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空軍又獲一歷史突破:打破西方國家獨大,令印度啞口無言

考慮到西南邊境的作戰要求以及特殊的高原地形, 我國空軍早在上個世紀便展開了關於戰鬥機的高原作戰訓練, 雖然還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 但經驗不可謂不豐富。 不過, 高原作戰雖然可行, 但其稀薄的空氣、低溫缺氧的環境, 對戰機的發動機運行、起降性能以及作戰性能都存在不小的影響, 想要戰機正常起飛, 就不得不犧牲部分的有效載荷和作戰半徑。 因此, 印媒體在兩個月前就斷言, 中國西南邊境的高原地形會極大地扼制中國空軍戰機的作戰性能。

圖注:殲10、殲11戰機駐訓高原機場

高原地形會導致戰鬥機發動機的進氣量不足, 輸出功率驟減, 因此比較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增大滑跑距離和降低有效載荷, 通過“減負”來保證發動機的正常運行。 無法滿載起飛會令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大打折扣, 但空中加油機的合理部署卻能幫助中國空軍度過這一難關。

畢竟, 戰鬥機的載荷量就那麼大, 少裝油自然可以多裝載武器彈藥。

圖注:殲10戰鬥機高原上空投鐳射制導彈

不過, 空中加油機對於高原作戰來說, 仍舊是治標不治本。 一方面, 中國的空中加油力量短缺, 只有國產的轟油-6和來自烏克蘭的幾架“伊爾”-78做支撐,

運-20和C919大飛機這兩個比較理想的改裝平臺在短時間內也難以達到要求。 另一方面, 空中加油只是彌補發動機功率不足的權宜之計, 沒法在源頭上解決問題。

圖注:轟油-6空中加油機

中國的航發技術一直都是戰鬥機研發道路上的一大短板,

而惡劣的高原環境對發動機無疑是一個更大的考驗。 早在上世紀90年代, 隨著新一代戰鬥機的列裝, 中國空軍就希望新一代戰機可以在平均海波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正常訓練和作戰。 為此, 中科院院士李應紅帶頭啟動了“某型發動機高原技術攻關項目”, 一努力就是30多年。

圖注:李應紅院士

日前, 據《解放軍報》披露, 該發動機高原技術攻關項目終於取得成功, 中國已突破某型雷射技術, 同時順利完成了兩種型號鐳射衝擊強化設備的研製工作。 如今在這一領域, 最先進的技術尚把持在西方國家手中, 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中國一定可以攻克更多的難關, 實現從超越到跨越的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