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家:TA有這3種現象,意味著你們的愛情危險了

愛情中的人, 心理也會有些變化, 總是傾向於認為自己的物件還是不錯的。 有時候會大吵一架, 也會安慰自己,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誰家都有這些問題吧。

到底是自己處在一個糟糕的關係中, 還是大家都這樣呢?

心理學家說, 可以從這3個特點判斷, 只要出現一個, 你就可以考慮分手了。

(1)你失去了個人的空間和自由。

愛情和婚姻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控制另一個人的理由, 好的愛情都是一個完整的人與另一個完整的人的感情, 即使會相互相互依賴, 也是心理上的依戀, 而非行為上的控制。

如果你的那位TA控制你怎樣花錢、審查你與誰去玩、控制你穿什麼衣服, 或者其他關於你個人的決定, 這表明TA已經踩到紅線了。

被控制, 不用做決定意味著“安全”, 這種短暫的“安全感”讓很多人對紅線失去了敏感。

但其實, 渴望控制對方的人, 恰恰TA自己是一個嚴重缺乏安全感的的。 你如果想在這樣的人那裡尋找安全感, 最終也只能空手而歸。

(2)違背了80:20的定律。

美國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做過一個很有名的研究, 他通過觀看一些夫妻家庭生活的錄影帶, 然後分析他們會不會離婚。 最後發現的的準確率能達到90%左右。

他是這樣分析的, 每對夫妻/戀人都會有很多甜蜜的事, 也有很多爭吵, 但積極的交流與消極的交流比例應該在80:20左右。 即, 至少要有80%以上的時候兩個人溝通是順暢的、積極的、甜蜜的。 另外20%的糟心事很難避免, 就隨他去吧。

可以回憶過去一個月, 你和TA的交流, 有多少積極成分、多少消極成分呢?如果嚴重偏離了這個2/8定律, 那麼即使你想努力維持, 最終也是深受傷害。

(3)你希望你一個人在家而不是與TA一起

這是一個很好評價的指標。 如果你處在一個不好的關係中, 你會經常的希望TA今天有事, 好讓你有機會一個人待在家裡。

這表明, 沒有TA在的時候, 你會更加舒心。

如果這種感覺很強烈,那麼表明你已經意識到了你們關係存在問題,只是因為一些現實原因或者責任感讓你不願意說出“分手”。

人生不長,尤其是青春年輕的時光尤其短暫,真的沒必要在一個不合適的人那裡浪費自己的時間。

喜歡就關注賽老爺子研究所吧!

賽老爺子研究所,我們不僅是心理學的搬運工,還是心理學的研究者。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感興趣,可以閱讀延展文獻。

Gottman, J. M., & Levenson, R. W. (1992). Marital processes predictive of later dissolution: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healt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2), 221-233. doi:10.1037/0022-3514.63.2.221

Holmes, J. G. (2004). The Benefits of Abstract Functional Analysis in Theory Construction: The Case of Interdependence Theor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8(2), 146-155. doi:10.1207/s15327957pspr0802_8

Kafetsios, K., & Nezlek, J. B. (2002). Attachment styles in everyday social intera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2(5), 719-735. doi:10.1002/ejsp.130

如果這種感覺很強烈,那麼表明你已經意識到了你們關係存在問題,只是因為一些現實原因或者責任感讓你不願意說出“分手”。

人生不長,尤其是青春年輕的時光尤其短暫,真的沒必要在一個不合適的人那裡浪費自己的時間。

喜歡就關注賽老爺子研究所吧!

賽老爺子研究所,我們不僅是心理學的搬運工,還是心理學的研究者。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感興趣,可以閱讀延展文獻。

Gottman, J. M., & Levenson, R. W. (1992). Marital processes predictive of later dissolution: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healt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2), 221-233. doi:10.1037/0022-3514.63.2.221

Holmes, J. G. (2004). The Benefits of Abstract Functional Analysis in Theory Construction: The Case of Interdependence Theor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8(2), 146-155. doi:10.1207/s15327957pspr0802_8

Kafetsios, K., & Nezlek, J. B. (2002). Attachment styles in everyday social intera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2(5), 719-735. doi:10.1002/ejsp.13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