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家長給幼稚園老師送去一千紅包,說態度立馬轉變,你們怎麼看呢

近幾日和幾個閨蜜談起小孩的教育問題時, 就談到要不要適時、應節的給老師送禮的問題。 通常在城市裡很多家長都會給老師時不時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 而老師們大多時候都卻之不恭或半推半就的收下了。 有時想想自己這樣做會不會助長這種不良風氣, 但又擔心自己不隨波追流會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所影響有所耽誤, 有時真的是矛盾至極。 真的是送也不是不送又覺得不妥, 送多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送多了自己又不情願送少了又怕老師感受不到這份心意, 時常糾結於此事, 挺煩惱的。

其中有位閨蜜, 寶寶今年才上的幼稚園, 當得知有幼稚園老師會刻意對自己孩子不好, 因為自己的孩子淘氣不怎麼聽話, 所以就在這次中秋節給老師包了1千塊的紅包, 老師也收下了, 接下了兒子回到家說他們班主任時常在同學面前誇他,

對他可好了。 我這個閨蜜這才覺得這個錢花的值, 大家聽後都驚訝的看著他, 同時也在琢磨自己是否也要這樣做呢?總之這個閨蜜還是強烈建議幾個好友都不妨試試, 這樣孩子不至於出現被嫌棄不受待見不是, 不管是直接的還是變相的多少得表達一下作為學生家長的心意。 大家聽了這個實際的例子, 連連驚訝唉聲歎氣起來。

各位寶媽們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我們是送呢還是不送呢, 影響真的和我這位閨蜜說的那樣天差地別嗎?大家一起進來討論討論吧!

在這裡先說說送禮吧, 顧名思義, 送禮嚴格的傳統意義上講多為送些具體的東西實物, 人類幾千年來都存在的普偏社會現象, 一件可以表達情意的理想禮物對於饋贈與接收者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以往是一種友誼的聯誼現在更多的是托人辦事或饋贈以表感謝之意。 總之送者 “有心”收者“有意”就對了。 正如《禮記·曲禮上》所寫:“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 非禮也, 來而不往, 亦非禮也, 接收饋贈之人自然而然也就識趣的做好本該屬於本職的事了。

接下來分析一下作為家長“送禮”的心態及原因吧:

1.當自家孩子還太小時,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 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 接下來很可能麻煩不斷, 所以希望托熟人或用送禮的方式以示能得到更多的照顧, 具體的標準是沒有標準,

哪怕多關心那麼一點點, 哪怕真的只是一點點, 作為饋贈者都覺得值當。

2.新聞媒體時常爆料一些老師體罰虐待學生的新聞, 這類事件其實不多, 但被媒體大肆曝光後, 確實觸動了很多家長的神經, 讓人誤認為這類事件很多很常見, 感覺就在自己身邊及周圍, 讓家長們產生不安情緒, 為了抵消這類的不安, 杜絕此類事件, 多數家長寧願相信送禮給好處可以最大化的緩解或杜絕此類事件遠離自己的孩子, 故也是送禮的一大誘因。

3.好的還想更好,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家長們一廂情願的認為是不是給自己孩子的老師、班主任一些饋贈,多少會讓老師優待于自家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多的關注與照顧,甚妄想讓自家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4.完全的跟風隨群心理,試想張三李四都送了,我怎麼可能不送,正所謂不進則退。所有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學校受半點委屈,其實自己已經不知不覺陷入了這個怪圈而全然不知。

教師本就是個光輝的職業,不管是公辦,名辦或幼兒老師,誤人子弟、偏見執拗的其實並不多,作為教師是否喜歡自己的學生我想應該都是一樣的。但優秀的學生、孩子,誰都會更加喜歡。試想一名學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需要送禮嗎?又或者學渣型還又淘氣頑皮老闖禍,你覺得送點禮就可以解決問題嗎?所以不需要自欺欺人的找那麼點慰藉,更多的應該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把家庭教育的關卡把好把牢,自然而然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對於情義的真實交流就不存在禮輕禮重之別了。

家長朋友要做的這些事兒比起送禮更為重要,往下看吧!

1.平時多配合學校、老師,做到自己及孩子不給學校及班主任添麻煩,這個絕對比送禮更為有效。

2.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知書達理,懂事上進,老師不喜歡都難,所謂的“照顧”那是順理成章之事。

3.尊敬長輩,尊重師長,打小就要灌輸教育好。引導孩子能主動幫家裡及學校、班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多與孩子的老師交流,互動,以孩子作為紐帶,心存一份感激的心尤為重要。

3.好的還想更好,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家長們一廂情願的認為是不是給自己孩子的老師、班主任一些饋贈,多少會讓老師優待于自家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多的關注與照顧,甚妄想讓自家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4.完全的跟風隨群心理,試想張三李四都送了,我怎麼可能不送,正所謂不進則退。所有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學校受半點委屈,其實自己已經不知不覺陷入了這個怪圈而全然不知。

教師本就是個光輝的職業,不管是公辦,名辦或幼兒老師,誤人子弟、偏見執拗的其實並不多,作為教師是否喜歡自己的學生我想應該都是一樣的。但優秀的學生、孩子,誰都會更加喜歡。試想一名學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需要送禮嗎?又或者學渣型還又淘氣頑皮老闖禍,你覺得送點禮就可以解決問題嗎?所以不需要自欺欺人的找那麼點慰藉,更多的應該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把家庭教育的關卡把好把牢,自然而然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對於情義的真實交流就不存在禮輕禮重之別了。

家長朋友要做的這些事兒比起送禮更為重要,往下看吧!

1.平時多配合學校、老師,做到自己及孩子不給學校及班主任添麻煩,這個絕對比送禮更為有效。

2.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知書達理,懂事上進,老師不喜歡都難,所謂的“照顧”那是順理成章之事。

3.尊敬長輩,尊重師長,打小就要灌輸教育好。引導孩子能主動幫家裡及學校、班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多與孩子的老師交流,互動,以孩子作為紐帶,心存一份感激的心尤為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