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坨坨油綠如玉讓你停不了口

自古以來, 清明是祭祠先祖和已故親人的節日, 總有那麼幾分傷感的氣氛, 更是用來紀念和懷念的節日, 這一習俗是我們中國人所特有的節日, 還被列入了休假制度。

一到清明就等於這一年就已過了三分之一, 小樣姐姐是要回家祭祖的孝順女。 每逢清明前後, 艾草生長旺盛的季節, 有些地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便可以看到一種顏色油綠如玉, 清香撲鼻, 甜而不膩的特色小吃, 清明最純正最具代表的春天味道, 便是這清明果了。

清明果(清明粿)又名青團、清明粑、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 外皮青綠, 多用艾草或鼠曲草(鼠麴草、棉菜)做成, 成品較軟, 久置後會變硬。 清明果因為主要原料野艾在清明時節長勢最旺, 也最易采得, 因此得名。 清明果流行於江浙滬一帶。 福建省和廣東省小部分地區, 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區均有製作食用清明果的習俗。 一般會在清明前後製作食用,

如今更多的是應時令嘗鮮, 祭祖功隨著時間逐漸淡薄, 還可以饋贈或款待親友。 是不是很想瞭解它?

用艾草或鼠曲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 用艾草或鼠曲草做的果皮有嚼頭和韌勁, 不會吸收掉菜餡裡的油, 一口咬下去時, 特有的青草芳香令味蕾感受春意盎然。 正宗的青團絕對不含色素, 而各種天然植物卻又有其不同的食療功效。

艾草 別名:香艾、蕭茅、艾蕭、艾蒿、醫草等, 菊科。 性溫、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鼠曲草 (鼠麴草)又名清明草, 別名:秋菊草、佛耳草、蒿菜、清明菜等, 菊科。 性平和, 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

據說只有沾過清明露水的艾葉才具有較強藥用價值, 應該只是傳說。 艾草基本上都生長在南方, 北方雖然也有艾葉, 不過需要到遠郊的山區才能採集到艾葉。 所以常常用綠茶粉或者新鮮的薺菜、菠菜代替, 味道也各有特色。 但有些無良商家則用色素香精代替, 讓我們看下真正的原材料。

清明果依餡料主要分為鹹甜兩類, 形狀主要以球形、元寶形、三角形和餃子形之分, 還會用捏花邊來區分甜餡(豆沙、芝麻等)或鹹餡(雪菜筍肉、薺菜鮮肉、香乾馬蘭頭等), 如今更加紛繁蕪雜。 豆腐花有南北甜鹹之分, 清明果也有甜鹹之分。

現在更有甜鹹結合:蛋黃肉鬆餡, 還是網紅款(在上海排隊幾條街)。 甚至還有以水果為原材料, 芒果餡、榴槤餡等。

甜餡 幾乎是圓球形, 多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製成。

鹹餡 造型像餃子形,但味道截然不同。由豆芽菜、大頭菜、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乾、醃菜等。

餡多種多樣,外形也繁多。

舊時按季節規律,製作這樣的清明果目的是以壓時氣,解決歷史上東晉後由北方遷徙而來至今江浙滬閩一帶沿海氣候濕熱地區移民們水土不服和痢疾的問題。

清明果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而後才多樣化,按文獻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強調"吃"的文化,從先秦到南北朝,以吃冷食為核心特徵的古老祭日,寒食節(它的日期在清明前的兩日或一日,也曾經承擔過現在屬於清明節的祭祀功能,具有飲食豐富性、禮儀儀式性、家庭參與性)在歷史上曾綿延兩千餘年,清明果之于清明,後逐漸覆蓋了上巳、寒食兩個節日,寒食是一個很大的民俗節日,到唐代依然興盛,而後漸走向微,為清明節所收歸。

還有個歪打正著的傳說。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在村裡添兵設崗,防止出村人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清明果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其實在各地都能吃到各地特色的清明果,如果想吃到更多地區的還可以上某寶購買和代購,像杏花樓、功德林和沈大成都是中華老字型大小。近日,上海的網紅口味也已大排長龍,甚至每天限購,像小樣姐姐比較喜愛的鹹蛋肉鬆味也是脫銷已久。其實,如果不嫌麻煩的話,還可以自己動手做。

萌趣的清明果

漫畫只是玩笑,別太認真。

真正的做法如下

➊取艾草嫩葉洗淨,汆燙撈出瀝幹,汆艾草的水別倒,放涼備用。顏色也可用(換)其它野菜或蔬菜替代艾草。

➋然後用石具把它敲碎,倒入清明果粉裡,再添加先前汆艾草的水,此時水溫40度為宜,揉成圓團,醒一刻後待用。

➌此刻準備餡料,甜的用黑芝麻白糖餡(或其他),搓成一個個小球。鹹的用豬肉雪菜春筍切碎(或其他)炒好備用。

➍把清明果團搓成條,分成相等份的劑子,甜的象包湯圓一樣把餡料包裹好,放圓形模具按好成型出模。咸的象包餃子一樣把餡料包進即可。

➎入蒸籠蒸10分鐘,關火再燜3分鐘就好吃了。

清明果的主要成分 糯米對於脾胃功能差的人來說較難消化,少食可以補中益氣,多食則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出現胃脹氣、胃痛、消化不良等情況。

