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延安黃陵:十九大的時光︱索洛灣村脫貧攻堅路上的“變”與“不變”(一)

初秋來到黃陵縣索洛灣村, 這裡不像城裡那麼喧囂。 老人們悠閒地坐在樹下拉著家常, 孩童們房前屋後追逐嬉鬧, 一個沮水環繞、青山為屏、閒適安逸、秀美和諧的美麗村莊映入眼簾,

而帶給他們這幸福生活的就是索羅灣村黨支部和“領路人”—— 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党的十九大代表、陝西省委候補委員、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

上午記者剛進村便有村民打招呼“來漂流的吧,

可惜天氣冷了得到明年”, 昔日落後的窮山村居然有了漂流, 村民當然自豪。

要說索洛灣村的發展歷程, 我們在採訪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該村最大的特點就是找准了農村發展的著力點, 找到了“變”與“不變”的支撐點, 在推進村級產業由弱到強、集體經濟由小到大、群眾生活由窮到富“三個轉變”的同時, 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 走出了一條農村改革創新發展的實踐之路。

產業模式由“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

索洛灣村是一個典型的川道村, 由於地處偏遠、消息閉塞、產業單一, 過去一直是靠天吃飯, 勉強能解決溫飽問題。 近年來, 索洛灣村積極嘗試和探索農村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效益提升。

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是索洛灣村最大的優勢。 如何發揮資源優勢, 轉變生產方式, 是索洛灣亟待解決的問題。 2006年以來, 村上大膽探索, 積極引導村民建大棚、養魚塘, 辦蔬菜協會, 建成了高標準蔬菜交易市場和聯動溫室大棚,

一步步擴大棚栽業、養殖業層次和規模, 村民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此基礎上, 村上又結合生產實際建立了糧食加工廠, 打響了“雙龍貢米”和“雙龍玉米糝”的品牌, 年產值達到了55萬元, 從而實現了由粗放分散向集約集中、傳統農產品到農業深加工的兩次“標誌性轉變”。

產業要發展必須抱團, 在村委會上大家達成了共識, 說幹就幹、雷厲風行, 村上迅速整合了原有的蔬菜、中蜂、山核桃工藝三個小合作社, 成立了“索洛灣軒轅土特產專業合作社”, 吸納成員58人, 通過提供多種服務, 説明村民提高效益, 打造特產品牌。 同時, 合作社還積極開展線上線下銷售, 開辦網店6家、實體店8家, 實現了農戶與消費者“雙贏”。

獨到的眼光、果斷的決策、村民的擁護、發揮區域優勢、以企促產是索洛灣村黨支部和柯小海又一核心優勢,2008年毗鄰村子的黃陵礦業二號煤礦建成投產,拉煤車輛在公路上隨意停放,影響交通不說還污染環境,看到這一商機後,柯小海一班人大膽提出了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建成了村辦停車場和現代化洗車場,年收入達到了300余萬元。隨後,村上又圍繞黃陵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積極發展旅遊三產,逐步建設了索洛灣古鎮、餐飲一條街、沮河漂流、峽谷寨探秘、農家賓館等配套產業,進一步提升了索洛灣村的產業規模和水準,完成了農村產業發展的華麗轉身。

獨到的眼光、果斷的決策、村民的擁護、發揮區域優勢、以企促產是索洛灣村黨支部和柯小海又一核心優勢,2008年毗鄰村子的黃陵礦業二號煤礦建成投產,拉煤車輛在公路上隨意停放,影響交通不說還污染環境,看到這一商機後,柯小海一班人大膽提出了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建成了村辦停車場和現代化洗車場,年收入達到了300余萬元。隨後,村上又圍繞黃陵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積極發展旅遊三產,逐步建設了索洛灣古鎮、餐飲一條街、沮河漂流、峽谷寨探秘、農家賓館等配套產業,進一步提升了索洛灣村的產業規模和水準,完成了農村產業發展的華麗轉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