藥創新產品、新藥研發方面的資助投入也越來越大。”她介紹,藥理學作為新藥研發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幾年,專業發展方面依然是相對較好的。

這些年來,曾南深刻體會到了在中醫藥研究方面各方競爭力的增強。以往,只有中醫藥院校或研究所在做中醫藥研究,而現在,許多綜合性大學也開始了中醫藥的研究。

“現在,我們要儘量發揮自己中醫藥專業方面的突出優勢,注重體現中醫藥理論的指導,研究源於臨床,最後也要回歸臨床,為臨床服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