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雙一流”必須瞄準世界水準—北理工學科國際評估專題報導

“近5年來, 北理工數學學科的學術進展是非凡的且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2016年北理工數學學科國際評估中, 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應用數學領域專家Amir Assadi對學科近年來建設與發展評價。

“十三五”期間, 是學校圍繞國家“雙一流”建設宏偉戰略, 集中發力的關鍵階段, 建設“雙一流”必須要瞄準世界水準。 “開展學科國際評估是‘雙一流’建設的助推器, 從國際視角對學科目標定位、學科方向、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提升學校和評估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以評促建, 是提升學科水準、加強學科內涵建設的要求,

也是實現北理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目標的內涵要求。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岩院士說。

“到2020年, 要力爭達到主幹學科專業通過國際評估認證。 ”北理工在建設“雙一流”的征程中, 是這樣給自己提出了腳踏實地的要求。 2014年底, 學校制定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方案, 鼓勵學科國際評估, 至2016年底, 完成了機械工程、數學兩個一級學科的國際評估, 打響學校參與學科國際評估的“第一槍”, 成為國內率先對學科授予點進行全方位學科國際評估的高校之一。

全球專家“會診”, 為學科建設“把脈”

“學科國際評估是學科建設和高校自我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學科建設發展到相對成熟階段後,

我們邀請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高級大夫’為學科發展‘把脈’。 國際評估為學科發展起到‘有病治病、沒病防病’的作用。 ”北理工發展規劃處處長李鎮表示。

機械工程學科國際評估回饋會

面對學科國際評估, 北理工尚無先例, 國內開展過的學校和學科也鮮有參考,

學校決定先挑選少量學科進行試點, 再在其它學科推廣。 進行試點的學科, 要具有一定的實力和水準, 國際化程度較高, 具有代表性、試點後可推廣, 學院和學科有非常高的積極性。 基於以上原則, 學校在慎重挑選和分析後, 決定工學門類的機械工程學科和理學門類的數學學科率先開展學科國際評估的試點工作, 學校在相關政策和經費上予以全力支持。

2015年伊始, 機械與車輛學院便成立了由學院領導、學科帶頭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和由學科責任教授、學科組秘書和學科幹事組成的工作小組, 形成每週一次的例會制度。 在廣泛開展國內外調研的基礎上, 經過多次討論, 最終確定了評估報告提綱。 “摸著石頭過河”,

沒有可借鑒的經驗, 機械工程學科便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近兩年的時間, 不分寒暑假和節假日, 例會從未間斷, 寒暑假裡更是集中精力準備評估, 一干就是個把月。

通過對機械工程學科進行國際評估, 評估組專家一致認為機械工程學科整體上處於亞洲一流水準, 其中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師資隊伍等方面為亞洲一流水準;社會貢獻、教學設施、科研設施三個方面為世界一流水準。 通過對數學學科進行國際評估, 評估組專家一致認為北理工數學學科在本科生教育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部分教師和論文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總體實力具有國際競爭力, 整個評估過程組織得力,

材料詳實, 報告精准。

國際評估使學校深入瞭解和掌握了學科專業現有水準, 明確了在國內外同類學科專業的相對位置。 同時, 評估組專家不吝建言獻策, 從學科發展方向、國際化程度、國際知名度的提高等宏觀視角, 到辦公場所、設施等具體細節, 找出了不足, 提出了與國內外同類學科專業的發展差距, 為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機械工程學科國際評估是該學科首次在國際學術平臺上接受檢閱, 是學科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我們向建成‘世界一流學科’的目標邁出了成功而堅定的一步。 ”機械工程學科責任教授苑士華說。

以評促建, 整合優勢資源, 打造一流學科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提出, 我國將以學科為基礎,支持建設100個左右學科,著力打造學科領域高峰,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高校整體建設。“無論是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都是競爭出來的,就是俗話說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如此強調。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競爭是釋放活力的內生動力,建設世界一流,用國際尺子來衡量,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一方面要通過國際評估將精品學科推向國際,更要在評估過程中,形成精品意識,整合資源打造學科“高峰”,從而形成學校的學科“高地”。準備、參與評估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梳理了優勢學科資源,為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學科積蓄力量。

“學校規劃開展國際評估的學科應是在教育部評估中排名前10名或者前10%的學科,”北理工發展規劃處副處長王茹介紹,2014年學校確定了14個學科開展國際評估工作,2016年試點了機械工程、數學,2017年將對力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開展學科國際評估。

