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成人股骨頭壞死保髖術後康復治療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所造成的以不定區域的骨小骨和骨髓破壞為特徵的骨科常見病,

其發病緩慢, 病因複雜, 不易早期診斷, 且療程長, 致殘率高, 是骨科難治症。

康復治療是提高股骨頭壞死保留自身髖關節手術治療療效的重要舉措。

早期康復的價值

髓關節是軀幹和下肢的樞紐,是參與維持正常行走功能的重要關節。 創傷、手術、固定所產生的組織癱痕、粘連及攣縮均可造成相關部位功能障礙。

為最大限度地預防或減少功能障礙的發生,應在早期積極採取針對性的康復治療。

在術後的初期,為了保證植入股骨頭內松質骨與周圍骨癒合,必須採用較長時間的關節免負重甚至制動。 傳統的做法是長時間維持脛骨結節牽引至相當於纖維骨癡期再給予康復鍛煉。 雖然可以有效地維持關節間隙、防止股骨頭塌陷,但因制動的時間過長,易導致關節粘連與僵硬。

早期系統康復代替傳統制動後康復,有助於促進患者關節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全面恢復。 其次,早期康復治療的主要障礙是組織腫脹和疼痛,而損傷後的水腫是導致關節僵硬的最主要原因。

早期的主動和被動訓練,例如保持關節活動度,積極進行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對於患髓消腫和防止粘連、關節僵硬和軟組織攣縮,最大程度恢復骸關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對出現僵硬和攣縮的關節,採用關節鬆動術進行關節的生理性輔助運動,可使關節囊鬆馳,粘連減輕;若增加關節的主動活動,則關節活動範圍可以逐漸增加,以至恢復正常。

理想的方法應是保留而不是轉換完整的股骨頭。 ANFH早期病理變化是股骨頭的缺血性改變,後期則發生股骨頭塌陷,因此重建及改善缺血壞死股骨頭的血供,加強對股骨頭軟骨下骨的支撐,促進股骨頭內缺血壞死區的骨修復重建,保存自體股骨頭,防止塌陷是治療的主要目標。

晚期繼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者可作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非手術治療方法有臥床休息、止痛、制動患肢、限制承重、高壓氧療法、電刺激療法、中醫中藥治療、介入療法等,在股骨頭小範圍累及時可有效。 非手術治療一般用於止痛或輔助治療。 保髖手術的方法很多,對於預防及治療股骨頭塌陷有一定療效,但沒有一種技術是完全滿意的。

治療方法

1.牽引治療

術後行患肢外展中立位脛骨結節牽引,牽引重量3~ 4 kg,牽引時間因股骨頭壞死程度及患者修復能力而有所不同,一般4~ 6周。

2.控制疼痛

控制疼痛是康復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並貫穿整個康復過程。術後3天以內是控制疼痛的重要階段,採用靜脈或硬膜外置管的自控性鎮痛泵,維持少量、定時給藥,對個別耐痛能力極差的患者可延長至7天。

3.手法治療

術後2周傷口Ⅰ期癒合後,運用平樂理筋手法治療,重點是軟化局部瘢痕及關節內粘連,改善髖關節功能。

4.中藥熏洗

採用自擬方,藥用伸筋草、當歸、威靈仙、紅花、川烏、透骨草、雞血藤、地龍和木瓜等通筋活絡、活血化瘀的藥物,浸泡後文火煮沸,加白酒200 ml,先行膝關節薰蒸,溫度適宜後熏洗,配合平樂推拿手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康復鍛煉

1.臥位康復鍛煉

術後早期(4~ 6周)指導患者臥床進行如下訓練。

①增強肌力訓練:術後麻醉平面消失後,臥位牽引下作股四頭肌收縮運動、踝關節背伸蹠屈運動。肌力訓練應為等長收縮鍛煉,主要訓練股四頭肌、脛前肌、小腿三頭肌,每完成1次股四頭肌收、縮舒張和踝關節背伸、蹠屈為1遍。術後第1天活動頻率為每天2次,每次20遍,逐漸增加。

