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孩子瘋狂打賞女主播16萬!我們該如何樹立孩子的金錢觀?

網上看到一則讓人特生氣的新聞:一個14歲的初中生, 兩個月的時間, 通過支付平臺偷偷把父母縫了十年牛仔褲辛苦賺來的16.6萬元存款, 統統打賞給了某直播平臺的女主播。

更可氣的是, 平臺在騙光了這個熊孩子的錢後, 還將他個人資訊曬在了網上。

而這個熊孩子之所以大手筆打賞了這麼多錢給女主播, 只是因為女主播會朝他說’謝謝”、“麼麼噠”, 這讓他倍有“存在感”。 “已經上癮了, 打賞得越多, 信心越爆棚。 ”這個熊孩子如實說。

這樣的“打賞門”事件, 也不是第一例了。 觀看直播、打賞主播, 每每看到他們隨手刷出的金額都令人咋舌。 心疼孩子父母錢包的同時, 我更好奇:在這些大手大腳的孩子眼裡, 金錢到底是什麼?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如果你不能教孩子金錢的知識, 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取代你, 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 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恐怕你跟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財商教育的缺失, 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 文中這位14歲少年的父親在接受媒體採訪後, 曾經發了一條短信給記者:“通過這件事, 我只想告訴各位家長以後要多注意小孩的動態, 教育小孩正確的消費觀念。 ”但願, 亡羊補牢, 猶未晚矣。

財商, 是一個人和金錢打交道的能力, 更是理解財富和應用財富的能力。 家庭教育中, 財商教育一定不可以缺位。 可惜, 我們很多人, 小時候就缺了這一課, 等到步入社會, 跌跌撞撞摔了跟頭, 碰個鼻青臉腫後, 才知道“錢不但要花得其所, 還要取之有道”。 有許多年齡不大的孩子們, 在金錢面前節節敗退, 貞操、名譽不保, 一步步跌進了“虛榮”、“拜金”的地獄之門。 種種這些社會事件背後折射的, 其實就是個人財商教育的嚴重缺失。

家長要重視財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國慶期間, 我去哥哥家, 正趕上小侄子纏著從幼師學校剛回來的侄女畫畫。 我問他何時對畫畫這麼上心了,

他很神秘地告訴我“他會掙錢了”, 還樂顛樂顛地抱著他的存錢罐給我看。 細問才知道, 這孩子把他姐姐這幾年上美術課時的作業拿到了班裡賣, 每幅畫的定價是2—5元不等;有時候他還拿畫跟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 以物換物。

哥嫂最初也擔心孩子這樣下去, 會不會長成個“財迷精”。 後來哥嫂倆和孩子真誠地談過, 發現這孩子也不是那種“只進不出”的財迷, 前幾天, 班裡給一個生病的小朋友捐款, 他自覺地捐了一張二十的。 小侄子有“掙錢”意識, 我想這大概跟哥嫂做生意有關, 平時, 帶他在店裡寫作業、玩耍的時候, 耳濡目染多了, 自己也便有了“生意經”。

小侄子的事跟美國總統川普大女兒伊萬卡比,

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伊萬卡六歲學習炒股, 上學時候就開始學習管理錢財, 高中時候就兼職做模特, 自己賺錢花, 畢業後更是很快靠實力成為了川普集團的執行副總裁。

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有錢並與人分享財富, 是特朗普家族一直堅持的教育原則, 也就是在這樣的良好氛圍裡, 伊萬卡才早早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女商人。

美國基金會會長夏保羅先生說, 美國家庭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財能力都比較早, 社會對孩子財商的基本要求是:

3歲時能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時認識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

5歲時知道貨幣的等價物, 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時能夠找零;

7歲時需要看懂價格標籤;

……

他甚至強調:“對於一個家庭來說, 小孩子不會理財, 富不過三代。”而在我們的教育中,財商教育卻是一大空白。0-12歲是孩子啟蒙的關鍵期,但這一時期,中國父母一遇到錢的話題總是繞道走,避開財商去開發孩子的智商跟情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補上這一課?

認識金錢是財商教育的第一步

網上經常有看這樣的報導,誰家熊孩子把父母辛苦攢下的錢從樓上大把地撒了下去;誰家熊孩子把錢當做廢紙撕得粉碎。孩子們之所以“視金錢如糞土”,那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那就是錢,而不是用來疊紙飛機的。孩子識錢,還要知道錢是哪裡來的。當孩子明白,錢是付出勞動之後所獲得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才不會胡亂揮霍。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是財商教育的第二步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育兒觀念。關於這個觀點,楊瀾曾說:

“孩子要有金錢的概念,但是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我反對富養女兒窮養兒子。我認為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在對財富有正常心的環境下長大,知道將來父母的財富和他們無關,要靠他們的雙手賺生活。但我也不會故意壓低金錢的作用。”

父母應該明白,金錢不是洪水猛獸,孩子的生活,並不會因為接觸了它而變質。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通過設定零花錢的總量,培養孩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 對於孩子自己能夠支配的零花錢,比如每個月的結餘,可以給出三種建議:消費、儲蓄和投資,怎麼支配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反之,當孩子透支了零花錢,就必須學會忍耐,忍受沒有錢花的日子。股神巴菲特,從5歲就開始利用零花錢賣口香糖,11歲投資了他人生的第一張股票。如果當時他的父母制止了他,恐怕股界也就少了一大傳奇。

