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這條道路上,有時比死還可怕,但為了人類,我還是要走下去

我信神但是我做的實驗都很科學

說到降溫, 估計身處北方的模友們都應該收到了類似“多穿點衣服, 別感冒了”這樣的囑咐吧?

但是你知道嗎, 如果在19世紀初期, 感冒可不分什麼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因為人們還不知道有細菌和病毒這樣的“小東西”存在。

而讓人們確信這些“小東西”存在的人, 則是一個用科學實驗來捍衛主的尊嚴、為了研究而親口吸取狂犬唾液的傳奇人物——路易士·巴斯德。

路易士·巴斯德(1822.12——1895.9)

1822年, 小巴斯德出生在法國東部裘拉省的杜耳鎮。 父親是一名拿破崙騎兵隊的退伍軍人, 母親則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女。

巴斯德小時候就表現出“拼命”的特質。 剛上學時, 他數學成績不好, 為了激勵自己學習, 他竟主動要求當數學科代表, 最終在學期末實現了“逆轉”——他的數學成績從墊底變成了第一。

這樣也可以?!那超模君是不是也應該在小學時候當個語文科代表試試,

好讓碼文章不像現在這麼辛苦……

這樣的特質還突出表現在他的大學階段。 1843年8月, 巴斯德考入高等師範學院, 攻讀化學和物理的教學法。 因為他特別喜歡用實驗來驗證書上的知識, 常常待在實驗室, 被同學們稱為“實驗室蛀蟲”。

但是如此熱愛做實驗的巴斯德同學, 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有神論者。

巴德斯曾經說過:“物理與化學是生命的現象, 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則的作者。 ”

在大學畢業後不久, 巴斯德被任命為里爾大學理學院院長兼化學教授, 全家遷往學校所在的里爾市。 在這座城市裡, 巴斯德發現了讓葡萄酒變酸的乳酸桿菌, 並對優酪乳的發酵進行了深入觀察研究, 寫下了《關於乳酸菌的記錄》。

然而這些“小東西”到底從哪裡來的呢?當時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 這些“小東西”都是從葡萄酒或者優酪乳中自己冒出來的!也即“自然發生論”。

所謂的“自然發生論”, 就是認為任何生命都可以從沒有生命的物質中誕生, 如破布能夠悶出小老鼠、腐草生螢等等。

巴斯德一聽, 這怎麼可能?!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創造生命的神豈不是不存在了?!

為了捍衛神的尊嚴, 巴斯德精心準備了一個實驗, 告訴當時的科學家們, 生命不能夠憑空從物質中誕生。

他準備了直頸和鵝頸兩個燒瓶, 分別裝入肉湯, 煮沸消毒後, 靜置觀察。

這兩個瓶子都能夠讓空氣自由流通, 但是鵝頸燒瓶的彎曲處會讓空氣中可能攜帶細菌的灰塵沉積下來, 從而讓瓶內的肉湯保持潔淨。

果不其然, 直頸燒瓶裡面的肉湯沒過幾天就腐壞變質了, 而鵝頸燒瓶裡面的肉湯則始終保持新鮮。 “自然發生論”不攻自破。

這件事讓拿破崙三世知道了, 他召見了巴斯德, 讓後者著手尋找解決食物易變質的方法。

通過鵝頸燒瓶的實驗,

巴斯德知曉了食物變質的根本原因是某種細菌導致的, 只要能夠殺死細菌, 食物就不會那麼容易變質, 從而延長保質期限。

經過一番研究, 巴斯德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原本用於解決葡萄酒變酸的問題, 即將葡萄酒加熱到50℃到60℃之間, 持續一段時間後, 就能夠殺死葡萄酒裡面的乳酸桿菌, 使葡萄酒能夠長時間保持風味。 現在更多地用於牛奶的消毒上, 既能夠保持牛奶中的營養, 又能夠延長保質時間。

除了鵝頸瓶實驗和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還有一項成就讓他留名青史:他發明了預防狂犬病的方法——製作狂犬病疫苗。

說起製作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的“拼命”本質在這過程中顯露無遺。

在19世紀的法國, 狂犬病每年都能夠奪取數以百計的人的生命。而當時人們處理方法,就只有用火焰和高溫來淨化看不見的“病原”。

凡是被動物咬過的人,都會被當地的壯漢抓去鐵匠鋪,讓鐵匠用燒紅的鐵棍烙燙傷口。這種帶給人巨大痛苦的做法,卻絲毫不能減低狂犬病發病的概率。

巴斯德研究狂犬病疫苗的契機,源于一次獸醫的求助。

當時巴斯德已經成功地研製出了能夠預防雞霍亂的疫苗,一位獸醫聽說了這件事,就帶著兩隻病犬前來求助。

巴斯德運用之前製作疫苗的方法,希望能夠在培養液中培養出能夠導致狂犬病的“細菌”。但是無論怎麼做,都不能夠培養出導致狂犬病的“細菌”。(因為導致狂犬病的並不是細菌,而是病毒。)

