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個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一樁樁污染“沉屙”加快整治,中央環保督察推動地方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 ◆ ◆ ◆

“中央環保督察可以說是對環境問題全面體檢, 是綠色發展宣傳隊和播種機, 既監督檢查地方工作, 也幫助地方把脈問診, 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水準。 ”成都資訊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劉盛余透過現象看本質, 對中央環保督察的概括總結可謂一語中的。

這場“綠色風暴”, 以扎實的作風、有力的行動解決了一大批難推動、難協調、難落實, 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同時推進了行業企業轉型升級, 為神州大地綠色發展增添了更多的助力。

◆ ◆ ◆ ◆

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猛藥治痼疾, 良方促長效。 有人將中央環保督察組形容為“良醫上門”, 為當地解決環境問題、補齊生態短板帶來重大契機。 此次被督察的8 省區借力中央環保督察專啃“硬骨頭”, 積極推進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一些“老大難”環境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在海南, 海口市新埠島金水門大型海鮮餐飲店污染河道問題持續20 多年, 群眾反映強烈。 市政府以督察整改為契機, 對所有違法排汙的海鮮餐飲企業全面進行停業整改, 並拆除佔用河道的違法建築物, 恢復河道原貌。

在西藏, 拉薩市城關區娘熱鄉仁欽蔡村廢品收購站污染連續存在10 多年, “ 髒亂差”的環境令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接到轉辦案件後, 拉薩市經過精准摸底調查,

迅速對隱藏著49 家垃圾回收站、70 多家各類倉庫、食品加工作坊、燒烤店和小吃店的“廢品集中營”進行了清理, 並按規劃逐步種植綠植, 當地群眾一片叫好。

……

督察組在各地進駐時間雖然只有一個月, 但是, 督察層次的高度前所未有, 壓力傳導的深度前所未有, 督察督辦的強度前所未有, 追責問責的力度前所未有。

一些資金需求大的建設工程啟動了。 中央環保督察期間, 各省市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不捨得投入, 能放就放, 能緩就緩, 能拖就拖”的思維和心態, 紛紛結合實際, 積極謀劃推進有關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建設。 在吉林, 長春市就伊通河及其支流水系嚴重污染問題, 深入開展綜合治理, 並將其作為“1 號工程”,

投資100多億元對全流域開展清淤並提速治汙工程建設。

一些久拖不決的跨行業、跨區域環境問題破局了。 大通縣黑泉水庫是青海省西寧市重要飲用水源地, 但水源地周邊生態移民搬遷問題卻長期推進緩慢, 給水源地環境保護帶來壓力。 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後, 大通縣迅速借勢啟動搬遷工作, 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涉及搬遷的503 戶農民已有492戶簽訂搬遷協議。

一個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 一樁樁污染“ 沉屙”加快整治。 截至9月15 日, 8個督察組交辦的39586件環境舉報, 地方已辦結35039件, 辦結率達到88.5%。

中央環保督察是手段, 不是目的, 推動地方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是中央環保督察的應有之義, 也是終極指向。

群眾最怕環境問題整改“一陣風”,

為防止反彈, 進駐督察結束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研究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的意見》;海南省海口市針對環保督察中群眾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 制定《海口環境保護專項長效機制方案》。

一些省份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補齊管理短板。 西藏、四川分別組織修訂《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和《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 浙江省公佈《關於全面建立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的意見》, 決定到2020年, 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的全覆蓋, 真正打通生態環保工作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此外, 山東省出臺《山東省環境保護約談辦法》, 這是省級層面首次出臺環保約談制度。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印發了《兵團實施〈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細則》。

責任一層一層落下去, 工作一級一級幹起來。 8省(區)謀長遠、補短板、提標杆, 推動了生態環保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借勢借力環保督察

挖掘新的增長動能

中央環保督察不僅是對地方環保工作的一次全面把脈問診, 更是對各地經濟發展方式的一次全面體檢, 為被督察地區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中央環保督察向政府和企業都發出強烈的信號, 告訴我們以前高消耗、高污染的路再也走不通了, 逼著我們迅速轉型。 ”在中央環保督察面前, 有人感到的是壓力, 有人看到的是機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書記文國棟就用“千載難逢的機會”來評價中央環保督察。

據他介紹,未來,海西將打造千億元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等“5個千”產業集群,並以此建成全國迴圈經濟發展的示範區,探索高海拔生態脆弱地區低碳迴圈的綠色發展之路。

像海西州一樣,很多地區把督察看著難得的機遇,乘勢而為,把生態環保工作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結合起來,積極挖掘更多新的增長動能,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浙江省抓住中央環保督察有利時機,推動全省各地有序開展建材、衛浴、印染等特色產業綜合整治和轉型升級,做強做大做精傳統產業和優勢企業,增強行業競爭力。

