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近平許下的又一個承諾

從古至今, 中國的能人巧匠數不勝數, 中國的匠人精神更為世人稱道。 《莊子》一書就記載了許多優秀工匠的故事:削木為鋸, 見者驚猶鬼神的梓慶;動作自由優美, 符合舞蹈節拍的解牛人庖丁;運斤成風, 削去鼻尖上白粉的泥瓦匠, 都表現了追求極致的工作理想。 雕漆的工匠張成, 制壺的匠人陳曼生, 近代張小泉的剪刀, 泥人張的雕塑……中國人精湛的手工技藝驚豔了世界, 讓世界為之驚歎。 這不, 10月13日, 在阿聯酋阿布達比舉行的世界技能組織全體成員大會一致決定, 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在中國上海舉辦。

在大會確定上海取得舉辦權前, 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向大會致辭, 給世界許下了又一個承諾。

積極參與, 貢獻力量。 習近平指出:“世界技能大賽在中國舉辦, 將有利於推動中國同各國在技能領域的交流互鑒, 帶動中國全國民眾尤其是近2億青少年關注、熱愛、投身技能活動, 讓中國人民有機會為世界技能運動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政府高度讚賞世界技能組織的發展宗旨, 願意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繼續為全球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政府將全面兌現每一項承諾, 全方位踐行世界技能組織2025戰略。 ”世界技能大賽開始於1947年, 由世界技能組織主辦, 每兩年舉辦一次。 享有“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盛譽的世界技能大賽,

不僅在世界範圍內宣傳職業技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充分展現出國家技術技能發展的水準, 更激發了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熱情, 有助於各國技能培訓水準的提高。 在這個大舞臺中, 各國能工巧匠彙聚一堂, 互相切磋技藝。 這些頂級技師代表著最嚴格的工藝標準、最苛刻的品質尺度、最一絲不苟的職業態度;這些頂級技師靠品質贏得了信任、靠敬業樹立口碑, 大國工匠水準成為社會共識, 工匠精神已經成為時代賦予新生代技術工人的社會責任。 世界技能大賽的舉辦不僅加強了各國的交流合作, 更能學習各國的先進技能。 在交流借鑒的同時我們更能感受到青少年對勞動的尊重、對技藝的崇尚。
舉辦世界技能大賽, 不僅符合中國民眾的意願, 也符合世界技能組織的宗旨和發展要求, 更對全社會營造崇尚技能、尊重創新、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起到引領示範的推動作用。 正因如此, 我們必將全力以赴做好世界技能大賽各項工作, 全面兌現世界技能大賽申辦所許下的承諾, 全方位踐行世界技能組織2025戰略, 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決心與信心。

提升素質, 培育人才。 2015年4月28日, 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 培養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 提高包括廣大勞動者在內的全民族文明素質, 是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 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 推動建設宏大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 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 拓展廣大職工和勞動者成長成才空間, 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不得不承認, 與世界製造強國相比較, 我國的製造業還存在著科技含量總體不高、技能人才隊伍仍然存在總量不足、技能人才的發展管道偏窄、結構有待優化等問題。 要想在世界製造業上趕超強國, 站穩腳跟, 只有培養大批技能人才, 才能有力支撐製造強國建設。 而籌辦和舉辦世界技能大賽,
正是中國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大力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的良好契機。 中國要落實“中國製造2025”成為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關鍵靠人才。 歷史證明, 具有工匠精神與工匠靈商的新生代技術工人, 既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需要, 也是新生代技術工人自身發展的要求。 如何培養新生代技術工人呢?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勞動者的素質涵養。 高素質的勞動人員必然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有力推動者, 必定是促進經濟發展最大的動力和源泉。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培養一批又一批大國工匠,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唯有扎實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重視精神文明、重視教育的力量, 轉變職業觀念,增強職業的尊嚴感和成就感,才能讓工業強國、製造強國不只是一個虛名。

崇尚技能,腳踏實地。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在知識份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廣大勞動群眾要勤於學習,學文化、學科學、學技能、學各方面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練就過硬本領。要立足崗位學,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名勞動者,無論從事的勞動技術含量如何,只要勤於學習、善於實踐,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夠造就閃光的人生。”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經濟結構邁入中高端以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重塑“工匠精神”確是大有深意的。新時代下,政府將“工匠精神”重拾,號召各行各業充分發揚工匠精神,賦予工匠新的內涵和新的意義。只會機械式重複的傳統工匠已不能夠滿足現代的需求,而培養高素質的技師人員、高品質的勞動者就成為當前最為迫切的問題。當前,中國擁有技能勞動者1.65億人,高技能人才達4791萬人,職業教育在校學生2700萬人,每年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數超過1億人次,每年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超過1000萬人次。但要想將中國製造大國成功轉型為製造強國,這些高技術人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廣大勞動者必須增強自我學習意識,將“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發揚光大,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在各自崗位上勤奮工作、踏實勞動,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融進血脈之中,為中國夢的實現助力揚帆。

中國需要世界技能大賽這個大舞臺,世界技能大賽同樣期待中國的精彩表現。我們相信,在全民共同努力下,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必將取得圓滿成功。(文/學習大軍,2017年10月15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轉變職業觀念,增強職業的尊嚴感和成就感,才能讓工業強國、製造強國不只是一個虛名。

崇尚技能,腳踏實地。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在知識份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廣大勞動群眾要勤於學習,學文化、學科學、學技能、學各方面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練就過硬本領。要立足崗位學,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名勞動者,無論從事的勞動技術含量如何,只要勤於學習、善於實踐,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夠造就閃光的人生。”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經濟結構邁入中高端以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重塑“工匠精神”確是大有深意的。新時代下,政府將“工匠精神”重拾,號召各行各業充分發揚工匠精神,賦予工匠新的內涵和新的意義。只會機械式重複的傳統工匠已不能夠滿足現代的需求,而培養高素質的技師人員、高品質的勞動者就成為當前最為迫切的問題。當前,中國擁有技能勞動者1.65億人,高技能人才達4791萬人,職業教育在校學生2700萬人,每年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數超過1億人次,每年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超過1000萬人次。但要想將中國製造大國成功轉型為製造強國,這些高技術人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廣大勞動者必須增強自我學習意識,將“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發揚光大,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在各自崗位上勤奮工作、踏實勞動,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融進血脈之中,為中國夢的實現助力揚帆。

中國需要世界技能大賽這個大舞臺,世界技能大賽同樣期待中國的精彩表現。我們相信,在全民共同努力下,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必將取得圓滿成功。(文/學習大軍,2017年10月15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