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年鄉間拉土的那些事兒

那些年鄉間拉土的那些事兒

朱保柱 無極味道

那年的元宵節, 我回到家裡。 一進門, 妻子高興地對我說, 你回來得正巧, 明天隊裡分墊圈土。 我樂得差點兒跳起來。 十多年啦, 這次可盼到重溫一次童年時拉土的歡樂了。

農村的孩子對泥土有著深摯的感情。 這不單是因為父兄成天與土坷垃打交道, 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莊稼人常常離不開土。 比如, 誰家要蓋新房了, 就在頭一年的秋收過後, 找上一些幫忙的, 在用水浸過的潮潤的土地上, 一擺溜按上幾合土坯模子, 開始打坯了。

“哼哧——哼哧——”一個個打土坯的人, 裸露著上身黝黑健美的肌肉, 弓著腰, 手按石錘把, 雙腳跳起, 把摸子裡的土用勁踩實, 隨後, 急促的喘息聲和“吭——吭——”的錘音響成一片, 譜成一曲雄渾醉人的樂曲。 當太陽西沉的時候, 一排高高的半圓形的坯垛就坐落在腳下了。 之後, 這些土坯經過尖利的西北風吹幹,

堅硬得掉在地上都摔不碎。 莊戶人都知道, 用土坯磚表蓋成的房屋, 牆寬壁厚, 冬暖夏涼, 住著可舒服呢!

土, 還是莊稼人上房頂用的材料。 夏天, 連綿幾天的小雨過後, 屋外湛藍的天空已懸起了一條美麗的彩虹, 可屋內還滴滴噠噠的下著——房頂漏雨了!這時, 主人就懂得, 秋天過後, 可千萬不要忘記往家中拉幾車上房子用的土啊!

還有, 莊稼生長, 需要大量的農家肥料, 這就更離不開土了。 在孩提時代,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每年一次的往家中拉墊圈土。

秋收大忙季節過後, 場光地淨, 大地顯得那麼開闊, 天空變得格外晴朗, 陽光也柔和多了。 這時, 社員們在隊長安排好的地塊, 用鍁先把表層黝黑的沃土堆起來, 然後再把下面淺紅色的生土挖出來, 堆成一道又厚又高的土崗兒。 再按家戶豬圈的數目劃成土段分給社員, 拉回去供一年的墊圈積肥使用。

“隊裡分土了!”在星期六下午放學的時候, 不知是哪個消息靈通的小夥伴吆喝了一聲, 於是, 幾個小腦瓜湊在一起,

要比比第二天誰起得最早, 誰幫大人拉的土最多。

拉土的路上, 小拉車穿梭往返, 熱鬧繁忙。 強壯的小夥子, 大都是一人一輛。 也有父女一輛的, 母子一輛的, 夫妻一輛的。 當時, 社員家的小拉車不是太多, 有不少小車是從外隊借來的。 車輪的滾動聲, 人們的說笑聲,

在金色的陽光下, 匯成了一條歡快奔流的小河。

我們小孩子, 最願意幫著大人拉空車。 我們邁著快步, 像乍著翅膀飛起來。 一邊小跑著, 一邊數著路上的車輛, 評論著誰家的小車最新, 誰裝的車頭最大, 誰邁的步子最大。 當時, 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 莫過於增彥叔叔和嬸子了。

叔叔和嬸子剛剛結婚一年,可嬸子怕累壞叔叔,就把剛滿月的兒子交給婆婆,趕來幫忙了。他倆拉的小車,是嬸子過門時的嫁妝。當木匠的爹爹,沒有更多的東西送給獨生女,就用滿腔心血給女兒做了這輛樣式美觀、輕巧的小拉車,還細心塗了一層桐油。小車映著陽光,閃爍著金色的光彩。濃眉毛、大眼睛、身高體壯的叔叔駕著車轅,大步走著;面皮白淨、眉眼秀氣的嬸子緊邁著碎步,在車的左邊用勁拉一條繩兒。她和叔叔並身拉著,不時用右手扶在車把上,和叔叔粗大的手緊緊挨著。倆人一邊拉著車,一邊說著話兒……他們招來了多少羡慕的目光啊!是在羡慕他們車子的經巧?還是土裝的多?自然,誰又能說,一些姑娘和小夥子不是在羡慕叔叔和嬸子的親昵勁兒。

