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紡織行業誰最有錢?我不說,你能猜到吧!看完,繼續賣布吧!

話說昨天一大早我就被群裡的一條資訊震醒了

《36計·胡潤百富榜2017》發佈了!

* 百富榜前10名

一開始我也覺得

這百富榜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啊

但抱著好(ba)奇(gua)的心態看完後

我發現!

我和富豪們也不是完全沒有關係啊

一夜暴富?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且聽我慢慢告訴你~

恒力、榮盛、盛虹、魏橋……在眾多紡織大佬中, 誰才是紡織、化纖行業最有錢的人?

2017年10月12日, 胡潤研究院發佈《36計•胡潤百富榜2017》。

上榜門檻已連續五年保持20億元。

今年又有哪些紡織老闆進入榜單了呢?

誰又是紡織行業的“首富”呢?

請看榜單:

注:以上資訊來源於胡潤百富榜, 如有疏漏, 歡迎指正!

從2017年的榜單中, 魏橋創業的張士平家族依然高居紡織化纖行業榜首, 恒力集團的陳建華、范紅衛夫婦位列第二,

此外, 聚酯行業大佬榮盛控股李水榮、盛虹集團繆漢根、新鳳鳴集團莊奎龍家族等也在榜單中位居前列。

紡織行業首富:張士平家族

20多年前, 張士平所在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只是一個僅有61名職工的小型油棉加工廠, 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5個工業園、14個子公司、占地1000公頃、職工總數達18萬人、集棉花加工、棉紡、織造、染整、熱電、鋁業等於一體的特大型綜合企業, 成為山東省26戶特大型企業之一, 也是世界上棉紡織能力最大的企業, 其品牌影響力已經蜚聲海內外。 直至該集團銷售收入依然保持了50%的增長速度。

八十年代左右, 由於國家對棉花控制得比較嚴格, 企業除了旺季收購棉花簡單加工, 其餘時間便無活可幹。 為了改變半年開工半年閑狀態, 張士平在棉花加工行業第一個走出去收購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 到 1984年企業利潤就躍居全國棉麻行業第一, 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廠競相學習仿效。 但此時魏橋卻上了毛巾廠項目, 1986年當年建廠當年實現利潤25萬元。

1989年魏橋涉足棉紡時, 全國棉紡織市場剛剛轉入買方市場。 但恰在這年, 魏橋建成萬噸紗錠, 之後又籌資6000萬元建成3萬多枚紗錠的棉紡廠和336台織機的織布廠, 到1992年企業年利稅已達1260萬元。 1993年到1997年棉紡織市場兩次跌入低谷, 全行業連續虧損6年, 但這一時期魏橋先後投資3.3億元, 使棉紡織能力擴大到28萬錠。

當時企業面臨的困境是:國內市場供過於求, 紡織行業連年虧損, 甚至連國家都不得不狠下殺手限產壓錠。 但魏橋不僅沒有停步, 反而在 5年內投入170億元, 將紗錠從33萬枚增加到500萬枚, 織機從4000台發展到42000台。

1997年到2003年, 魏橋出口創匯年均增長71.5%。 到2004年集團銷售收入已達231.25億元, 躍居全省第九。 各項指標連續7年穩居全國同行業首位, 並躋身中國工業企業百強、中國出口企業百強、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棉紡企業,更在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排行榜中榮列第六位。生產能力的猛增不僅沒有把魏橋拖入滯銷困境,反而帶來各項指標年均 50%以上的迅猛增長。

2003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抑制局部投資過熱,這也是魏橋進入棉紡織領域以來遇到的第三次宏觀緊縮。但早在此前魏橋已把資金血脈接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當年9月魏橋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5月在港首次配售成功,兩次總計募集資金30億港幣。為了保證發行和配股成功,張士平馬不停蹄穿梭于歐美,與跨國投資巨頭交流溝通,並邀請他們來魏橋實地考察50多次,大大增強了他們連續增持魏橋股份的信心,其中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達12.49%。這一系列努力不但使魏橋紡織配售獲得13.8倍的市盈率,而且直接推動了國際銀團的長期再融資貸款。僅2003年9月至次年上半年,魏橋就融通外資5.15億美元。

2005年,實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壽終正寢,先是美國三次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入數量,接著歐盟設限威脅接踵而至。然而面對如此動盪的國際市場,張士平帶領的魏橋創業集團不僅沒有收縮陣線,反而逆勢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億元鉅資,擴建紡織印染服裝系列專案。