②關節活動度訓練:主要進行連續被動運動,利用CPM機,術後第1天從小角度30°~ 60°開始,逐漸增加,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運動頻率以1~ 2分鐘1遍,每天2次,每次30分鐘(15~ 20遍)。

去除牽引後(6~ 12周)在床上重複第1階段訓練的基礎上做以下鍛煉。

①髖關節屈曲、內收和外展功能訓練:該訓練主要有2個動作。一種是臥位屈髖:雙足根靠攏,雙手推膝向外分開和向內合攏運動各4遍;然後雙足根儘量分開,雙手推膝合攏和分開運動各4遍;臥位雙手抱患肢膝關節作屈髖運動4遍。另一種是臥位起坐:雙臂前伸,雙手儘量觸摸患足作屈髖運動4遍。全部動作做完為1次,每天6~ 8次。

②增強關節柔軟度鍛煉:主要為被動靜力牽引,術後晚上睡眠時經常用踝牽引套牽引患肢。

2.坐位康復鍛煉

術後12~ 16周,患者扶雙拐下床坐位行髖關節鍛煉:雙手抱患肢膝關節作屈髖運動4遍;雙足跟靠攏雙手推膝關節作髖關節外旋運動4遍;雙足根儘量分開,雙手推膝作髖內旋運動4遍;患肢伸直,足根著地,足尖做髖內旋和外旋運動各4遍。做完全部動作為1次,每天8~ 10次。此法主要鍛煉髖關節屈曲和內外旋轉功能。

3.立位康復鍛煉

術後16~ 24周,患者以手扶物棄拐行以下髖關節訓練:雙手抓欄杆,下蹲和起立作屈髖運動4遍;側身健側手扶欄杆,患肢作前踢後伸運動4遍。做完全部動作為1次,每天10~ 12次。此法主要鍛煉髖周肌力量。

治療現狀

1. 髓芯減壓術

2 自體骨移植

3. 肌蒂骨瓣移植

4. 帶血管蒂的骨移植

5. 吻合血管的游離骨移植

6. 截骨術

7. 血管束植入術

8. 帶血管的骨膜移植術

9. 骨軟骨移植

我們注意到,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如能長期不間斷作康復訓練,則術後功能恢復較好。功能鍛煉能使關節內應力分佈均衡,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軟骨內生理性、動力性改變,提高軟骨及骨的負荷強度,同時肌力訓練還可促進下肢血液迴圈,防止靜脈血栓形成。術後早期肌力低下時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宜採用助力運動。

參考文獻

楊俊興,張慶文,曾屹峰,尹權林,張華,吳維,何偉 ,早期康復治療對股骨頭壞死保髓術後患者髓關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年3月第23卷第2期,p145

張曉東,劉豔茹,杜貴強,陳獻韜,成人股骨頭壞死保髖術後的康復治療,中醫正骨2008年5月第20卷第5期,p25

徐小良,王坤正,陳君長,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保髖手術治療現狀,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00年11月第7卷第11期, p1114

曾忠華,喻愛喜,余國榮,譚金海,熊健, 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術後康復治療,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2005年9月第27卷第9期,p558

控制疼痛是康復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並貫穿整個康復過程。術後3天以內是控制疼痛的重要階段,採用靜脈或硬膜外置管的自控性鎮痛泵,維持少量、定時給藥,對個別耐痛能力極差的患者可延長至7天。

3.手法治療

術後2周傷口Ⅰ期癒合後,運用平樂理筋手法治療,重點是軟化局部瘢痕及關節內粘連,改善髖關節功能。

4.中藥熏洗

採用自擬方,藥用伸筋草、當歸、威靈仙、紅花、川烏、透骨草、雞血藤、地龍和木瓜等通筋活絡、活血化瘀的藥物,浸泡後文火煮沸,加白酒200 ml,先行膝關節薰蒸,溫度適宜後熏洗,配合平樂推拿手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康復鍛煉