數學學科國際評估是數學學院2016年的一件大事,幾乎學院所有的老師都參與了評估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評估工作,數學學院成立了教學組、科研組、師資隊伍組、綜合組等準備小組,進行了一年多的準備工作。尤其是在科研方向的凝練方面,評估小組成員不僅對大量資料進行了梳理,還邀請了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王躍飛院長、鞏馥洲副院長、曹道明所長,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陳大岳常務副院長以及佐治亞理工大學數學系郁星星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學院建言把關。加班加點為常事,通宵達旦亦不稀,最終五易其稿,完成了評估材料。尤其在“亮點”(highlights)方面,經過多輪討論與修改,實現了由集中各位老師的優秀學術成果向突出研究方向的系列重要學術成果的轉化,最終確立了以研究方向的學術亮點為牽引的方式,整體展示了師資隊伍的科研水準,獲得了與會國際評估專家的一致好評。

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田玉斌教授說,“國際同行專家的認可,尤其是對本科生教育和青年教師學術水準的高度評價,極大地提升了數學學科發展國際一流學科的自信心”

“國際評估重在提升一流學科的水準和國際影響力,以評促建,集中優勢資源,著力解決學科發展有‘高原’無‘高峰’的問題,讓學科建設大步邁向世界一流,”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陳傑說。

數學學科現場評估報告會

評估即是交流,遞出學科的國際名片

評估既是國際業界的評價,也是一場重要的國際展示和交流。開展學科評估,並不是簡單的組織專家評審,而是一場以評促建的建設過程。調研走訪則是評估開展前學習準備的必要環節,在確定試點學科後,發展規劃處與相關學院、學科集中開展了國內外的走訪調研等準備工作,積極與已經做過學科國際評估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聯繫,與相關學科一起進行了調研,認真學習了這些高校國際評估的先進經驗。

另一方面,這樣的“取經”之路也搭建了學校、學科與國內外一流高校交流的新平臺。通過評估專家的“口碑”,展示學科風采,樹立學校形象,也是組織學科國際評估的另一層戰略意義。

預評估環節是北理工為迎接現場評估特設的“演練”環節,幫助查找評估準備中的問題,對學科建設發展提出建議。預評估專家陣容強大,機械工程學科10位元預評估專家全部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數學學科邀請的專家均為國內外知名數學專家。一些專家通過聽取現場彙報、參觀實驗室,與學校教師深入交流,有了進一步地深入瞭解。預評估對提升學校聲譽和影響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國內外評估專家參觀機械學科相關實驗室

加強國際交流、向國內外宣傳北理工學科建設成就,這一理念貫穿於北理工學科評估工作始終。在評審階段,來自世界各地一流大學的知名教授親臨現場,開展三天的現場評估與考察。前期精心的準備、青年師生“一對一”的細緻接待,現場觀摩帶來的直觀感受與衝擊,兩次學科國際評估成功地將北理工的精品學科亮相國際舞臺,向世界傳遞北理工“領頭雁”學科的名片,提升了學科的國際影響力、聲譽度;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學校師生的國際視野,加強了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的交流與合作,行之有效地提升了北理工的國際化進程。

“由於研究領域等問題,我們之前一直習慣于關起門來自己幹,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外界鮮有人知,就更不用說走出國門了。這次國際評估,我們將能夠展示的東西展示給國際知名專家,通過專家們的認可和驚訝,可以看出我們是具有很強實力的,我們也更自信了。同時,我們的教授也能更好地把握面向國際前沿,服務國家戰略的著力點!”學校黨委書記趙長祿教授說。

延伸閱讀:

學科國際評估是以世界一流大學學科發展水準為標準,以國際同行專家評議為手段,以促進學科建設為目的的“診斷式”評估。2014年,國務院學院委員會、教育部下發了通知,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學位授權點開展國際評估。2015年,國務院下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重點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優勢學科和領域,打造更多學科高峰;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教學評估和認證。

(審核:包麗穎 李鎮)

轉自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我國將以學科為基礎,支持建設100個左右學科,著力打造學科領域高峰,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高校整體建設。“無論是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都是競爭出來的,就是俗話說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如此強調。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競爭是釋放活力的內生動力,建設世界一流,用國際尺子來衡量,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一方面要通過國際評估將精品學科推向國際,更要在評估過程中,形成精品意識,整合資源打造學科“高峰”,從而形成學校的學科“高地”。準備、參與評估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梳理了優勢學科資源,為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學科積蓄力量。

