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堂挫折教育課,專門針對孩子的玻璃心

文:康妮媽咪

今年的國慶長假, 原本毫無計畫的我, 因為與閨蜜的一通電話, 帶著丫頭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遊:閨蜜帶女兒回南京探親, 我帶著丫頭前往相聚。 考慮到時間有限, 加上黃金周必然的擁堵, 閨蜜熱情安排, 邀請我和丫頭和她們一起住在她弟弟的家中。

由於大學時期就曾數次去閨蜜家中, 我和他們一家人很是熟識和親切, 住在弟弟家一兩個晚上倒並無不妥。 然而想到丫頭, 我卻充滿了隱隱的擔憂, 躊躇未決。 在閨蜜反復要求並征得丫頭同意後, 我才勉強答應。

我的顧慮, 源自以往丫頭在與低齡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 一些令人沮喪和尷尬的場景:

當我去擁抱別的小寶寶或者以其它方式對其他小朋友示好時, 她會嫉妒吃醋, 說我只愛別人不愛她;

當大人們表揚小朋友某方面乖巧懂事而沒有提到她時, 她會在一旁滿是憤怒和不屑;

當一開始沒有小朋友主動找她玩時, 她會覺得別人不喜歡她孤立她而悶悶不樂。 之後別人再找她時, 又會扭扭捏捏還藉口別人太過幼稚而形單影隻;

當別的小朋友偶爾在公共場合表現不太好時, 她會加以鄙視和不耐煩……

所以, 在各種有低齡小朋友參加的聚會之前, 我總免不了提前給丫頭做好心理預設, 或者在事後給她做好必要的解釋和心理疏導。

所幸, 這次假期下來, 我發現自己的顧慮已然成了多餘。

在南京, 和一個小學一年級, 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弟弟妹妹們外出遊玩時, 面對弟弟妹妹的不同意見, 丫頭表現出了包容和妥協;面對弟弟的小提琴演奏, 她熱烈鼓掌表達了由衷地欣賞;臨走那天早上, 叔叔一大早出門買回她最愛的鹽水鴨,

並堅持送我們去車站, 她第一時間表達了真誠的感激。

離開南京, 我們又順道去了蘇州陽澄湖邊上丫頭的表哥家中做客。 這一次丫頭的表現更加令我欣喜不已。 曾經對小寶寶極度缺乏耐心的丫頭, 面對年僅2歲和6歲的小侄子的數次“騷擾”和製造的各種“麻煩”, 她不厭其煩, 還融入其中逗他們打鬧, 各種包容愛護和主動照顧、分享。

我慶倖, 丫頭那一顆曾經脆弱的玻璃心, 已開始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因為這樣的成長, 這個假期, 我在丫頭的臉上也看到了更多的歡樂和笑容。

所謂玻璃心, 是指內心太過脆弱敏感, 非常容易受到打擊和傷害的心理特點。 別人不經意的玩笑話或打趣, 都能使他受到傷害, 甚至引起他的胡思亂想。

在我們的生活中, 玻璃心並不少見。 有著玻璃心的人, 內心敏感得猶如驚弓之鳥。

2016年10月, 上海育才初中13歲男孩李某, 因作業漏做家長被約談而離家出走, 引起全城關注, 直到兩天后在杭州斷橋被發現;

2017年9月, 北京燕郊初一班主任在軍訓總結中正確批評教育學生後,

遭學生語言侮辱, 其後在解決過程中, 老師拒收家長紅包, 學生和家長竟毫無悔意並惡意造謠中傷老師。 第三天, 該生持刀在校園將班主任左後腰捅傷, 老師重傷住院;

2013年, 廣東江門市小學生吳某某, 因為被老師冤枉偷竊, 縱身跳樓以證清白, 事後證明純粹是老師自擺烏龍, 忘記了放錢的位置;

2004年, 雲南大學生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 起因只是馬加爵和幾個同學打牌時, 因邵同學懷疑他出牌作弊兩人發生爭執。 馬認為與其關係較好的邵說他玩假, 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 轉而動了殺機。

這一樁樁, 一件件, 無不令人為這些孩子的脆弱、不珍惜生命而喟然長歎。 每件事的起因, 原本都是那麼不起眼的小事, 最終卻險些甚至已經釀成大禍。

我們更忍不住感慨:為什麼這一代孩子,個性這麼偏激,心理這麼脆弱,經不起一點兒懷疑、挫折?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容易玻璃心?

