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汽車業首富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誰才是未來接班人?

說起電動汽車, 我們一般都會想到國外品牌特斯拉, 中國品牌比亞迪;但是, 早在1999年, 就有一個人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 這個人就是魯 冠球。

從車床工人到中國汽車行業首富

魯 冠球出生於1945年, 浙江蕭山首富, 現任萬向集團董事長。

初中畢業後, 他就找師傅學鐵匠手藝, 那時候魯冠球只想當一個車床工人, 能夠養家糊口就行。 1969年, 遇上全國精簡2000萬工人的政策, 生活艱難的他被下崗了。

回農村後, 他開始修自行車, 後來看到鄉親們磨米麵不方便, 於是湊了一些錢辦了小加工廠。 當時, 做生意不但可恥, 而且犯法, 只能私底下偷偷幹。

一被發現, 加工廠就換個地方, 猶如“貓捉耗子藏”, 直到最後一次被查處, 他把所有家底、印章和帳本都交給了大隊, 加工廠終於辦不下去了。

為了還開工廠時借的錢, 他還把爺爺留下來的三間舊屋都賣掉了, 魯 冠球成了人們眼中不務正業的“敗家子”。

1969年中央出臺檔, 每個人民公社, 可以搞一個農機修配廠, 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 就被公社邀請去接管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他變賣所有家產, 籌集了4000元, 帶領著6個農民, 靠著一隻火爐、幾把榔頭, 在一個84平米的平房裡,

辦起了公社的農機廠, 魯冠球的事業總算是開始了。

修配廠創立後10年, 工廠又改成“農機廠”、“ 軸承廠”、“ 鏈條廠”等廠牌, 到底要做什麼?

魯 冠球自己心裡也不清楚。 直到1979年, 《人民日報》一篇社論《國民經濟要發展, 交通運輸是關鍵》, 從此改變了魯 冠球的人生。

當時,

魯 冠球判斷出國家將要大力發展汽車業, 於是決定砍掉廠裡其他專案, 專攻汽車底部不起眼的零件——萬向節, 就是汽車傳動軸和驅動軸的連接器, 他還把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

很快, 萬向的產品, 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其企業性質, 還是一個鄉鎮企業。

萬向廠成為法律意義上真正的家族企業, 是從1988年開始的。

魯 冠球是共和國歷史上產權意識最早蘇醒的企業家之一, 為了獲得企業的絕對控制權, 他以1500萬元的天價, 向蕭山寧圍鎮政府買斷了萬向節廠一半的股權。

後來, 當地一家政府的客車廠瀕臨倒閉, 他又伸出援手, 條件是政府的股份變為1/3。

4年後, 浙江萬向集團掛牌成立, 1992年開始, 企業進行股份化改組, 次年1月10 日,

“萬向潮A”在深交所上市, 魯 冠球成了最早擁抱資產市場的民營企業家之一。

越做越大的萬向集團, 在2000年之後, 先後收購了美國舍勒公司、百年老店美國洛克福特公司、美國UAI公司, 一舉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

目前, 萬向集團在美國、德國、英國等10個國家擁有近30家公司, 40多家工廠, 海外員工超萬人, 而且是通用、大眾、福特、克萊斯勒等國際汽車大牌的配套合作夥伴, 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高達12% 。

2017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 魯 冠球以515億元的資產, 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首富 。

早在1991年,魯 冠球就登上了美國《新聞週刊》的封面,成為繼鄧 小 平 之後第二個登上該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誰是傳承主力?

能力超過兒子的可以換

當今中國,很多家族企業都還處在第一代手上,創始人個人影響還非常大;像73歲的萬向董事長魯 冠球,他的千億工業王國未來如何再往下傳,怎麼找到合適的接班人,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和疑問。

多子多福是國人的傳統觀念,對於擁有多子女的富豪家族,則意味著面臨數個傳承物件,是長子繼位元,是傳給兒子,還是傳給女兒,抑或是從中選出一個最得力的接班人?

在浙江有個“迴圈‘四個子’”的民謠,與道家自然無為差不多,說的是“富貴子生浪蕩子,浪蕩子生苦惱子,苦惱子生勤奮子,勤奮子生富貴子”。看似很辯證且很樸實,可哪一個有錢人願意經歷這一大段代際變幻過程,又有哪一個願意“富不過三代”呢?

對於魯 冠球來說,成了民企老總“不倒翁”,更想成為超越代際的“不倒翁”。

1994年,有兩項萬向的重大任命,可謂“用心良苦”、精心策劃。

這一年,是萬向錢潮完成上市的年份,作為創業者,魯 冠球已完成第一代浙商的使命,培養二代接班人的任務,隨即擺上了工作日程。

他一邊任命兒子魯偉鼎為萬向集團總裁,另一邊,他讓女婿倪頻出任剛剛組建的萬向美國公司的總裁;兒子、女婿,一個在東,一個向西。

1971年出生的魯偉鼎是魯 冠球獨子,還未成年時,父親已經是中國首富。作為國內最早的頂級“富二代”,被委任為萬向集團總裁時,他才23歲。

對於小兒子魯偉鼎,魯冠球一直苦心培養,寄予厚望,而且對培養規劃自信滿滿:“我就一直鼓勵他,靠自己的能力,沒什麼不可能的。”

當年,青春期的魯偉鼎癡迷開著摩托車在鄉間的小路上兜風,有一天,他正在一輛狂奔的大卡車後面表演“生死時速”,被父親撞見。

看到這一幕後,魯 冠球狠下心,就把兒子“打包”寄到新加坡,讓他在那兒上高中讀大學,臨走時,魯冠球拋下一句話:“別給我丟臉!”