浙江衢州市境內石灰石資源豐富,這個市衢江區上方鎮更被稱為“中國碳酸鈣之鄉”,受多年鈣產業粗放發展的影響,曾經碧波奔湧的河流變成一溪髒水,整個鎮也籠罩在灰濛濛之中。衢州市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專門編制出臺《鈣產業轉型升級規劃》,提前完成鈣產業整治提升任務,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截至目前,已累計關停鈣類企業190家、小礦山170個、石灰鈣棚246個、石灰立窯89孔、鈣加工生產線201條。

同時,衢州市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兼併重組、資產整合。比如,日前與世界最大的輕質碳酸鈣生產商美國礦物技術集團簽訂戰略投資合作協定,力爭將衢州鈣產業打造成長三角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碳酸鈣產業基地。目前,10個億元重組專案已基本建成,212家鈣類企業經過淘汰、轉型、重組減少至17家,謀求成為行業“高精尖”。

同樣,杭州市蕭山區積極督辦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成立了衛浴行業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制定出臺《衛浴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推動衛浴產業轉型升級。寧波市海曙區抓住督察有利時機,置換出一批“低小散”企業的佔用土地,成立全省首個科技治水園區。湖州市以督察交辦問題整改為切入點,關停非法企業和作坊690餘家,並同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再如,山東省積極創建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四化”(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 四提”(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著力推進高端裝備製造、高端化工等十個重點領域發展。

吉林省工信廳8月31日召開第15次廳務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要求,圍繞綠色發展主題全面推進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下一步將堅持輕量化、電動化、清潔化,加快傳統汽車產業綠色改造;突出資源迴圈、鏈式控制,改造提升石化產業清潔生產水準;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綠色融合發展。

同時,培育轉型升級綠色引擎,積極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新產業,全力改善產業綠色因數,積極推進產業綠色創新,努力構建新型綠色產業體系。

同樣,在海南、在新疆、在四川、在青海、在西藏,一家家生產工藝落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被查處關停;一批批重點行業企業正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增加治汙投入,強化技改創新,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

化解過剩舊產能

不搞“一刀切”

挖掘增長新動能,就要化解過剩產能。在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8 省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解決好影響綠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首當其衝就是著力化解過剩產能,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

山東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省,生態環境保護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壓減煤炭。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山東正著力化解落後產能,積極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在9月8日召開的環保督察邊督邊改情況發佈會上,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姚雲輝介紹,山東將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落實逐步加嚴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

2017年,除濟鋼產能全部停產外,全省計畫壓減粗鋼產能527萬噸、生鐵產能175萬噸,爭取壓減煤炭消費量570萬噸。加快推進違規電解鋁項目清理,同時分別停運相應規模煤電機組,爭取壓減煤炭消費量1000萬噸。

在此基礎上,山東大力推進電源結構調整優化,在最大限度提高高效環保機組利用水準的同時,優先安排規劃內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計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借助中央環保督察東風,出臺《石河子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擬從2017年冬季供暖期開始,關停石河子市總規模為133 萬千萬的小火電機組,並壓減40萬噸水泥產能,關停9台電石爐。

此次被督察的8 省區還將“散亂汙”企業整治作為化解過剩產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環節。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在打擊違法企業的同時,尤其注意防止“一刀切”現象。

如,新疆烏魯木齊市制定了“ 散亂汙”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全面開展“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同時,支持小微企業向環保型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建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設立小微企業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企業,幫助它們用先進工藝提升環保能力,突破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短板和瓶頸。同時以該市高新區(新市區)、米東區為試點,建設環保型小微企業創業園。

山東省通過“過橋行動”幫助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戶)向非禁養區搬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強化管理服務、加強補貼補償,積極為養殖戶搬遷、企業轉型解決實際困難。

中央環保督察對一個地區是重大機遇,對於很多企業同樣如此。通過督察,讓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整改、讓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淘汰、讓合法合規的企業生存,“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守法企業得到應有的尊重,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良民說:“中央環保督察不但為企業產品升級提供了機遇,還為守法企業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規範了市場,調整了產品結構,給合法合規企業帶來了實惠。”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田衛認為,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工作讓百姓看到建設生態文明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通過中央環保督察等一系列環保舉措,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理念一定會更加深入人心。

(王琳琳 李軍 步雪琳 邢飛龍 霍桃 呂望舒 宋楊 丁瑤瑤 共同采寫)

據他介紹,未來,海西將打造千億元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等“5個千”產業集群,並以此建成全國迴圈經濟發展的示範區,探索高海拔生態脆弱地區低碳迴圈的綠色發展之路。