說到底,玻璃心是因為自卑心理作祟所致。現在孩子多半是獨身子女,生活條件越好,從小受到的教育好,呵護越多,就越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不但個性要強,也容易眼光挑剔,心胸狹隘,甚至對外界充滿敵意。別人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玩笑,他們都會覺得是對自己的人身攻擊。

孩子的玻璃心不會自行打破,除非有社會和家庭教育的適時引導介入。

想要早日打破孩子們的玻璃心,讓他們長成積極、健康的陽光一代,社會和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對孩子加以挫折教育刻不容緩。

所謂挫折教育,就是不過份庇護孩子,讓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地經受挫折,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以達到越挫越勇。

挫折教育不只是讓孩子挨餓受凍、幹髒活累活這樣的吃點苦,受點挫折,還包括獨立、勇氣、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養,時時地、潛移默化地從各個方面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挫折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過多的挫折會使人失去自信心,變得自卑和軟弱,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恐懼感,甚至導致某些心理疾病。所以只要有意識地抓緊生活中的點滴去引導,勿需再刻意去人為增加孩子的“磨難”。

孩子在遭受失敗和挫折時,家長全然冷漠地袖手旁觀並不可取。孩子摔了一跤後,若明顯很痛,家長不妨扶他一把,幫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不必大驚小怪。

通過恰當的方式説明孩子擺脫困境、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鼓勵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為以後克服更大的困難奠定基礎。

在挫折教育中,父母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就及時跟他溝通,表達對他那種挫敗感的理解,並引導孩子看到這個事件背後積極的意義,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挫折教育應該從小做起,讓孩子在長期潛移默化的教育中獲得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不以孩子為中心,延遲滿足、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

0-1歲

積極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1-3歲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信心,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3-5歲

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只在需要時適當説明。

5-6歲

培養孩子的求知欲,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宰相肚裡能撐船!爸爸媽媽們,不妨時不時地把孩子的承受能力“撐撐大”,讓孩子從小接受心理上的抗挫折鍛煉吧。

作者簡介:

康妮媽咪有一個乖巧懂事、能力超群的女兒——丫頭,被上海排名第一的初中錄取,並成功考進最強理科班,是女孩裡不多見的牛娃。但是康妮媽咪一點兒不雞血,也不是虎媽。她在丫頭的成長道路上,是怎樣思考?怎樣“用力”?怎樣保持淡定的?一起來分享她成功的教育經驗。

最終卻險些甚至已經釀成大禍。

我們更忍不住感慨:為什麼這一代孩子,個性這麼偏激,心理這麼脆弱,經不起一點兒懷疑、挫折?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容易玻璃心?

說到底,玻璃心是因為自卑心理作祟所致。現在孩子多半是獨身子女,生活條件越好,從小受到的教育好,呵護越多,就越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不但個性要強,也容易眼光挑剔,心胸狹隘,甚至對外界充滿敵意。別人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玩笑,他們都會覺得是對自己的人身攻擊。

孩子的玻璃心不會自行打破,除非有社會和家庭教育的適時引導介入。

想要早日打破孩子們的玻璃心,讓他們長成積極、健康的陽光一代,社會和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對孩子加以挫折教育刻不容緩。

所謂挫折教育,就是不過份庇護孩子,讓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地經受挫折,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以達到越挫越勇。

挫折教育不只是讓孩子挨餓受凍、幹髒活累活這樣的吃點苦,受點挫折,還包括獨立、勇氣、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養,時時地、潛移默化地從各個方面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挫折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過多的挫折會使人失去自信心,變得自卑和軟弱,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恐懼感,甚至導致某些心理疾病。所以只要有意識地抓緊生活中的點滴去引導,勿需再刻意去人為增加孩子的“磨難”。

孩子在遭受失敗和挫折時,家長全然冷漠地袖手旁觀並不可取。孩子摔了一跤後,若明顯很痛,家長不妨扶他一把,幫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不必大驚小怪。

通過恰當的方式説明孩子擺脫困境、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鼓勵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為以後克服更大的困難奠定基礎。

在挫折教育中,父母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就及時跟他溝通,表達對他那種挫敗感的理解,並引導孩子看到這個事件背後積極的意義,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挫折教育應該從小做起,讓孩子在長期潛移默化的教育中獲得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不以孩子為中心,延遲滿足、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

0-1歲

積極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1-3歲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信心,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3-5歲

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只在需要時適當説明。

5-6歲

培養孩子的求知欲,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宰相肚裡能撐船!爸爸媽媽們,不妨時不時地把孩子的承受能力“撐撐大”,讓孩子從小接受心理上的抗挫折鍛煉吧。

作者簡介:

康妮媽咪有一個乖巧懂事、能力超群的女兒——丫頭,被上海排名第一的初中錄取,並成功考進最強理科班,是女孩裡不多見的牛娃。但是康妮媽咪一點兒不雞血,也不是虎媽。她在丫頭的成長道路上,是怎樣思考?怎樣“用力”?怎樣保持淡定的?一起來分享她成功的教育經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