不滿20歲的魯偉鼎回國後,被安排到集團的各種崗位輪轉,1994年出任集團總裁,5年後又被安排美國讀書,後任萬向集團CEO。

馬雲發起投資建造的頂級會所“江南會”, 魯偉鼎是其中一個參與者。接手萬向集團之後,魯偉鼎在企業運營、金融及資本運作上“長袖善舞”,沒讓父親失望,尤其是金融投資板塊,能力甚至超過魯冠球。

據說,在公司內部,魯偉鼎要求大家把“魯”刪掉,直接喊他“偉鼎”,也許想表明他是靠自已努力,而非靠父親庇護的。

傳承像接力賽跑一樣,交接“權力棒”,往往是企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為了交接成功,創業者用不同的方式選拔、訓練著他們的接班人,為了企業長青,魯冠球在培養路徑上,精心“手把手”地傳幫帶。

讓孩子在國外接受教育,無疑將培養下一代的國際視野,而這也是魯 冠球本人成長歷程最欠缺的部分,讓今後家族企業內部治理互補性更強。

與兒子相比,魯 冠球的三個女兒也相當優秀。

大女兒魯慰芳原在銀行工作,剛生過孩子,父親一聲令下,就辭掉工作與丈夫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籌辦萬向北京公司。

二女兒、女婿,也被魯 冠球安排在集團內部,負責萬向資源運作。目前,二女婿韓又鴻是萬向集團上海公司總裁,同時負責新加坡公司。

三女兒的婚事,是父親有意安排的。

倪頻1989年在浙江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分配至浙江省社科院工作。

在萬向進行基層鍛煉時,這位年輕人受到魯 冠球的賞識,有意撮合自己的三女兒與倪頻的婚事。

1990年,倪頻考上博士研究生,要去美國讀書,魯冠球就安排小女兒一同前往。

應該說,倪頻這個三女婿非常出色,他在美國籌建了萬向第一家全資海外公司,成了萬向“走出去”的落腳點,向海外市場進發的跳板。

在倪頻主持下,萬向美國公司完成了幾十個海外並購、參股成功案例,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及百年企業。

魯 冠球對事業執著,有魄力,有遠見,在培育接班人上,也很用心。兒子及三個女兒被分別安排到集團內部不同崗位,既可以降低衝突,還能形成內部競爭。

從多年的公司業績看,魯偉鼎已能勝任目前職務,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實現萬向的多元化戰略,也是他加入公司後完成的。

作為萬向基業的開山鼻祖,魯 冠球將兒子女兒女婿一個個“扶上馬”、“ 送一程”,儘管女兒女婿們都很優秀,可從他兒子魯偉鼎被委以重任上看,萬向傳承方向已“不言自明”。

魯 冠球已明確表態:“對於接班人,我現在推我兒子,如果將來有能力超過我兒子的優秀人員出來,只要能夠把企業搞得更好,能夠為農民多增加收入,為農村富裕做出貢獻的,我可能會要調一個,這個是可以改變的。”

接下來的另一個謎題,就是萬向家族的財產分配。

魯偉鼎掌舵的家族生意後,家族財富女兒們是否有份,如何分配?

除三女婿倪頻有些公開信息外,外人所知甚少,因為“萬向系”下各產業的股權較為清楚,主要為魯 冠球控股,魯偉鼎參股。

也許外人不瞭解,也許魯 冠球早已有了答案。

不管怎麼說,家族的和諧與企業的成長,後代財產分配相當關鍵。

總之,魯 冠球的傳承佈局,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即協作接班模式,兒子掌舵,“術業有專攻”,女兒女婿們齊上位協作接班。

協作接班模式,多產生在多元化的家族企業,也是較為理想的模式。

培養或者挑選好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後,讓不同的兒女作為整體,共同接班家族龐大的產業,既能推動企業成長,又能維繫骨肉親情。

當然,也有個難題,那就是如何設計一套機制,來保障和分配繼任者與其兄弟姐妹的利益,否則,一旦創始人百年之後,如何保證不會上演爭權奪利的一幕?

早在1991年,魯 冠球就登上了美國《新聞週刊》的封面,成為繼鄧 小 平 之後第二個登上該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誰是傳承主力?

能力超過兒子的可以換

當今中國,很多家族企業都還處在第一代手上,創始人個人影響還非常大;像73歲的萬向董事長魯 冠球,他的千億工業王國未來如何再往下傳,怎麼找到合適的接班人,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和疑問。

多子多福是國人的傳統觀念,對於擁有多子女的富豪家族,則意味著面臨數個傳承物件,是長子繼位元,是傳給兒子,還是傳給女兒,抑或是從中選出一個最得力的接班人?