這時,一位快嘴大娘對他倆說:“增彥兄弟,用勁拉吧,等你們孩子長大以後,就不用再受這種苦了!”嬸子抬起紅噴噴的淌滿汗水的臉,望望叔叔,叔叔答道,“是啊,再過十幾年,拉土也該機械化了。”

後來,我就到省城讀書去了,但從家信中得知,叔叔和另外幾個年輕人,成立了一個革新小組,正在研製運土機呢!可是,沒等運土機問世,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

以後,隊裡就不讓社員自己拉土了。每到冬天,隊裡用僅有的兩輛老牛車,慢慢騰騰的給社員家輪流拉土。本來,社員在工前工後完全可以自己墊圈,可也不知從哪裡學來的經驗,隊裡抽掉了三個壯勞力,專職給社員墊圈。每天,這仨人嘴裡叼支煙,東家轉轉,西家看看,往圈裡揚上幾鍁土,就能混一個滿工。這樣,極大挫傷了社員積肥的積極性。更使我氣惱的是,叔叔和嬸子在文化大革命中還遭到批判。罪過是:平時墊圈太勤,想搞發家致富,走資本主義。往年一到春天,家家戶戶的牆內牆外,都堆起了高高的一座土山。可現在,家門前堆著的土,宛若一個小小的墳堆。幾次春節回家,都沒看見有一個人臉掛笑紋往家里拉土的。

直到“四人幫”垮臺後 ,生產隊才又開始分土。隊裡為了鼓勵社員多積肥,積好肥,還增加了糞的工分。還聽說,叔叔和嬸子都又成了模範社員。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拉著小車,匯進了拉土的人流。小車,比往年很顯得多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滿眼應接不暇的是一輛輛載滿土的小車和一張張淌流著汗水的臉。猛然間,我看到了兩輛小車,裝得大大的車頭,緩緩向我走來。拉車的正是增彥叔叔和嬸子。叔叔身體健壯仍似當年,但頭髮卻有些花白了。他拉的小車依稀可以辨出,仍是十多年前的那輛。只不過金色的光澤消失了,也不知什麼時候,用木板在車幫上歪歪斜斜打了幾個補丁。嬸子很顯年老,眼圈微微凹陷,微黑的前額上已刻下了幾道皺紋。前車給叔叔拉梢的,是他那11歲的女兒,後車替嬸嬸駕轅的,是她那18歲的兒子。叔叔、嬸子和我搭過話後,一家人就又弓下腰,拉起沉重的車子,一步,一步,艱難的向前走去……

這時,我不由的又回轉頭來,望著他們,突然覺得有一條無形的繩子猛拽了我一下,我沉重的心急跳起來——

哦,十多年前,叔叔和嬸子拉土的情景是那樣清晰,歷歷在目。十多年後,我們的祖國歷經滄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腳下,過去的田間小路已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公社糧站戳起了一排排圓錐形的白色糧倉,新竣工的公社大院,一棟棟新房,窗明几淨,闊綽美觀……可是,眼前這些拉土的人呢?幾年前,我那快嘴大娘已經含恨去世了,可是,她與叔叔的對話卻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上:“增彥兄弟,用勁拉吧,等你們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再受這種苦了!”可是,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被四人幫荒蕪的土地,在社員們辛勤汗水的澆灌下,又重新變肥沃了。可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員生活水準的提高,社員精神面貌的變化,卻遠遠不如此簡單。

兩天之後,我回到機關,可叔叔一家四口拉土的情景卻時時在我的腦中映現,我只覺得,他們車上拉緊的繩子,也牢牢系在了我的肩頭,使我時時不敢鬆懈,永遠用力向前……

叔叔和嬸子剛剛結婚一年,可嬸子怕累壞叔叔,就把剛滿月的兒子交給婆婆,趕來幫忙了。他倆拉的小車,是嬸子過門時的嫁妝。當木匠的爹爹,沒有更多的東西送給獨生女,就用滿腔心血給女兒做了這輛樣式美觀、輕巧的小拉車,還細心塗了一層桐油。小車映著陽光,閃爍著金色的光彩。濃眉毛、大眼睛、身高體壯的叔叔駕著車轅,大步走著;面皮白淨、眉眼秀氣的嬸子緊邁著碎步,在車的左邊用勁拉一條繩兒。她和叔叔並身拉著,不時用右手扶在車把上,和叔叔粗大的手緊緊挨著。倆人一邊拉著車,一邊說著話兒……他們招來了多少羡慕的目光啊!是在羡慕他們車子的經巧?還是土裝的多?自然,誰又能說,一些姑娘和小夥子不是在羡慕叔叔和嬸子的親昵勁兒。

