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普高更接地氣,這所中職學校課程體系改革

職業技術教育托起大國工匠四維立體課程助力學生成長

“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職業教育改變世界”, 坐落在成德綿經濟帶上、位於青白江區的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是一所政府主辦的國家改革發展示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隨著成都青白區定位于亞歐內陸門戶, 確立為自貿區的發展戰略而飛速發展, 學校以內涵發展為引領, 探索創新了四維立體課程體系助力學生成長。

就業有路、升學有望、出國有門、創業有成。 這是課程體系激勵學生的 “四有目標”。 在這裡, 學校開設的四個層面的課程——國家課程、專業技能課程、藝術課程、特色課程讓學生“有型、有味、有範、有勁”, 依託國際化、現代學徒制試點、中高職一體化、特色專業的四種辦學模式支撐, 學生既能學到扎實的理論知識, 也能接觸到德國的科學課程體系, 還能通過企業的嵌入式實習, 錘煉實踐能力。

作為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體——四大專業部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 通過理實一體化、工作過程綜合化、資訊資源建設, 三協作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的莘莘學子, 已成為就業人才市場的“香饃饃”, 擔負起改變世界的社會責任。

汽修專業:引進德國課程體系學生動手能力強 技能大賽斬獲大獎

走進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校園, 採用輪胎、齒輪、汽車門板等報廢材料製作的變形金剛造型的作品, 讓人眼前一亮。 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 都是汽修專業的學生, 自己動手設計、選材並製作的。 專業的知識儲備、優秀的動手能力、科學的課程體系, 讓該校汽修專業學生在全國性技能大賽中屢獲大獎。

汽車行業是一個技術更新發展非常迅速的領域, 各項高科技產品使用到汽車的生產當中, 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主動性, 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實操能力, 對學校的汽修教學軟硬體設施投入等方面, 都有極高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重視理論課的講授,

輕視實踐課的教學。 使學校的課堂教學遠離了企業的需求, 學生畢業進入企業仍要從頭做起。 如何破解這個困局?學校引進德國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 重構了行動導向視野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學校通過與北京中德諾浩汽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引進了德國汽修機電師課程體系。 經過專家論證和市場需求分析, 專業對調研結果與引進的課程體系進行“血統”的綜合, 從德國課程體系中選取了適合本專業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 同時加入了市場目前急需的汽車鈑金和汽車塗裝課程, 使本專業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此外, 汽車機電維修車間、汽車發動機理實一體化室、汽車底盤理實一體化室等14個實訓室(車間),

可滿足300人同時實訓。

探索創新, 有了可喜的結果。 近幾年來專業部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獲得全國大賽一等獎1項, 二等獎3項, 三等獎5項;省級一等獎、二等獎多項。 此外學生參加成都市技能抽考排名全市前列, 也很好地證明了學生整體水準的提升。

旅遊專業:“政、行、企、校”四方聯動學生深入企業嵌入式的實習 精修業務能力

在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的校史陳列館, 分別設置了成都市、都江堰景區的沙盤, 旅遊專業的學生, 經常會在這裡打磨講解基本功。 除了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 專業部還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嵌入式的實習實訓, 讓學生對崗位的認識和實踐得到了強化。

“旅遊產業拉動和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但目前成都市旅遊人才缺口依然巨大。”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是作為國家級示範校建設的重點專業之一,通過調研市場和行業,為了使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具實用性,使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依託旅遊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支援和指導。創新“政、行、企、校”四位一體的聯動校企合作模式。

以校企合作為例,專業部老師作為業務骨幹深入到旅遊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為企業做管理規劃。同時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嵌入式的實習實訓。還邀請了企業能手到校授課、協作指導,為師生帶來最新的行業資訊和行業動態情況,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增強學生對旅遊業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機械加工技術:搭建“校中廠”校企深度融合“3333”人才培養模式 與現代學徒制接軌