“學校規劃開展國際評估的學科應是在教育部評估中排名前10名或者前10%的學科,”北理工發展規劃處副處長王茹介紹,2014年學校確定了14個學科開展國際評估工作,2016年試點了機械工程、數學,2017年將對力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開展學科國際評估。

數學學科國際評估是數學學院2016年的一件大事,幾乎學院所有的老師都參與了評估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評估工作,數學學院成立了教學組、科研組、師資隊伍組、綜合組等準備小組,進行了一年多的準備工作。尤其是在科研方向的凝練方面,評估小組成員不僅對大量資料進行了梳理,還邀請了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王躍飛院長、鞏馥洲副院長、曹道明所長,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陳大岳常務副院長以及佐治亞理工大學數學系郁星星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學院建言把關。加班加點為常事,通宵達旦亦不稀,最終五易其稿,完成了評估材料。尤其在“亮點”(highlights)方面,經過多輪討論與修改,實現了由集中各位老師的優秀學術成果向突出研究方向的系列重要學術成果的轉化,最終確立了以研究方向的學術亮點為牽引的方式,整體展示了師資隊伍的科研水準,獲得了與會國際評估專家的一致好評。

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田玉斌教授說,“國際同行專家的認可,尤其是對本科生教育和青年教師學術水準的高度評價,極大地提升了數學學科發展國際一流學科的自信心”

“國際評估重在提升一流學科的水準和國際影響力,以評促建,集中優勢資源,著力解決學科發展有‘高原’無‘高峰’的問題,讓學科建設大步邁向世界一流,”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陳傑說。

數學學科現場評估報告會

評估即是交流,遞出學科的國際名片

評估既是國際業界的評價,也是一場重要的國際展示和交流。開展學科評估,並不是簡單的組織專家評審,而是一場以評促建的建設過程。調研走訪則是評估開展前學習準備的必要環節,在確定試點學科後,發展規劃處與相關學院、學科集中開展了國內外的走訪調研等準備工作,積極與已經做過學科國際評估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聯繫,與相關學科一起進行了調研,認真學習了這些高校國際評估的先進經驗。

另一方面,這樣的“取經”之路也搭建了學校、學科與國內外一流高校交流的新平臺。通過評估專家的“口碑”,展示學科風采,樹立學校形象,也是組織學科國際評估的另一層戰略意義。

預評估環節是北理工為迎接現場評估特設的“演練”環節,幫助查找評估準備中的問題,對學科建設發展提出建議。預評估專家陣容強大,機械工程學科10位元預評估專家全部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數學學科邀請的專家均為國內外知名數學專家。一些專家通過聽取現場彙報、參觀實驗室,與學校教師深入交流,有了進一步地深入瞭解。預評估對提升學校聲譽和影響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國內外評估專家參觀機械學科相關實驗室

加強國際交流、向國內外宣傳北理工學科建設成就,這一理念貫穿於北理工學科評估工作始終。在評審階段,來自世界各地一流大學的知名教授親臨現場,開展三天的現場評估與考察。前期精心的準備、青年師生“一對一”的細緻接待,現場觀摩帶來的直觀感受與衝擊,兩次學科國際評估成功地將北理工的精品學科亮相國際舞臺,向世界傳遞北理工“領頭雁”學科的名片,提升了學科的國際影響力、聲譽度;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學校師生的國際視野,加強了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的交流與合作,行之有效地提升了北理工的國際化進程。

“由於研究領域等問題,我們之前一直習慣于關起門來自己幹,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外界鮮有人知,就更不用說走出國門了。這次國際評估,我們將能夠展示的東西展示給國際知名專家,通過專家們的認可和驚訝,可以看出我們是具有很強實力的,我們也更自信了。同時,我們的教授也能更好地把握面向國際前沿,服務國家戰略的著力點!”學校黨委書記趙長祿教授說。

延伸閱讀:

學科國際評估是以世界一流大學學科發展水準為標準,以國際同行專家評議為手段,以促進學科建設為目的的“診斷式”評估。2014年,國務院學院委員會、教育部下發了通知,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學位授權點開展國際評估。2015年,國務院下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重點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優勢學科和領域,打造更多學科高峰;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教學評估和認證。

(審核:包麗穎 李鎮)

轉自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