這時,一位快嘴大娘對他倆說:“增彥兄弟,用勁拉吧,等你們孩子長大以後,就不用再受這種苦了!”嬸子抬起紅噴噴的淌滿汗水的臉,望望叔叔,叔叔答道,“是啊,再過十幾年,拉土也該機械化了。”

後來,我就到省城讀書去了,但從家信中得知,叔叔和另外幾個年輕人,成立了一個革新小組,正在研製運土機呢!可是,沒等運土機問世,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

以後,隊裡就不讓社員自己拉土了。每到冬天,隊裡用僅有的兩輛老牛車,慢慢騰騰的給社員家輪流拉土。本來,社員在工前工後完全可以自己墊圈,可也不知從哪裡學來的經驗,隊裡抽掉了三個壯勞力,專職給社員墊圈。每天,這仨人嘴裡叼支煙,東家轉轉,西家看看,往圈裡揚上幾鍁土,就能混一個滿工。這樣,極大挫傷了社員積肥的積極性。更使我氣惱的是,叔叔和嬸子在文化大革命中還遭到批判。罪過是:平時墊圈太勤,想搞發家致富,走資本主義。往年一到春天,家家戶戶的牆內牆外,都堆起了高高的一座土山。可現在,家門前堆著的土,宛若一個小小的墳堆。幾次春節回家,都沒看見有一個人臉掛笑紋往家里拉土的。

直到“四人幫”垮臺後 ,生產隊才又開始分土。隊裡為了鼓勵社員多積肥,積好肥,還增加了糞的工分。還聽說,叔叔和嬸子都又成了模範社員。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拉著小車,匯進了拉土的人流。小車,比往年很顯得多了,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滿眼應接不暇的是一輛輛載滿土的小車和一張張淌流著汗水的臉。猛然間,我看到了兩輛小車,裝得大大的車頭,緩緩向我走來。拉車的正是增彥叔叔和嬸子。叔叔身體健壯仍似當年,但頭髮卻有些花白了。他拉的小車依稀可以辨出,仍是十多年前的那輛。只不過金色的光澤消失了,也不知什麼時候,用木板在車幫上歪歪斜斜打了幾個補丁。嬸子很顯年老,眼圈微微凹陷,微黑的前額上已刻下了幾道皺紋。前車給叔叔拉梢的,是他那11歲的女兒,後車替嬸嬸駕轅的,是她那18歲的兒子。叔叔、嬸子和我搭過話後,一家人就又弓下腰,拉起沉重的車子,一步,一步,艱難的向前走去……

這時,我不由的又回轉頭來,望著他們,突然覺得有一條無形的繩子猛拽了我一下,我沉重的心急跳起來——

哦,十多年前,叔叔和嬸子拉土的情景是那樣清晰,歷歷在目。十多年後,我們的祖國歷經滄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腳下,過去的田間小路已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公社糧站戳起了一排排圓錐形的白色糧倉,新竣工的公社大院,一棟棟新房,窗明几淨,闊綽美觀……可是,眼前這些拉土的人呢?幾年前,我那快嘴大娘已經含恨去世了,可是,她與叔叔的對話卻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上:“增彥兄弟,用勁拉吧,等你們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再受這種苦了!”可是,如今,十多年過去了,被四人幫荒蕪的土地,在社員們辛勤汗水的澆灌下,又重新變肥沃了。可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員生活水準的提高,社員精神面貌的變化,卻遠遠不如此簡單。

兩天之後,我回到機關,可叔叔一家四口拉土的情景卻時時在我的腦中映現,我只覺得,他們車上拉緊的繩子,也牢牢系在了我的肩頭,使我時時不敢鬆懈,永遠用力向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