面對這樣的情況,巴斯德和他的助手想出了一個方法:用活兔子來做“培養皿”。

巴斯德先是讓狂犬直接咬兔子來使兔子感染,但是有一次狂犬卻怎麼也不肯咬兔子。無奈之下,巴斯德竟然直接蹲下身子來,用口含住玻璃滴管,一點點地從狂犬口中吸取唾液,然後注射到兔子體內。

旁邊的助手直接看傻了,這要一個不小心,把唾液吸到自己嘴裡了,不就直接死了嗎?

但是巴斯德顯然“技術高超”,他完成了採樣和注射。隨後按照雞霍亂疫苗的製作方法,將發病死亡的兔子的脊髓抽取出來,放在瓶口有棉花的燒瓶裡風乾,以降低病原的毒性。

巴斯德採用的降低病原毒性的方法,源於一次“疏忽”。那時巴斯德在研製雞霍亂的疫苗,他本希望通過培養多代的方法來降低細菌的毒性,但是沒有效果。一次出遊時,巴斯德忘記把培養皿裡面的細菌清理乾淨,回來後發現細菌乾枯,可同時細菌的毒性大大降低。巴斯德憑藉低毒性的細菌完成了疫苗的研製,這種降低毒性的方法也就被他繼續使用。

脊髓風乾後,巴斯德將脊髓磨碎,加水配成溶液,注射到健康狗狗的體內。觀察幾天後,狗狗並沒有發病,再讓狗狗接觸狂犬,前者果然獲得了抗性,沒有染病!

但是這僅僅是在動物身上的實驗,巴斯德不確定是否能夠用同樣配方讓人獲得對狂犬病的抗性。這時有一位母親找上門來,他的兒子約瑟芬被狂犬咬傷了,求巴斯德救救她兒子。

巴斯德猶豫了,萬一孩子接種了自己製作的疫苗,卻還是染病死去,自己要怎麼面對這個母親?可面對母親期望的眼神,巴斯德決定冒險一把:給約瑟芬接種新研製的狂犬疫苗!

疫苗接種後,巴斯德將約瑟芬母子留在自己的實驗室,日夜觀察小男孩的情況。

5天、10天、1個月……在巴斯德幾乎日夜不眠的等待中,小男孩沒有任何發病症狀,健朗如常,最終和母親返回了家鄉。

能夠“治療”狂犬病的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來,無數傷者蜂擁到巴斯德的實驗室。巴斯德和他的助手日夜操勞,過度的工作很快損傷了這位傳奇人物的健康。

1887年10月23日上午,巴斯德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寫字臺上,舌頭麻痹,一句話也說不出。而他倒下前的願望,是建立一所大規模的研究所,用來研究各種傳染病。

聽說了這位傳奇人物的願望,法國政府和各界人士紛紛動員起來。在1888年,巴斯德研究所竣工,讓這位已經不能言語的傳奇實現了他的願望。

1892年,巴斯德70大壽,法國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時任法國總統將他攙扶上主席臺,授予他一枚勳章,上面刻著:“紀念巴斯德70歲生日,一個感謝你的法蘭西,一群感謝你的人類。”

1895年12月,巴斯德逝世,法國政府為他進行了宏大而莊嚴的送行儀式

巴斯德的成就當然不止這些。包括狂犬病在內,他發現了五種傳染病的病原體,並研製出了相應的疫苗。他推進了外科手術的消毒系統,降低了患者死于手術感染的風險。據說醫生都要穿白大褂的傳統,就是從他開始的。

雖然巴斯德是一個忠實的信徒,但是他卻做出了一個個符合現代科學實驗原則的實驗,推動了現代微生物學和現代醫學體系的進程。究其原因,是他對整個人類的愛。

巴斯德曾經說過,人類的歷史將分作兩條路,“一條戰爭不斷的死亡之路,一條是滿是福祉的和平之路”。顯然,他選擇了後者。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這裡是數學思維的聚集地------

“超級數學建模”(微信號supermodeling),每天學一點小知識,輕鬆瞭解各種思維,做個好玩的理性派。50萬數學精英都在關注!

