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一個老人:我上無老,床邊沒伴,膝下無子,活著是為了什麼?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人一輩子都會經歷或多或少的苦難, 有的人在苦難中一蹶不振, 有的人在苦難中越發頑強。

余華老師的作品《活著》,

更是對“活著”做了很好的詮釋。

故事中的福貴, 與“富貴”諧音, 生活卻讓他從大富大貴中淪為一貧如洗。 人在有錢的時候總容易學壞、敗家, 特別是這錢不是自己親手賺取的, 得來的太容易, 便不會去珍惜;有錢便揮霍、嫖賭, 上癮後便控制不住, 直到事態發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才有所收斂,

有所改進與反思。

福貴年輕時候便經歷了如此波折。 這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 福貴的爹敗掉了家裡的100畝田地, 福貴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傳統”, 也敗掉了家裡最後的100畝地(幸而沒有其他負債)。

值得欣慰的是,

在經歷了坎坷與磨難之後, 從死亡邊緣僥倖存活的他, 後來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上進的三好青年, 記掛父母、關愛妻子和兒女, 不把二喜當外人, 照顧外孫等, 慢慢地他在往好的方面轉變, 命運的使然, 讓他對無法改變的苦難生活欣然接受, 保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最後和老牛一起安然度過餘生。

他是作者筆下的一位對苦難承受能力極強的人, 依次經歷了父母、兒女、妻子、女婿及外孫的死, 悲痛欲絕之後, 便又重新振作, 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堅強地活著!這是作者神化了的社會人的完美形象, 通過對福貴的生活經歷的描述, 意在提醒我們活著的意義。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