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深改組”謀篇定策:中國改革新程蹄疾步穩

中新網北京10月16日電 題:“深改組”謀篇定策:中國改革新程蹄疾步穩

記者 闞楓

2013年末,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 中國迎來全面深化改革時代。 中央深改組成立至今, 在45個月裡召開了38次會議, 審議通過了200多份改革文件。 中國的改革新程蹄疾步穩、對焦精准, 多謀民利、多解民憂, 勇於涉險灘、闖難關。

資料圖:一位網友用平板電腦流覽有關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導。 中新社發 張浪 攝

改革, 蹄疾而步穩

——深改組45個月審議超270份改革文件

中國改革, 任務千頭萬緒、利益錯綜複雜, 全面深化改革該從哪裡入手, 該把握怎麼樣的節奏, 這是改革掌舵者首先要判斷的問題。

2014年1月, 中央深改組成立之後的第一次會議上, 作為組長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

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 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 做到‘蹄疾而步穩’。 ”

2014年6月, 中央深改組第三次會議上, 習近平又強調, 推進改革既要管宏觀, 也要統籌好中觀、微觀。 要突出具有結構支撐作用的重大改革, 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 優先推進基礎性改革。

回顧中央深改組成立之後的這幾年, 從2013年12月30日成立到今年8月29日召開的最近一次深改組會議, 中央深改組召開了38次會議, 平均35天就要召開一次會議。

觀察會議內容, 3年多來, 中央深改組的改革“組合拳”打的有章有法。 根據中央深改組會議的新聞通稿, 記者不完全統計, 38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的文件至少有277個。

分年份來看, 根據官方報導, 2014年, 中央深改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

各方面共出臺370個改革方案;2015年, 中央深改組確定的101個重點改革任務, 各方面共出臺415個改革方案;2016年, 中央深改組確定的97個重點改革任務, 各方面共出臺419個改革方案;2017年, 7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已審議了69個文件。

改革的步子在加快, 改革的深度和廣度也在拓展。 記者統計, 以司法體制改革為例, 38次深改組會議審議了30多個涉及司法領域的改革文件。 從2014年審議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的框架意見, 到2015年審議的立案登記制改革、律師制度改革、法院司法責任制改革, 再到2016年審議的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 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等等, 司法改革層層遞進、逐步深入。

2016年12月, 中央深改組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習近平曾這樣評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經過3年多努力,

一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臺實施, 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舉措取得重大突破, 一批重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成果正在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

資料圖:北京市民在一個閱報欄前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新聞報導。

中新社發 張浩 攝

改革, 敢啃“硬骨頭”

——涉險灘、闖難關、啃硬骨頭

中國改革已入深水區、攻堅期, 各種積習深重, 利益關係盤根錯節, 全面深化改革時代, 更需要改革者動真碰硬、壯士斷腕的勇氣。

在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上, 習近平就強調“要強化改革責任擔當, 看准了的事情, 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 堅定不移幹”。

2014年6月, 中央深改組在第三次會議就審議了多個被認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檔, 包括被稱為吹響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進軍號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開啟新一輪戶籍改革進程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規劃司法體制改革路徑的《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

財稅改革、戶籍改革、司法改革,這些歷來都是社會影響面大、民眾關注度高的改革“硬骨頭”。除了這些,中央深改組成立3年多來,審議的改革文件涵蓋了教育體制改革、國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紀檢體制改革等等,一系列被呼籲多年但利益複雜、阻力較大的深層次問題紛紛迎來里程碑式的改革。

敢啃“硬骨頭”不是喊口號。例如,利益觸及面較大的國企改革歷來被視為 “硬骨頭”,中央深改組成立後,新一輪國企改革就首先從央企負責人薪酬開刀,2016年底,央企高管薪酬首次全面公開亮相,央企負責人薪酬比改革前總體有所下降。

再如,牽一發動全身的戶籍改革,上述《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抹去了在中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城裡人”和“鄉下人”戶口身份識別,在各地的實施方案中,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地方戶籍改革方案的“標配”。在一些城市,流動人口已可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教育、社保、民政等權利,真正成為“新市民”。

2016年8月,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曾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的改革效果進行總結。“改革真刀真槍、大刀闊斧,涉險灘、動乳酪、啃硬骨頭,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也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不斷夯基壘台、積厚成勢,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改革,抓大不放小

——對準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

改革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入手。2014年6月,中央深改組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就提出“改革要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著力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著眼於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2015年2月,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又強調“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

2017年7月1日,一個有關身份證的小變化成為當天各大媒體的頭條。從這天開始,中國全面實施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工作。對於在異鄉打拼的2.47億中國流動人口來說,這短短一句話,解決了他們常常遇到的身份證“辦證難”。

這備受民眾關注的政策依舊來自“深改組”。2015年8月,中央深改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會議強調,要發揮公安機關人口服務管理資訊化優勢,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方便群眾異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和掛失申報、丟失招領。

又如,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中,“一人當官、全家腐敗”的利益輸送問題較為突出。在38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上,領導幹部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的問題被兩次列入會議議題。

中央深改組分別在第十次、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和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關於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並決定在上述地區開展試點。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特別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