教會孩子“自力更生”是財商教育的第三步

美國育兒專家伊莉莎白·潘特麗認為:"給孩子佈置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種最好的方式,習慣於承擔家務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

但對於通過做家務來培養孩子財商這一問題,我則覺得應該分情況而論。簡單的家務是孩子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之一,父母可以將家務變為一種“親子遊戲”,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家務,不妨適當給予金錢鼓勵,激勵孩子去完成。在一檔叫做《耐撕爸媽》的節目中,葉一茜談到森碟的時候,說過這樣一件事,她說:“她集齊五顆小星星給我,我就給你獎勵十塊錢,或者是二十塊錢這樣的。然後我就告訴她,我說這是你用你的知識,用你的努力換來的錢,這個是你應該得到的。”

葉一茜說這種“有償勞動”是對女兒進行的財商啟蒙教育。讓孩子體會掙錢的不容易,他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而且孩子通過實踐還能明白,工作性質不同所產生的收益是不同的,這樣也利於孩子今後的職業規劃。美兒童教育家法蘭克·布魯奇說,如果說培養下一代的智商,情商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那對於財商的培養就是子女在競爭中領先的秘訣。兒童心理學專家指出,“孩子的金錢觀念和理財方法在童年時期建立,將得益一輩子。”

某個意義上說,在情商和智商之外,財商才決定了孩子一生的生活品質。聰明的爸爸媽媽,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某一天,遭遇金錢的滑鐵盧。那就從今天起,好好地引導孩子做個“金錢”寶寶吧。

作者:青未了,自由撰稿人,兒童心理學研究者,專注情感、家庭、育兒成長話題,願傾畢生所長,寫溫情走心的文字。

富不過三代。”而在我們的教育中,財商教育卻是一大空白。0-12歲是孩子啟蒙的關鍵期,但這一時期,中國父母一遇到錢的話題總是繞道走,避開財商去開發孩子的智商跟情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補上這一課?

認識金錢是財商教育的第一步

網上經常有看這樣的報導,誰家熊孩子把父母辛苦攢下的錢從樓上大把地撒了下去;誰家熊孩子把錢當做廢紙撕得粉碎。孩子們之所以“視金錢如糞土”,那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那就是錢,而不是用來疊紙飛機的。孩子識錢,還要知道錢是哪裡來的。當孩子明白,錢是付出勞動之後所獲得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才不會胡亂揮霍。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是財商教育的第二步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育兒觀念。關於這個觀點,楊瀾曾說:

“孩子要有金錢的概念,但是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我反對富養女兒窮養兒子。我認為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在對財富有正常心的環境下長大,知道將來父母的財富和他們無關,要靠他們的雙手賺生活。但我也不會故意壓低金錢的作用。”

父母應該明白,金錢不是洪水猛獸,孩子的生活,並不會因為接觸了它而變質。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通過設定零花錢的總量,培養孩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 對於孩子自己能夠支配的零花錢,比如每個月的結餘,可以給出三種建議:消費、儲蓄和投資,怎麼支配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反之,當孩子透支了零花錢,就必須學會忍耐,忍受沒有錢花的日子。股神巴菲特,從5歲就開始利用零花錢賣口香糖,11歲投資了他人生的第一張股票。如果當時他的父母制止了他,恐怕股界也就少了一大傳奇。

教會孩子“自力更生”是財商教育的第三步

美國育兒專家伊莉莎白·潘特麗認為:"給孩子佈置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種最好的方式,習慣於承擔家務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

但對於通過做家務來培養孩子財商這一問題,我則覺得應該分情況而論。簡單的家務是孩子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之一,父母可以將家務變為一種“親子遊戲”,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家務,不妨適當給予金錢鼓勵,激勵孩子去完成。在一檔叫做《耐撕爸媽》的節目中,葉一茜談到森碟的時候,說過這樣一件事,她說:“她集齊五顆小星星給我,我就給你獎勵十塊錢,或者是二十塊錢這樣的。然後我就告訴她,我說這是你用你的知識,用你的努力換來的錢,這個是你應該得到的。”

葉一茜說這種“有償勞動”是對女兒進行的財商啟蒙教育。讓孩子體會掙錢的不容易,他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而且孩子通過實踐還能明白,工作性質不同所產生的收益是不同的,這樣也利於孩子今後的職業規劃。美兒童教育家法蘭克·布魯奇說,如果說培養下一代的智商,情商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那對於財商的培養就是子女在競爭中領先的秘訣。兒童心理學專家指出,“孩子的金錢觀念和理財方法在童年時期建立,將得益一輩子。”

某個意義上說,在情商和智商之外,財商才決定了孩子一生的生活品質。聰明的爸爸媽媽,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某一天,遭遇金錢的滑鐵盧。那就從今天起,好好地引導孩子做個“金錢”寶寶吧。

作者:青未了,自由撰稿人,兒童心理學研究者,專注情感、家庭、育兒成長話題,願傾畢生所長,寫溫情走心的文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