1.臥位康復鍛煉

術後早期(4~ 6周)指導患者臥床進行如下訓練。

①增強肌力訓練:術後麻醉平面消失後,臥位牽引下作股四頭肌收縮運動、踝關節背伸蹠屈運動。肌力訓練應為等長收縮鍛煉,主要訓練股四頭肌、脛前肌、小腿三頭肌,每完成1次股四頭肌收、縮舒張和踝關節背伸、蹠屈為1遍。術後第1天活動頻率為每天2次,每次20遍,逐漸增加。

②關節活動度訓練:主要進行連續被動運動,利用CPM機,術後第1天從小角度30°~ 60°開始,逐漸增加,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運動頻率以1~ 2分鐘1遍,每天2次,每次30分鐘(15~ 20遍)。

去除牽引後(6~ 12周)在床上重複第1階段訓練的基礎上做以下鍛煉。

①髖關節屈曲、內收和外展功能訓練:該訓練主要有2個動作。一種是臥位屈髖:雙足根靠攏,雙手推膝向外分開和向內合攏運動各4遍;然後雙足根儘量分開,雙手推膝合攏和分開運動各4遍;臥位雙手抱患肢膝關節作屈髖運動4遍。另一種是臥位起坐:雙臂前伸,雙手儘量觸摸患足作屈髖運動4遍。全部動作做完為1次,每天6~ 8次。

②增強關節柔軟度鍛煉:主要為被動靜力牽引,術後晚上睡眠時經常用踝牽引套牽引患肢。

2.坐位康復鍛煉

術後12~ 16周,患者扶雙拐下床坐位行髖關節鍛煉:雙手抱患肢膝關節作屈髖運動4遍;雙足跟靠攏雙手推膝關節作髖關節外旋運動4遍;雙足根儘量分開,雙手推膝作髖內旋運動4遍;患肢伸直,足根著地,足尖做髖內旋和外旋運動各4遍。做完全部動作為1次,每天8~ 10次。此法主要鍛煉髖關節屈曲和內外旋轉功能。

3.立位康復鍛煉

術後16~ 24周,患者以手扶物棄拐行以下髖關節訓練:雙手抓欄杆,下蹲和起立作屈髖運動4遍;側身健側手扶欄杆,患肢作前踢後伸運動4遍。做完全部動作為1次,每天10~ 12次。此法主要鍛煉髖周肌力量。

治療現狀

1. 髓芯減壓術

2 自體骨移植

3. 肌蒂骨瓣移植

4. 帶血管蒂的骨移植

5. 吻合血管的游離骨移植

6. 截骨術

7. 血管束植入術

8. 帶血管的骨膜移植術

9. 骨軟骨移植

我們注意到,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如能長期不間斷作康復訓練,則術後功能恢復較好。功能鍛煉能使關節內應力分佈均衡,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軟骨內生理性、動力性改變,提高軟骨及骨的負荷強度,同時肌力訓練還可促進下肢血液迴圈,防止靜脈血栓形成。術後早期肌力低下時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宜採用助力運動。

參考文獻

楊俊興,張慶文,曾屹峰,尹權林,張華,吳維,何偉 ,早期康復治療對股骨頭壞死保髓術後患者髓關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年3月第23卷第2期,p145

張曉東,劉豔茹,杜貴強,陳獻韜,成人股骨頭壞死保髖術後的康復治療,中醫正骨2008年5月第20卷第5期,p25

徐小良,王坤正,陳君長,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保髖手術治療現狀,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00年11月第7卷第11期, p1114

曾忠華,喻愛喜,余國榮,譚金海,熊健, 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術後康復治療,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2005年9月第27卷第9期,p55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