“大國工匠”時代,機械加工技術專業部,也在提煉30多年的辦學經驗,探索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亮點是,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機制,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先進的理念,引企入校搭建了“校中廠”模式的生產型實訓平臺,探索和創新了與現代學徒制接軌的“3333”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專業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與現代學徒制接軌的“3333”人才培養模式,即建立3個機制(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及其運行機制、校企合作機制、生產型實訓基地及其運行管理機制)、3個標準(機械加工崗位職業標準、專業人才培養品質標準、課程品質標準)、3個體系(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文化基礎修養課程體系、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課程體系)、3個工程(教育教學過程品質監控工程、畢業生品質跟蹤與監控工程、畢業生品質評價與調控工程)。

根據這個思路,學校與成都成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合作共建了2個生產型實訓基地;改擴建了工藝實訓室等4個基礎實訓平臺;基於“微格化”資訊技術手段,開發設計了2個“微格化”專用教室;與攀成鋼釩等10余家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

物流服務與管理:互聯網+未來課堂推廣學生樂於隨時學習新鮮知識

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資訊化建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已經不可或缺,而共用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教育資訊化的直接體現。在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推廣了互聯網+未來課堂,讓學生隨時隨地願意主動學習。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物流管理與服務專業示範校建設的重要任務,在三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開發與實施等方面形成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這一系列示範校建設 成果通過教學資源庫功能平臺進行應用推廣,發揮示範效應,服務學生、教師和社會。

以物流企業技術應用為例,建立了普適性多媒體教學資源,成為當前區域內最優質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同時,完善專業教學檔與標準,開發了6 門專業課程資源,形成能為師生服務的普適性資源。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職業技術教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將大有可為。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在創新路上不斷實踐和探索,培養著一批批擁有一技之長的國家新工匠。他們精益求精、敬業守信的職業品質,將為“中國製造”貢獻自己的力量。

“旅遊產業拉動和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但目前成都市旅遊人才缺口依然巨大。”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是作為國家級示範校建設的重點專業之一,通過調研市場和行業,為了使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具實用性,使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依託旅遊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支援和指導。創新“政、行、企、校”四位一體的聯動校企合作模式。

以校企合作為例,專業部老師作為業務骨幹深入到旅遊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為企業做管理規劃。同時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嵌入式的實習實訓。還邀請了企業能手到校授課、協作指導,為師生帶來最新的行業資訊和行業動態情況,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增強學生對旅遊業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機械加工技術:搭建“校中廠”校企深度融合“3333”人才培養模式 與現代學徒制接軌

“大國工匠”時代,機械加工技術專業部,也在提煉30多年的辦學經驗,探索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亮點是,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機制,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先進的理念,引企入校搭建了“校中廠”模式的生產型實訓平臺,探索和創新了與現代學徒制接軌的“3333”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專業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與現代學徒制接軌的“3333”人才培養模式,即建立3個機制(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及其運行機制、校企合作機制、生產型實訓基地及其運行管理機制)、3個標準(機械加工崗位職業標準、專業人才培養品質標準、課程品質標準)、3個體系(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文化基礎修養課程體系、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課程體系)、3個工程(教育教學過程品質監控工程、畢業生品質跟蹤與監控工程、畢業生品質評價與調控工程)。

根據這個思路,學校與成都成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合作共建了2個生產型實訓基地;改擴建了工藝實訓室等4個基礎實訓平臺;基於“微格化”資訊技術手段,開發設計了2個“微格化”專用教室;與攀成鋼釩等10余家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

物流服務與管理:互聯網+未來課堂推廣學生樂於隨時學習新鮮知識

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資訊化建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已經不可或缺,而共用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教育資訊化的直接體現。在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推廣了互聯網+未來課堂,讓學生隨時隨地願意主動學習。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物流管理與服務專業示範校建設的重要任務,在三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開發與實施等方面形成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這一系列示範校建設 成果通過教學資源庫功能平臺進行應用推廣,發揮示範效應,服務學生、教師和社會。

以物流企業技術應用為例,建立了普適性多媒體教學資源,成為當前區域內最優質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同時,完善專業教學檔與標準,開發了6 門專業課程資源,形成能為師生服務的普適性資源。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職業技術教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將大有可為。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在創新路上不斷實踐和探索,培養著一批批擁有一技之長的國家新工匠。他們精益求精、敬業守信的職業品質,將為“中國製造”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