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無人工廠”是“中國智造”麼?

“無人工廠”與成本考量華說

時代在變, 工廠也在變。

新華社的報導說, 在廣東東莞, 第一家民營“無人工廠”正在建設之中。 這是一家生產、銷售手機系列連接器、遮罩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企業。

按照計畫, 該公司正在推進的“無人工廠”建造體系首期計畫投入1000個無人機械手, 前期已有100個機械手率先“上崗”。

“無人工廠”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 建成之後, 它依然需要一些軟體系統、中後臺管理人員來管理運作, 但會大規模壓縮用工數量。 譬如說, 這家“無人工廠”建成後所需人員, 預計不超過200人;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生產水準來計算, 則需要工作人員超過2000人。 也就是說, 其可以削減九成的用工數量。

在這個“無人工廠”的背後, 是東莞正在推進的一個雄心勃勃的“機器換人”計畫。 該市設立一個 “機器換人”專項資金, 從2014年起每年出資2億元, 連續3年共6億元支持企業實施“機器換人”,

最高補貼比例可達設備總額的15%。 據稱, 迄今為止, “機器換人”應用項目已經達到505個, 投資金額達42億元, 有望減少企業用工3萬餘人。

“機器換人”的提出, 是為了應對所謂的“用工荒”——根據廣東省人社廳的資料, 目前東莞市的用工缺口高達10萬人以上。 “用工荒”雲者, 是說企業有用工的需求, 但在市場招不到足夠的工人。

從經濟學上說, “用工荒”云云, 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在勞動力市場上, 供需雙方都是看著工資——勞動力的價格而行事。 從勞動者這面看, 一定的價格, 必然對應著一定的供應量。 企業開出的薪水低, 市場上願意提供的勞動力數量必然就少;薪水上升, 勞動力供應量亦隨之上升。 因此, 在當下的市場上, 在當下的工資水準下,

勞動力的供應量就是這麼多, 市場出清。 “用工荒”何荒之有?換言之, 只要企業願意出價, 沒有招不到的人。 為什麼招不到人?那是因為企業出的工資不夠高!

然則明明工廠裡急需人手, 企業文明不願意開高價招人, 以致於出現所謂的“用工荒”“招工難”?回答是, 企業也是無奈, 因為它受到其生產或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價格的制約。 企業的收入, 來自出售其產品和服務的收入, 而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 是在企業之間的競爭決定的, 企業只能接受。 一方面, 企業付給員工的工資, 是其成本的一部分, 工資越高, 成本越大;另一方面, 企業的收入, 由其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和銷售數量決定。 因此, 企業的收入是一條上限,

包括勞動力成本在內的總成本不能逾越這一上限。 企業不是活雷鋒, 倘若收入不抵支出, 關門為上也。

這樣看, 所謂的“用工荒”“招工難”, 不過在收入的約束下, 企業開不出更高的工資而已。 以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製造業, 主要是接單工業和代工廠為主, 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 處於末端, 競爭激烈, 缺乏議價能力, 利潤微薄, 開工資的空間自然有限。 又想招人, 又開不出足夠高的工資, “招工”焉能不難。

或者要問, 何以以往沒有“用工荒”“招工難”, 這些年卻頻繁出現?無他, 時勢異耳。 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量下降, 即出現了所謂的“人口紅利拐點”是其一;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東部沿海地區競爭勞動者是其二;“最低工資”和各類社保繳費的逐年提高是其三。

這三者, 使得勞動力價格快速上升, 而且其勢不衰。 從企業這一面看, 則意味著勞動力成本越來越成為“不能承受之重”, 尤其是對勞動力密集的接單工業和代工廠而言。 怎麼辦?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遷移是一種應對之法, 東莞如今推動的“機器換人”亦是一種應對之法。

“機器換人”是一筆龐大的投資, 對企業而言, 這筆投資一旦下注, 便覆水難收, 成為歷史成本。 從經濟學上說, 歷史成本不是成本, 要轉向租值看。 租值可以作為成本看, 不是生產要素另謀高就的機會成本, 而是將整個企業轉讓出售的機會成本, 這個成本, 即是“上頭成本”。 上頭成本越大, 企業越不容易退出市場。 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 從成本結構來看,其上頭成本是龐大的,因而可以判斷,只有那些規模龐大的,為未來有信心,想要持久的經營下去的企業,才會下注於“機器換人”。東莞市政府設立 “機器換人”專項資金,對這些企業進行補貼,顯然認為這補貼換得過——通過補貼來推動企業“機器換人”,從而留下這些企業,並在未來從企業的稅收中將先前投入的補貼收回來。至於政府該不該補貼企業,那是是另一個問題。

“機器換人”的實質,是一種生產要素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即是資金對勞動力的替代。那原因,正是因為勞動力越來越昂貴,以資金代之於是變得合宜,從而為人們所選擇。換一個角度看,是一種生產方法對另一種生產方法的替代。即在流水線上,機械臂操作生產方式,替代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方式。在人力成本高企並將逐年增長的預期下,前一種生產方法顯然要比後者成本低,因此被企業所採用。

但變化的只是不同生產方法,或者是不同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不變。以一開頭提到的正在建設“無人工廠”的那家企業為例,其產品為手機系列連接器、遮罩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方式下如是,機械臂操作生產方式下亦如是,其在產業分工中的位置不變。這種轉變,是否意味著“中國製造”向 “中國智造”轉型?眾所紛紜。愚以為不是,因為形有變而質未變也。唯有當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之科技租值和品牌租值有大幅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佔據著研發、設計等利潤豐厚的環節之日,才是“中國智造”來臨之時。

2015/5/3

從成本結構來看,其上頭成本是龐大的,因而可以判斷,只有那些規模龐大的,為未來有信心,想要持久的經營下去的企業,才會下注於“機器換人”。東莞市政府設立 “機器換人”專項資金,對這些企業進行補貼,顯然認為這補貼換得過——通過補貼來推動企業“機器換人”,從而留下這些企業,並在未來從企業的稅收中將先前投入的補貼收回來。至於政府該不該補貼企業,那是是另一個問題。

“機器換人”的實質,是一種生產要素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即是資金對勞動力的替代。那原因,正是因為勞動力越來越昂貴,以資金代之於是變得合宜,從而為人們所選擇。換一個角度看,是一種生產方法對另一種生產方法的替代。即在流水線上,機械臂操作生產方式,替代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方式。在人力成本高企並將逐年增長的預期下,前一種生產方法顯然要比後者成本低,因此被企業所採用。

但變化的只是不同生產方法,或者是不同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不變。以一開頭提到的正在建設“無人工廠”的那家企業為例,其產品為手機系列連接器、遮罩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方式下如是,機械臂操作生產方式下亦如是,其在產業分工中的位置不變。這種轉變,是否意味著“中國製造”向 “中國智造”轉型?眾所紛紜。愚以為不是,因為形有變而質未變也。唯有當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之科技租值和品牌租值有大幅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佔據著研發、設計等利潤豐厚的環節之日,才是“中國智造”來臨之時。

2015/5/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