狂犬病每年都能夠奪取數以百計的人的生命。而當時人們處理方法,就只有用火焰和高溫來淨化看不見的“病原”。

凡是被動物咬過的人,都會被當地的壯漢抓去鐵匠鋪,讓鐵匠用燒紅的鐵棍烙燙傷口。這種帶給人巨大痛苦的做法,卻絲毫不能減低狂犬病發病的概率。

巴斯德研究狂犬病疫苗的契機,源于一次獸醫的求助。

當時巴斯德已經成功地研製出了能夠預防雞霍亂的疫苗,一位獸醫聽說了這件事,就帶著兩隻病犬前來求助。

巴斯德運用之前製作疫苗的方法,希望能夠在培養液中培養出能夠導致狂犬病的“細菌”。但是無論怎麼做,都不能夠培養出導致狂犬病的“細菌”。(因為導致狂犬病的並不是細菌,而是病毒。)

面對這樣的情況,巴斯德和他的助手想出了一個方法:用活兔子來做“培養皿”。

巴斯德先是讓狂犬直接咬兔子來使兔子感染,但是有一次狂犬卻怎麼也不肯咬兔子。無奈之下,巴斯德竟然直接蹲下身子來,用口含住玻璃滴管,一點點地從狂犬口中吸取唾液,然後注射到兔子體內。

旁邊的助手直接看傻了,這要一個不小心,把唾液吸到自己嘴裡了,不就直接死了嗎?

但是巴斯德顯然“技術高超”,他完成了採樣和注射。隨後按照雞霍亂疫苗的製作方法,將發病死亡的兔子的脊髓抽取出來,放在瓶口有棉花的燒瓶裡風乾,以降低病原的毒性。

巴斯德採用的降低病原毒性的方法,源於一次“疏忽”。那時巴斯德在研製雞霍亂的疫苗,他本希望通過培養多代的方法來降低細菌的毒性,但是沒有效果。一次出遊時,巴斯德忘記把培養皿裡面的細菌清理乾淨,回來後發現細菌乾枯,可同時細菌的毒性大大降低。巴斯德憑藉低毒性的細菌完成了疫苗的研製,這種降低毒性的方法也就被他繼續使用。

脊髓風乾後,巴斯德將脊髓磨碎,加水配成溶液,注射到健康狗狗的體內。觀察幾天後,狗狗並沒有發病,再讓狗狗接觸狂犬,前者果然獲得了抗性,沒有染病!

但是這僅僅是在動物身上的實驗,巴斯德不確定是否能夠用同樣配方讓人獲得對狂犬病的抗性。這時有一位母親找上門來,他的兒子約瑟芬被狂犬咬傷了,求巴斯德救救她兒子。

巴斯德猶豫了,萬一孩子接種了自己製作的疫苗,卻還是染病死去,自己要怎麼面對這個母親?可面對母親期望的眼神,巴斯德決定冒險一把:給約瑟芬接種新研製的狂犬疫苗!

疫苗接種後,巴斯德將約瑟芬母子留在自己的實驗室,日夜觀察小男孩的情況。

5天、10天、1個月……在巴斯德幾乎日夜不眠的等待中,小男孩沒有任何發病症狀,健朗如常,最終和母親返回了家鄉。

能夠“治療”狂犬病的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來,無數傷者蜂擁到巴斯德的實驗室。巴斯德和他的助手日夜操勞,過度的工作很快損傷了這位傳奇人物的健康。

1887年10月23日上午,巴斯德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寫字臺上,舌頭麻痹,一句話也說不出。而他倒下前的願望,是建立一所大規模的研究所,用來研究各種傳染病。

聽說了這位傳奇人物的願望,法國政府和各界人士紛紛動員起來。在1888年,巴斯德研究所竣工,讓這位已經不能言語的傳奇實現了他的願望。

1892年,巴斯德70大壽,法國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時任法國總統將他攙扶上主席臺,授予他一枚勳章,上面刻著:“紀念巴斯德70歲生日,一個感謝你的法蘭西,一群感謝你的人類。”

1895年12月,巴斯德逝世,法國政府為他進行了宏大而莊嚴的送行儀式

巴斯德的成就當然不止這些。包括狂犬病在內,他發現了五種傳染病的病原體,並研製出了相應的疫苗。他推進了外科手術的消毒系統,降低了患者死于手術感染的風險。據說醫生都要穿白大褂的傳統,就是從他開始的。

雖然巴斯德是一個忠實的信徒,但是他卻做出了一個個符合現代科學實驗原則的實驗,推動了現代微生物學和現代醫學體系的進程。究其原因,是他對整個人類的愛。

巴斯德曾經說過,人類的歷史將分作兩條路,“一條戰爭不斷的死亡之路,一條是滿是福祉的和平之路”。顯然,他選擇了後者。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這裡是數學思維的聚集地------

“超級數學建模”(微信號supermodeling),每天學一點小知識,輕鬆瞭解各種思維,做個好玩的理性派。50萬數學精英都在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