張士平認為,每一次市場波動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市場地位和發展差距往往在市場低谷時形成。追溯魏橋創業的發展歷史,這種迥乎常態的逆向決策對張士平來說並非首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步時,這位魏橋創業的決策者便弄潮在紡織市場和宏觀政策的風口浪尖。也正是這一次次的“離經叛道”,締造出了全球第一的傳奇。

聚酯行業首富:陳建華、范紅衛夫婦

陳建華,出生於1971年3月,現為恒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商會副會長。曾獲得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等榮譽。

1994年5月,南麻鎮辦集體織造廠計畫出售,頭腦靈活的陳建華嗅出了其中的商機,費盡周折、四處籌錢,最終以369萬元認購了該廠,將其更名為吳江化纖織造廠,邁出了創業路上的重要一步。從那之後,陳建華又接連抓住了幾次重要的機遇,將事業的版圖不斷擴大。

2002年,陳建華投資22億元從德國和日本引進領先的生產裝置,把滌綸產品的生產能力提升到了35萬噸,走出了向規模化和集團化發展的堅實一步;2003年,陳建華組建恒力集團,制定了科學、長遠的發展規劃;2007年,他開始將紡織產業生產基地轉移到宿遷,著手打造集紡織、織造、染整、新型紡織品研發於一體的恒力工業園;2008年,他主導建設年產20萬噸工業絲專案,該專案投產後,恒力集團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滌綸工業絲生產企業;2009年再次發力,上馬60萬噸化纖聚酯項目,至此恒力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絲和工業絲生產企業,陳建華也成為了業內當之無愧的“化纖鉅子”。

企業做大、做強之後,陳建華沒有安於現狀,而是不斷突破創新,為企業贏得先機。為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恒力集團多年來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和專業人才,先後組建了由德國、臺灣、日本等地的學者和專家構成的資深研發團隊,成立了“恒力國際研發中心”和“恒力產學研基地”,主要進行高端差別化的產品研發。此外,陳建華還帶領恒力集團先後完成了機器換人工、自動換機械、成套換單台、智慧換數字等一系列智慧化建設,在降低工人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加速了企業的轉型升級,為實現“建世界一流企業,創國際知名品牌”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來,陳建華正在積極推動恒力煉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這一項目完成後,將讓恒力集團大連PTA生產基地的原料需求由對對二甲苯的需求轉變為對原油的需求,長遠利益十分可觀。相信在陳建華的帶領下,恒力集團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印染行業首富:繆漢根

財富(億元):185

1992年,由一家村辦印染廠起家,如今盛虹集團已經成為全國紡織印染行業的龍頭企業。

1983年,高中畢業賦閑在家的繆漢根,進入村裡的絲織廠,當了一名工人。拿著每月30多元的工資,開始了自己的“紡織人生”。

摸爬滾打9年後,繆漢根接手了村辦企業盛虹砂洗廠,並帶著工廠一天天壯大。腳跟站穩後,繆漢根又順勢“小魚吃大魚”實施整合並購。1999年下半年,盛虹並購的企業全部實現盈利,集團旗下印染廠達6家……

繆漢根常說,盛虹好比一棵大樹,與員工、客戶和社會共同組成了“森林”,只有“森林”茂盛了,才能為參天大樹的成長創造條件。員工人數從100人增加到3萬多人,企業資產從100萬元增長到400億元,20多年來,繆漢根帶領盛虹締造了紡織行業的一個傳奇故事。繆漢根慶倖自己當年沒有沉淪於高考落榜後的消極,而是以平常心對待成敗得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人生之路。

如果你經常關注富豪排行榜,

就會發現,

雖然名次有變化,

但是紡織的富豪基本都是這幾位。

看完了這些,

平臺君只能默默表示羡慕,

然後,

繼續碼字、賣布去了…

並躋身中國工業企業百強、中國出口企業百強、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棉紡企業,更在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排行榜中榮列第六位。生產能力的猛增不僅沒有把魏橋拖入滯銷困境,反而帶來各項指標年均 50%以上的迅猛增長。

