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以為你很會吃嗎?那是你沒來過廚師之鄉

一個缺少美食的旅途總是不完整的, 在這個全民愛吃的年代, 旅遊已不僅僅是看看風景文物了, 美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對於熱愛美食的朋友, 中國四大廚師之鄉, 你一定不能錯過。

長垣

長垣縣位於河南省北部, 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 南與封丘縣、蘭考縣毗連, 北與滑縣、濮陽縣接壤。 中國四大廚師之鄉之一。

長垣臨近黃河, 地勢多為黃河的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條件較好, 也是河南重要的產糧縣市。 境內野趣橫生的黃河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黃生態涵養帶等眾多生態資源,

形成了秀美的沿黃自然生態休閒旅遊景觀。

長垣文物古跡

長垣縣仲子墓, 據《仲子三墓誌》記載, 一說長垣子路墓葬其骨骼, 一說為衣冠墓。 該墓在宋代子路被追封為河內公後, 稱河內公墓, 入元明兩朝也一直稱為河內公墓, 清之後, 俗稱“子路墳”。 位於長垣城東北嶽莊村東北100米處。 1930年代黃河氾濫, 子路祠墓均被衝垮, 如今僅剩遺址, 墳頭都沒了。 但僅《仲子三墓》流傳下來的讚頌長垣河內公墓的明朝詩歌就有一百餘首。

學堂崗聖廟, 位於長垣縣城北5公里的蒲東區學堂崗村東, 長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漢, 唐、宋漸盛, 元遭兵火無存, 明天順三年( 1459 )重建, 經明、清兩代十數次增修, 逐漸成為豫北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其主體建築有: 欞星門、大成殿、古壇亭、“ 春風、化雨 ” 二亭、深造堂等。 現存杏壇亭、杏壇亭、杏壇碑亭和明、清碑刻六通。

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 位於河南省長垣縣食博園, 博物館於2012年6月28日開工建設, 2012年12月底建成, 館內共展出文物240餘件, 總面積5400平方米, 占文博中心南半部的第一、二、三層樓。

長垣烹飪始于春秋, 成于唐宋, 興盛於明清, 更輝煌於近代。 據傳說, 在夏、商、周三代積累的烹飪成果的基礎上, 新形成的飲食文化觀, 率先在中原地域展開。 長垣時屬諸侯國衛, 自然在中原地域之列。

新中國成立後, 党和國家領導人都偏愛長垣廚師。 長垣籍廚師的傑出代表、原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首任總廚侯瑞軒, 被譽為當代“國寶級”的烹飪大師, 從事烹飪六十餘載,

先後曾為各個領導人服務, 並無數次地為外事部門設計、製作國宴菜肴。 他先後為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 英國女王, 美國總統克林頓, 俄羅斯總統, 日本明仁天皇等國家元首做過菜。 其傳奇的廚師生涯已被載入《世界名人大典》。

長垣廚師遍天下, 色香味形皆入化, ·長垣烹飪, 早在11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 就已經形成了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間菜五大體系, 主要工藝以炸、溜、煎、炒、蒸、煮、烙、烤為主。 在漫長的烹飪歷史上獨樹一幟·“特色八大碗”系列中的黃燜雞、小酥肉、芥菜肉, 以及河南名菜鯉魚焙面、三鮮鐵鍋蛋、牛肉水煎包在廚鄉美食可都是桌桌必點的菜品。

鯉魚焙面

這道菜曾在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中出現過, 後來也在舌尖上的中國出現過。 關於這道菜也有許多流傳的故事, 1900年, 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為逃避八國聯軍之難, 曾在開封停留。 開封府衙著長垣名廚備膳, 貢奉“糖醋溜魚”, 光緒和慈禧太后食後, 連聲稱讚。 光緒稱之“古都一佳餚“;慈禧高興地說:“膳後忘返“。

隨身太監手書一聯:“溜魚出何處, 中原古汴梁“, 賜給開封府以示表彰。

紅燜羊肉

紅燜羊肉起源于河南新鄉, 據說由李武卿先生創制, 65歲的李武卿抗美援朝到過朝鮮, 在西藏當過邊防軍。 老先生說當年在四川時就遍嘗蜀中火鍋美味, 後來又北上京城, 經常到東來順涮羊肉以飽口福。 愛吃也愛琢磨的他就尋思著將這南北兩大火鍋的美味合到一塊兒。

芥菜肉

芥菜肉是扣碗的一種,芥菜的香味和肉的香味融合都一起,濃香可口、肥而不膩,趁熱吃肉爛醇香、入口即化,芥菜解膩淨口,熱饅頭夾肉更是能讓戒口瘦身的女孩也愛上它。

廚師之鄉的美食,還需要你親自來體驗。

芥菜肉

芥菜肉是扣碗的一種,芥菜的香味和肉的香味融合都一起,濃香可口、肥而不膩,趁熱吃肉爛醇香、入口即化,芥菜解膩淨口,熱饅頭夾肉更是能讓戒口瘦身的女孩也愛上它。

廚師之鄉的美食,還需要你親自來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