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酒店旅遊業營收都在上漲,投資民宿的機會來了?

旅遊業的東風恐怕真的來了。

財經天下(ID:cjtxzk) 文|譚松珩

編輯|周春林

插畫|晁春彬

對於沒有寒暑假的上班族而言, 國慶幾乎是下半年唯一的旅行亮點:9月傳統淡季之後,

國慶是四季度唯一一個長假, 下一個假期就只能到來年的元旦以及春節了。 所以, 臨近放假的最後一個星期6個工作日裡, 大家患上假期前綜合症, 憧憬計畫自己的出行顯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過——你知道我要“不過”什麼。 經歷連續兩年的萎靡之後, 今年旅遊業算是正式復蘇了, 意味著今年的出行, 你可能會發現景點比以前更擠, 酒店比以往更貴, 路邊餐館賣的魚香肉絲可以改名叫“魚香肉末”。

在一波波消費升級的浪潮裡, 奢侈品、汽車, 而今終於輪到了經歷了兩年黑夜的社會消費和旅遊業。

2014年是“新常態”的起點:2013年上半年金融資產劇增引發央行出手控制, 經濟在克強經濟學(還記得這個遠古的名詞麼)“不刺激、去產能、擠泡沫”的方針下開始由盛轉衰,

半年調控後, 2014年終於出現居民收入增速轉向, 庫存積累的收縮態勢。

春江水暖鴨先知,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奢侈品消費開始走入低谷。 先是“專供富豪”的硬奢品:瑞士手錶在三大主戰場——美國、中國大陸以及中國香港全部失守, 珠寶企業節節敗退, 而下半年開始, 皮具、衣服等軟奢品也隨即轉弱。 2015年, 社會消費凜冬已至, 各類消費品上市公司的庫存科目均出現膨脹。

旅遊也是一樣, 出行花費較高的歐美出境遊增速率先跳水, 隨後東南亞等地的出境游, 國內遊亦隨著大眾消費的疲軟而走向困局——以擁有經濟型酒店品牌“漢庭”“桔子”, 中端酒店品牌“全季”以及高檔酒店品牌“美爵”等的華住集團資料為例:2014年開始,

其經濟型酒店與中高檔酒店的單房間營業收入RevPAR增速便出現持續下滑, 經濟型酒店的RevPAR更是早早的在2014年初就開始收縮, 直到2016年底才重新回到擴張軌道;中高端酒店表現稍好, 但依然在2014~2015整個週期裡經歷了增速下滑的困境。

由於酒店極少向下調價, RevPAR增速的下滑, 以及經濟型酒店下滑更甚。 這兩個事實基本可以解釋為一個原因:人們沒錢旅遊了, 且低端更甚。

如果你站在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去看待旅遊這麼一個子行業, 它基本是“消費升天”行情裡的一個縮影:而那個時候, 我沒有記錯的話, VC/PE行業還在大炒“消費升級”概念呢。

從“比爛”的角度上出發, 高端品的確比低端品更抗跌,

但這顯然談不上消費升級——而去年開始, 當市場對“去產能”政策極度悲觀, 認為經濟還會繼續下滑, 此時應該大量做多債券等防禦品種的時候, 旅遊業卻悄然恢復了。

2016年配合著供給減少與需求托底的供給側改革政策, 企業收入逐漸回升, 同步回升的還有居民收入的增速——奢侈品先行一步, 軟奢龍頭LVMH在去年7月份便宣佈庫存不足1月, 不會“惡性提價”, 開啟奢侈品每月“溫和”提價的序幕。 而國內三大酒店集團:華住酒店、錦江股份和首旅如家也在2016年實現RevPAR增速全部為正, 結束了國內酒店行業長達3年的蕭條, 2017年更是在高基數的基礎之上再次實現暴漲。

旅遊業的東風恐怕真的來了。

而旅遊的四大板塊:酒店、旅遊運營(旅行社等)、餐飲和景區管理則在2017年繼續上漲。

以A股上市公司資料作為分析基礎, 酒店營收增速超過37%, 旅遊運營的營收增速則接近19.5%, 餐飲與景區管理表現則相對平淡, 增速不夠顯著。

雖然我錯過了華住酒店這個3年翻5倍的超級大牛股, 但2017年上半年裡, 狂奔的旅遊業四大板塊的不同表現還是值得我們去分析:酒店最強、旅行社次之, 而餐飲和景區管理卻表現平平, 為什麼?