觀察3年多來中央深改組會議的議題,諸如保障短缺藥品供應,緩解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短缺,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禁止洋垃圾入境,發展振興足球……這些看似細微卻備受期待的改革文件,都曾出現在中央深改組的會議桌上。

資料圖:2014年3月,上海首發“國家居民健康卡”實現居民健康一卡通。王亞東 攝

改革,謀民利解民憂

——釋放改革含金量,增強民眾獲得感

民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改革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38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上,民生自然是高頻熱詞。

2014年12月,中央深改組第七次會議強調,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尊重基層群眾實踐,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務必使改革的思路、決策、措施都能更好滿足群眾訴求,做到改革為了群眾、改革依靠群眾、改革讓群眾受益。

2015年2月,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又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感”的提法就這樣從中央深改組的會上首先發出。

在中央深改組3年多來審議的270多個檔中,涉及教育、醫療、養老、脫貧、環保、社會保障等社會民生領域的改革方案約70個。

例如,與每個國人都“息息相關”的環保議題,中央深改組成立至今,審議通過40多項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一系列被輿論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制度陸續出臺。2015年以來,中央環保督察已經開展4批,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問責1萬餘人。

在教育方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被視為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切隨遷子女就學、留守兒童保護,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有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破解看病難、看病貴,中央深改組審議的文件中,有公立醫院改革指導意見,提出取消藥品加成;有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意見,讓居民醫保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終結;有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讓民眾足不出戶就能接受醫療服務等等。十八大以來,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民眾在醫衛領域的改革獲得感也實實在在。(完)

財稅改革、戶籍改革、司法改革,這些歷來都是社會影響面大、民眾關注度高的改革“硬骨頭”。除了這些,中央深改組成立3年多來,審議的改革文件涵蓋了教育體制改革、國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紀檢體制改革等等,一系列被呼籲多年但利益複雜、阻力較大的深層次問題紛紛迎來里程碑式的改革。

敢啃“硬骨頭”不是喊口號。例如,利益觸及面較大的國企改革歷來被視為 “硬骨頭”,中央深改組成立後,新一輪國企改革就首先從央企負責人薪酬開刀,2016年底,央企高管薪酬首次全面公開亮相,央企負責人薪酬比改革前總體有所下降。

再如,牽一發動全身的戶籍改革,上述《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抹去了在中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城裡人”和“鄉下人”戶口身份識別,在各地的實施方案中,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地方戶籍改革方案的“標配”。在一些城市,流動人口已可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教育、社保、民政等權利,真正成為“新市民”。

2016年8月,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曾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的改革效果進行總結。“改革真刀真槍、大刀闊斧,涉險灘、動乳酪、啃硬骨頭,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也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不斷夯基壘台、積厚成勢,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改革,抓大不放小

——對準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

改革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入手。2014年6月,中央深改組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就提出“改革要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著力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著眼於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2015年2月,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又強調“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

2017年7月1日,一個有關身份證的小變化成為當天各大媒體的頭條。從這天開始,中國全面實施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工作。對於在異鄉打拼的2.47億中國流動人口來說,這短短一句話,解決了他們常常遇到的身份證“辦證難”。

這備受民眾關注的政策依舊來自“深改組”。2015年8月,中央深改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會議強調,要發揮公安機關人口服務管理資訊化優勢,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方便群眾異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和掛失申報、丟失招領。

又如,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中,“一人當官、全家腐敗”的利益輸送問題較為突出。在38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上,領導幹部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的問題被兩次列入會議議題。

中央深改組分別在第十次、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和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關於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並決定在上述地區開展試點。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特別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

觀察3年多來中央深改組會議的議題,諸如保障短缺藥品供應,緩解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短缺,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禁止洋垃圾入境,發展振興足球……這些看似細微卻備受期待的改革文件,都曾出現在中央深改組的會議桌上。

資料圖:2014年3月,上海首發“國家居民健康卡”實現居民健康一卡通。王亞東 攝

改革,謀民利解民憂

——釋放改革含金量,增強民眾獲得感

民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改革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38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上,民生自然是高頻熱詞。

2014年12月,中央深改組第七次會議強調,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尊重基層群眾實踐,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務必使改革的思路、決策、措施都能更好滿足群眾訴求,做到改革為了群眾、改革依靠群眾、改革讓群眾受益。

2015年2月,中央深改組第十次會議又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感”的提法就這樣從中央深改組的會上首先發出。

在中央深改組3年多來審議的270多個檔中,涉及教育、醫療、養老、脫貧、環保、社會保障等社會民生領域的改革方案約70個。

例如,與每個國人都“息息相關”的環保議題,中央深改組成立至今,審議通過40多項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一系列被輿論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制度陸續出臺。2015年以來,中央環保督察已經開展4批,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問責1萬餘人。

在教育方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被視為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切隨遷子女就學、留守兒童保護,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有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破解看病難、看病貴,中央深改組審議的文件中,有公立醫院改革指導意見,提出取消藥品加成;有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意見,讓居民醫保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終結;有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讓民眾足不出戶就能接受醫療服務等等。十八大以來,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民眾在醫衛領域的改革獲得感也實實在在。(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