老年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都不是很好,應該儘量少吃;糯米還會導致一些炎症的復發或病情惡化,所以患有胰腺炎和胃炎的也要禁止食用清明果;有膽囊炎、膽結石的患者也不宜食用清明果,以免消化不良。但很多中式點心主要原料還是糯米。

清明果到了明清,開始流行於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廣東及其他部分地區的傳統小吃,在客家叫做清明粄(有些會做成圓扁形或手指條形);在潮汕地區叫做清明粿或鼠曲粿(或用圓形或桃形印模壓印成形,放新鮮竹葉上或香蕉樹的葉子上面);福建地區叫做菠菠粿(鼠曲草在福建也叫菠菠菜,所以得名,屬於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貴州地區會把此物叫做黃草粑(做成之後會用微火煎成兩面微黃);像廣西北部地區有種籺(很相似,會墊上特有樹葉)等;清明節人人吃清明果的習俗在各個地區代代相沿。

各地清明果

如玉般碧綠油亮的青團,其實就是清明果的一種,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品嘗新鮮出籠的清明果,回味記憶中難以抹去的草香,感覺把整個春天都嘗遍的舒暢之美。

- 今 日 互 動 問 題 -

那麼,你最愛吃的清明果

是甜的還是鹹的呢?

撰文 & 排版 | 莫小樣

圖 | 部分來源於網路 侵刪

☟☟☟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鹹餡 造型像餃子形,但味道截然不同。由豆芽菜、大頭菜、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乾、醃菜等。

餡多種多樣,外形也繁多。

舊時按季節規律,製作這樣的清明果目的是以壓時氣,解決歷史上東晉後由北方遷徙而來至今江浙滬閩一帶沿海氣候濕熱地區移民們水土不服和痢疾的問題。

清明果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而後才多樣化,按文獻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強調"吃"的文化,從先秦到南北朝,以吃冷食為核心特徵的古老祭日,寒食節(它的日期在清明前的兩日或一日,也曾經承擔過現在屬於清明節的祭祀功能,具有飲食豐富性、禮儀儀式性、家庭參與性)在歷史上曾綿延兩千餘年,清明果之于清明,後逐漸覆蓋了上巳、寒食兩個節日,寒食是一個很大的民俗節日,到唐代依然興盛,而後漸走向微,為清明節所收歸。

還有個歪打正著的傳說。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在村裡添兵設崗,防止出村人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清明果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其實在各地都能吃到各地特色的清明果,如果想吃到更多地區的還可以上某寶購買和代購,像杏花樓、功德林和沈大成都是中華老字型大小。近日,上海的網紅口味也已大排長龍,甚至每天限購,像小樣姐姐比較喜愛的鹹蛋肉鬆味也是脫銷已久。其實,如果不嫌麻煩的話,還可以自己動手做。

萌趣的清明果

漫畫只是玩笑,別太認真。

真正的做法如下

➊取艾草嫩葉洗淨,汆燙撈出瀝幹,汆艾草的水別倒,放涼備用。顏色也可用(換)其它野菜或蔬菜替代艾草。

➋然後用石具把它敲碎,倒入清明果粉裡,再添加先前汆艾草的水,此時水溫40度為宜,揉成圓團,醒一刻後待用。

➌此刻準備餡料,甜的用黑芝麻白糖餡(或其他),搓成一個個小球。鹹的用豬肉雪菜春筍切碎(或其他)炒好備用。

➍把清明果團搓成條,分成相等份的劑子,甜的象包湯圓一樣把餡料包裹好,放圓形模具按好成型出模。咸的象包餃子一樣把餡料包進即可。

➎入蒸籠蒸10分鐘,關火再燜3分鐘就好吃了。

清明果的主要成分 糯米對於脾胃功能差的人來說較難消化,少食可以補中益氣,多食則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出現胃脹氣、胃痛、消化不良等情況。

老年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都不是很好,應該儘量少吃;糯米還會導致一些炎症的復發或病情惡化,所以患有胰腺炎和胃炎的也要禁止食用清明果;有膽囊炎、膽結石的患者也不宜食用清明果,以免消化不良。但很多中式點心主要原料還是糯米。

清明果到了明清,開始流行於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廣東及其他部分地區的傳統小吃,在客家叫做清明粄(有些會做成圓扁形或手指條形);在潮汕地區叫做清明粿或鼠曲粿(或用圓形或桃形印模壓印成形,放新鮮竹葉上或香蕉樹的葉子上面);福建地區叫做菠菠粿(鼠曲草在福建也叫菠菠菜,所以得名,屬於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貴州地區會把此物叫做黃草粑(做成之後會用微火煎成兩面微黃);像廣西北部地區有種籺(很相似,會墊上特有樹葉)等;清明節人人吃清明果的習俗在各個地區代代相沿。

各地清明果

如玉般碧綠油亮的青團,其實就是清明果的一種,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品嘗新鮮出籠的清明果,回味記憶中難以抹去的草香,感覺把整個春天都嘗遍的舒暢之美。

- 今 日 互 動 問 題 -

那麼,你最愛吃的清明果

是甜的還是鹹的呢?

撰文 & 排版 | 莫小樣

圖 | 部分來源於網路 侵刪

☟☟☟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