原因在於:消費這次是真的升級了。

景區餐飲和景區管理是兩個極度依靠人流量的子行業:景區門票難以年年調整, 而大型的景區餐飲公司更不可能用“敲竹槓”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營業收入及利潤。 兩者特別是景區管理公司的營業收入, 基本可以反映出旅遊人數的增長與否——這也意味著, 除了旅遊模式的改變之外,餐飲與景區增長的疲軟主要來源於旅遊人數增長的疲軟。

而酒店和旅行社就不一樣了,旅行社可以推出高端游、豪華遊,或者定制游來滿足客戶,將單客收入提高,並借此來提升收入——而客戶買單,說明客戶的高端旅遊需求的確在提升。

酒店就更不用說了,即使2016年以來低端酒店需求有了顯著恢復,但增速依然沒有達到中高端酒店的水準。縱觀2017年上半年的酒店業資料,上市公司們的單房間單日售價大多超過550元,而入住率則長期保持在60%以上,7、8月旅遊旺季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多個酒店集團入住率100%的良好行情。

酒店業是復蘇的旅遊業裡的明珠,而這樣的明珠更體現出了中國“消費升級”的事實:即使受到民宿業的強大衝擊(民宿通常為酒店的低端替代品),酒店業依然靠著消費升級和因房價上漲,導致酒店供給緩慢這兩個因素完成了突圍。

話說回來,在房價保持高位的當下,酒店業和民宿業的擴張都受到了資金方面的擠壓,那麼對於關注中國消費行業的投資者而言,除了繼續關注華住酒店這樣的大牛股之外,投資那些能與房屋業主建立長期關係的高端民宿也不失為機構投資者的一個投資方向。

(本欄目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原標題:升級的消費,復蘇的旅遊業)

譚松珩

銀行投資經理,專注資產管理和宏觀政策分析。

【想看更多,請移步“AI財經社(ID:aicjnews)”微信公眾號】

除了旅遊模式的改變之外,餐飲與景區增長的疲軟主要來源於旅遊人數增長的疲軟。

而酒店和旅行社就不一樣了,旅行社可以推出高端游、豪華遊,或者定制游來滿足客戶,將單客收入提高,並借此來提升收入——而客戶買單,說明客戶的高端旅遊需求的確在提升。

酒店就更不用說了,即使2016年以來低端酒店需求有了顯著恢復,但增速依然沒有達到中高端酒店的水準。縱觀2017年上半年的酒店業資料,上市公司們的單房間單日售價大多超過550元,而入住率則長期保持在60%以上,7、8月旅遊旺季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多個酒店集團入住率100%的良好行情。

酒店業是復蘇的旅遊業裡的明珠,而這樣的明珠更體現出了中國“消費升級”的事實:即使受到民宿業的強大衝擊(民宿通常為酒店的低端替代品),酒店業依然靠著消費升級和因房價上漲,導致酒店供給緩慢這兩個因素完成了突圍。

話說回來,在房價保持高位的當下,酒店業和民宿業的擴張都受到了資金方面的擠壓,那麼對於關注中國消費行業的投資者而言,除了繼續關注華住酒店這樣的大牛股之外,投資那些能與房屋業主建立長期關係的高端民宿也不失為機構投資者的一個投資方向。

(本欄目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原標題:升級的消費,復蘇的旅遊業)

譚松珩

銀行投資經理,專注資產管理和宏觀政策分析。

【想看更多,請移步“AI財經社(ID:aicjnews)”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