像海西州一樣,很多地區把督察看著難得的機遇,乘勢而為,把生態環保工作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結合起來,積極挖掘更多新的增長動能,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浙江省抓住中央環保督察有利時機,推動全省各地有序開展建材、衛浴、印染等特色產業綜合整治和轉型升級,做強做大做精傳統產業和優勢企業,增強行業競爭力。

浙江衢州市境內石灰石資源豐富,這個市衢江區上方鎮更被稱為“中國碳酸鈣之鄉”,受多年鈣產業粗放發展的影響,曾經碧波奔湧的河流變成一溪髒水,整個鎮也籠罩在灰濛濛之中。衢州市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專門編制出臺《鈣產業轉型升級規劃》,提前完成鈣產業整治提升任務,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截至目前,已累計關停鈣類企業190家、小礦山170個、石灰鈣棚246個、石灰立窯89孔、鈣加工生產線201條。

同時,衢州市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兼併重組、資產整合。比如,日前與世界最大的輕質碳酸鈣生產商美國礦物技術集團簽訂戰略投資合作協定,力爭將衢州鈣產業打造成長三角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碳酸鈣產業基地。目前,10個億元重組專案已基本建成,212家鈣類企業經過淘汰、轉型、重組減少至17家,謀求成為行業“高精尖”。

同樣,杭州市蕭山區積極督辦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成立了衛浴行業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制定出臺《衛浴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推動衛浴產業轉型升級。寧波市海曙區抓住督察有利時機,置換出一批“低小散”企業的佔用土地,成立全省首個科技治水園區。湖州市以督察交辦問題整改為切入點,關停非法企業和作坊690餘家,並同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再如,山東省積極創建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四化”(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 四提”(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著力推進高端裝備製造、高端化工等十個重點領域發展。

吉林省工信廳8月31日召開第15次廳務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要求,圍繞綠色發展主題全面推進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下一步將堅持輕量化、電動化、清潔化,加快傳統汽車產業綠色改造;突出資源迴圈、鏈式控制,改造提升石化產業清潔生產水準;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綠色融合發展。

同時,培育轉型升級綠色引擎,積極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新產業,全力改善產業綠色因數,積極推進產業綠色創新,努力構建新型綠色產業體系。

同樣,在海南、在新疆、在四川、在青海、在西藏,一家家生產工藝落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被查處關停;一批批重點行業企業正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增加治汙投入,強化技改創新,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

化解過剩舊產能

不搞“一刀切”

挖掘增長新動能,就要化解過剩產能。在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8 省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解決好影響綠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首當其衝就是著力化解過剩產能,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

山東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省,生態環境保護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壓減煤炭。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山東正著力化解落後產能,積極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在9月8日召開的環保督察邊督邊改情況發佈會上,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姚雲輝介紹,山東將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落實逐步加嚴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

2017年,除濟鋼產能全部停產外,全省計畫壓減粗鋼產能527萬噸、生鐵產能175萬噸,爭取壓減煤炭消費量570萬噸。加快推進違規電解鋁項目清理,同時分別停運相應規模煤電機組,爭取壓減煤炭消費量1000萬噸。

在此基礎上,山東大力推進電源結構調整優化,在最大限度提高高效環保機組利用水準的同時,優先安排規劃內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計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借助中央環保督察東風,出臺《石河子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擬從2017年冬季供暖期開始,關停石河子市總規模為133 萬千萬的小火電機組,並壓減40萬噸水泥產能,關停9台電石爐。

此次被督察的8 省區還將“散亂汙”企業整治作為化解過剩產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環節。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在打擊違法企業的同時,尤其注意防止“一刀切”現象。

如,新疆烏魯木齊市制定了“ 散亂汙”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全面開展“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同時,支持小微企業向環保型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建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設立小微企業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企業,幫助它們用先進工藝提升環保能力,突破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短板和瓶頸。同時以該市高新區(新市區)、米東區為試點,建設環保型小微企業創業園。

山東省通過“過橋行動”幫助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戶)向非禁養區搬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強化管理服務、加強補貼補償,積極為養殖戶搬遷、企業轉型解決實際困難。

中央環保督察對一個地區是重大機遇,對於很多企業同樣如此。通過督察,讓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整改、讓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淘汰、讓合法合規的企業生存,“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守法企業得到應有的尊重,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良民說:“中央環保督察不但為企業產品升級提供了機遇,還為守法企業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規範了市場,調整了產品結構,給合法合規企業帶來了實惠。”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田衛認為,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工作讓百姓看到建設生態文明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通過中央環保督察等一系列環保舉措,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理念一定會更加深入人心。

(王琳琳 李軍 步雪琳 邢飛龍 霍桃 呂望舒 宋楊 丁瑤瑤 共同采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