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隨處可見的“蒼耳子”到底是中藥還是毒藥?

蒼耳子,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蒼耳的乾燥成熟帶苞片的果實。 均為野生。

【蒼耳子】又叫葈耳、蒼刺頭、毛蒼子、癡頭猛、羊帶歸呆耳, 亦名胡、常思、蒼耳、卷耳、爵耳、豬耳、耳、地葵、羊負來、道人頭、進賢菜、喝起草、野茄、縑絲草。  

蒼耳子屬於常用中草藥, 具有散風除濕通竅等功效。 此外, 蒼耳草或全草亦可藥用, 但蒼耳為有毒植物, 以果實為最毒, 使用須嚴格遵照醫囑。

功效

散風, 止痛, 祛濕, 殺蟲。 治風寒頭痛, 鼻淵, 齒痛, 風寒濕痹, 四肢攣痛, 疥癩, 瘙癢。

中藥蒼耳子的藥用價值:

蒼耳子:散風除濕, 通鼻竅。 用於風寒頭痛, 鼻淵流涕, 風疹瘙癢, 濕痹拘攣。

蒼耳草:子宮出血, 深部膿腫, 麻風, 皮膚濕疹。

蒼耳全草亦供藥用, 治急、慢性胃腸炎, 菌痢。

用量:蒼耳子3~9克;蒼耳草50~100克(30-60克)。

蠲痹止痛

本品味辛能行散, 苦可燥濕, 性溫則散寒, 偏入肺, 肝, 脾, 腎四經, “上通腦頂, 下行足膝”, 常用於風寒濕痹, 四肢拘攣, 風寒頭痛, 頭風頭痛及牙齒疼痛等證。

宣肺通鼻

風寒襲肺, 肺失宣降, 邪阻鼻竅, 濁涕不止或鼻塞不通, 可用蒼耳子宣肺通鼻, 止鼻淵, 通鼻塞。

發汗解毒

風寒乘虛外侵、肺失宣肅, 表衛不和。 衛陽被遏, 而致風寒感冒。 症見:惡寒重, 發熱輕, 無汗, 頭痛, 肢節疼痛, 鼻塞不通或流多量清涕, 咽癢咳嗽,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苔薄白質潤, 脈浮緊。 若風寒夾濕者, 困遏衛表, 痹阻經絡, 又見頭重如裹, 肢體骨節瘦重疼痛, 苔白膩, 脈濡等, 蒼耳子辛溫解表且宣肺, 疏風散寒能發汗, 苦溫故兼可祛濕, 故可用於風寒或風寒夾濕之感冒。

疏風殺蟲

蒼耳子辛行疏散, 苦可燥濕殺蟲, 常用於癘風, 疥瘡, 皮膚瘙癢等證。

祛風散濕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 即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蒼耳子功長疏風祛濕散寒, 走肌膚而宣開腠理, 入筋骨可通利關節, 尚兼行氣血、舒經絡, 實為治風寒濕痹的一味佳品。

治牙痛

蒼耳子6克,焙焦去殼,研成細末,與一個雞蛋和勻,不放油鹽,炒熟食之。每日一劑,連服3劑。

療下肢潰瘍

蒼耳子炒黃研末2~4兩,生豬板油4~6兩,共搗如糊狀。用時先用石灰水(石灰1斤,加開水8斤沖泡,靜置1小時吸取上清液)洗淨創面,揩幹後塗上藥膏,外用繃帶包紮。冬季5~7天;夏季3天更換敷料。

注意:

蒼耳子的不良反應

過量服用蒼耳子治療鼻炎會引起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肚子疼、不想吃東西、解不出小便、面色蒼白、臉龐浮腫、雙目無神、渾身無力等症狀,醫院查就是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需要透析,嚴重的可致腎衰竭。

蒼耳子的毒副作用

中毒後臨床症狀因食蒼耳子的果、芽、餅而發病的時間不同,直接生吃蒼耳子者食後4-8小時發病,食幼芽者1-3天發病,食蒼耳子餅者10-20小時發病。

(1)輕度中毒:一般有頭暈、頭痛、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等,停藥後有時可不經治療,數日後能自行恢復。

(2)重度中毒:早期可見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或嗜睡,肝區痛、肝大、黃疸、發熱、高血壓,鼻、胃腸道廣泛出血,少尿,眼瞼浮腫。晚期為急性肝壞死,可見抽搐、休克、尿閉、血壓下降、頸部強硬、痙攣、口吐白沫、黃疸迅速加重、肝臟急劇縮小、深度昏迷,並有肝臭味,大多死亡。

治牙痛

蒼耳子6克,焙焦去殼,研成細末,與一個雞蛋和勻,不放油鹽,炒熟食之。每日一劑,連服3劑。

療下肢潰瘍

蒼耳子炒黃研末2~4兩,生豬板油4~6兩,共搗如糊狀。用時先用石灰水(石灰1斤,加開水8斤沖泡,靜置1小時吸取上清液)洗淨創面,揩幹後塗上藥膏,外用繃帶包紮。冬季5~7天;夏季3天更換敷料。

注意:

蒼耳子的不良反應

過量服用蒼耳子治療鼻炎會引起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肚子疼、不想吃東西、解不出小便、面色蒼白、臉龐浮腫、雙目無神、渾身無力等症狀,醫院查就是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需要透析,嚴重的可致腎衰竭。

蒼耳子的毒副作用

中毒後臨床症狀因食蒼耳子的果、芽、餅而發病的時間不同,直接生吃蒼耳子者食後4-8小時發病,食幼芽者1-3天發病,食蒼耳子餅者10-20小時發病。

(1)輕度中毒:一般有頭暈、頭痛、不適、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等,停藥後有時可不經治療,數日後能自行恢復。

(2)重度中毒:早期可見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或嗜睡,肝區痛、肝大、黃疸、發熱、高血壓,鼻、胃腸道廣泛出血,少尿,眼瞼浮腫。晚期為急性肝壞死,可見抽搐、休克、尿閉、血壓下降、頸部強硬、痙攣、口吐白沫、黃疸迅速加重、肝臟急劇縮小、深度昏迷,並有肝臭味,大多死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