2003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抑制局部投資過熱,這也是魏橋進入棉紡織領域以來遇到的第三次宏觀緊縮。但早在此前魏橋已把資金血脈接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當年9月魏橋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5月在港首次配售成功,兩次總計募集資金30億港幣。為了保證發行和配股成功,張士平馬不停蹄穿梭于歐美,與跨國投資巨頭交流溝通,並邀請他們來魏橋實地考察50多次,大大增強了他們連續增持魏橋股份的信心,其中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達12.49%。這一系列努力不但使魏橋紡織配售獲得13.8倍的市盈率,而且直接推動了國際銀團的長期再融資貸款。僅2003年9月至次年上半年,魏橋就融通外資5.15億美元。

2005年,實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壽終正寢,先是美國三次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入數量,接著歐盟設限威脅接踵而至。然而面對如此動盪的國際市場,張士平帶領的魏橋創業集團不僅沒有收縮陣線,反而逆勢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億元鉅資,擴建紡織印染服裝系列專案。

張士平認為,每一次市場波動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市場地位和發展差距往往在市場低谷時形成。追溯魏橋創業的發展歷史,這種迥乎常態的逆向決策對張士平來說並非首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步時,這位魏橋創業的決策者便弄潮在紡織市場和宏觀政策的風口浪尖。也正是這一次次的“離經叛道”,締造出了全球第一的傳奇。

聚酯行業首富:陳建華、范紅衛夫婦

陳建華,出生於1971年3月,現為恒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商會副會長。曾獲得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等榮譽。

1994年5月,南麻鎮辦集體織造廠計畫出售,頭腦靈活的陳建華嗅出了其中的商機,費盡周折、四處籌錢,最終以369萬元認購了該廠,將其更名為吳江化纖織造廠,邁出了創業路上的重要一步。從那之後,陳建華又接連抓住了幾次重要的機遇,將事業的版圖不斷擴大。

2002年,陳建華投資22億元從德國和日本引進領先的生產裝置,把滌綸產品的生產能力提升到了35萬噸,走出了向規模化和集團化發展的堅實一步;2003年,陳建華組建恒力集團,制定了科學、長遠的發展規劃;2007年,他開始將紡織產業生產基地轉移到宿遷,著手打造集紡織、織造、染整、新型紡織品研發於一體的恒力工業園;2008年,他主導建設年產20萬噸工業絲專案,該專案投產後,恒力集團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滌綸工業絲生產企業;2009年再次發力,上馬60萬噸化纖聚酯項目,至此恒力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絲和工業絲生產企業,陳建華也成為了業內當之無愧的“化纖鉅子”。

企業做大、做強之後,陳建華沒有安於現狀,而是不斷突破創新,為企業贏得先機。為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恒力集團多年來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和專業人才,先後組建了由德國、臺灣、日本等地的學者和專家構成的資深研發團隊,成立了“恒力國際研發中心”和“恒力產學研基地”,主要進行高端差別化的產品研發。此外,陳建華還帶領恒力集團先後完成了機器換人工、自動換機械、成套換單台、智慧換數字等一系列智慧化建設,在降低工人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加速了企業的轉型升級,為實現“建世界一流企業,創國際知名品牌”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來,陳建華正在積極推動恒力煉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這一項目完成後,將讓恒力集團大連PTA生產基地的原料需求由對對二甲苯的需求轉變為對原油的需求,長遠利益十分可觀。相信在陳建華的帶領下,恒力集團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印染行業首富:繆漢根

財富(億元):185

1992年,由一家村辦印染廠起家,如今盛虹集團已經成為全國紡織印染行業的龍頭企業。

1983年,高中畢業賦閑在家的繆漢根,進入村裡的絲織廠,當了一名工人。拿著每月30多元的工資,開始了自己的“紡織人生”。

摸爬滾打9年後,繆漢根接手了村辦企業盛虹砂洗廠,並帶著工廠一天天壯大。腳跟站穩後,繆漢根又順勢“小魚吃大魚”實施整合並購。1999年下半年,盛虹並購的企業全部實現盈利,集團旗下印染廠達6家……

繆漢根常說,盛虹好比一棵大樹,與員工、客戶和社會共同組成了“森林”,只有“森林”茂盛了,才能為參天大樹的成長創造條件。員工人數從100人增加到3萬多人,企業資產從100萬元增長到400億元,20多年來,繆漢根帶領盛虹締造了紡織行業的一個傳奇故事。繆漢根慶倖自己當年沒有沉淪於高考落榜後的消極,而是以平常心對待成敗得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人生之路。

如果你經常關注富豪排行榜,

就會發現,

雖然名次有變化,

但是紡織的富豪基本都是這幾位。

看完了這些,

平臺君只能默默表示羡慕,

然後,

繼續碼字、賣布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