在浙江有個“迴圈‘四個子’”的民謠,與道家自然無為差不多,說的是“富貴子生浪蕩子,浪蕩子生苦惱子,苦惱子生勤奮子,勤奮子生富貴子”。看似很辯證且很樸實,可哪一個有錢人願意經歷這一大段代際變幻過程,又有哪一個願意“富不過三代”呢?

對於魯 冠球來說,成了民企老總“不倒翁”,更想成為超越代際的“不倒翁”。

1994年,有兩項萬向的重大任命,可謂“用心良苦”、精心策劃。

這一年,是萬向錢潮完成上市的年份,作為創業者,魯 冠球已完成第一代浙商的使命,培養二代接班人的任務,隨即擺上了工作日程。

他一邊任命兒子魯偉鼎為萬向集團總裁,另一邊,他讓女婿倪頻出任剛剛組建的萬向美國公司的總裁;兒子、女婿,一個在東,一個向西。

1971年出生的魯偉鼎是魯 冠球獨子,還未成年時,父親已經是中國首富。作為國內最早的頂級“富二代”,被委任為萬向集團總裁時,他才23歲。

對於小兒子魯偉鼎,魯冠球一直苦心培養,寄予厚望,而且對培養規劃自信滿滿:“我就一直鼓勵他,靠自己的能力,沒什麼不可能的。”

當年,青春期的魯偉鼎癡迷開著摩托車在鄉間的小路上兜風,有一天,他正在一輛狂奔的大卡車後面表演“生死時速”,被父親撞見。

看到這一幕後,魯 冠球狠下心,就把兒子“打包”寄到新加坡,讓他在那兒上高中讀大學,臨走時,魯冠球拋下一句話:“別給我丟臉!”

不滿20歲的魯偉鼎回國後,被安排到集團的各種崗位輪轉,1994年出任集團總裁,5年後又被安排美國讀書,後任萬向集團CEO。

馬雲發起投資建造的頂級會所“江南會”, 魯偉鼎是其中一個參與者。接手萬向集團之後,魯偉鼎在企業運營、金融及資本運作上“長袖善舞”,沒讓父親失望,尤其是金融投資板塊,能力甚至超過魯冠球。

據說,在公司內部,魯偉鼎要求大家把“魯”刪掉,直接喊他“偉鼎”,也許想表明他是靠自已努力,而非靠父親庇護的。

傳承像接力賽跑一樣,交接“權力棒”,往往是企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為了交接成功,創業者用不同的方式選拔、訓練著他們的接班人,為了企業長青,魯冠球在培養路徑上,精心“手把手”地傳幫帶。

讓孩子在國外接受教育,無疑將培養下一代的國際視野,而這也是魯 冠球本人成長歷程最欠缺的部分,讓今後家族企業內部治理互補性更強。

與兒子相比,魯 冠球的三個女兒也相當優秀。

大女兒魯慰芳原在銀行工作,剛生過孩子,父親一聲令下,就辭掉工作與丈夫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籌辦萬向北京公司。

二女兒、女婿,也被魯 冠球安排在集團內部,負責萬向資源運作。目前,二女婿韓又鴻是萬向集團上海公司總裁,同時負責新加坡公司。

三女兒的婚事,是父親有意安排的。

倪頻1989年在浙江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分配至浙江省社科院工作。

在萬向進行基層鍛煉時,這位年輕人受到魯 冠球的賞識,有意撮合自己的三女兒與倪頻的婚事。

1990年,倪頻考上博士研究生,要去美國讀書,魯冠球就安排小女兒一同前往。

應該說,倪頻這個三女婿非常出色,他在美國籌建了萬向第一家全資海外公司,成了萬向“走出去”的落腳點,向海外市場進發的跳板。

在倪頻主持下,萬向美國公司完成了幾十個海外並購、參股成功案例,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及百年企業。

魯 冠球對事業執著,有魄力,有遠見,在培育接班人上,也很用心。兒子及三個女兒被分別安排到集團內部不同崗位,既可以降低衝突,還能形成內部競爭。

從多年的公司業績看,魯偉鼎已能勝任目前職務,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實現萬向的多元化戰略,也是他加入公司後完成的。

作為萬向基業的開山鼻祖,魯 冠球將兒子女兒女婿一個個“扶上馬”、“ 送一程”,儘管女兒女婿們都很優秀,可從他兒子魯偉鼎被委以重任上看,萬向傳承方向已“不言自明”。

魯 冠球已明確表態:“對於接班人,我現在推我兒子,如果將來有能力超過我兒子的優秀人員出來,只要能夠把企業搞得更好,能夠為農民多增加收入,為農村富裕做出貢獻的,我可能會要調一個,這個是可以改變的。”

接下來的另一個謎題,就是萬向家族的財產分配。

魯偉鼎掌舵的家族生意後,家族財富女兒們是否有份,如何分配?

除三女婿倪頻有些公開信息外,外人所知甚少,因為“萬向系”下各產業的股權較為清楚,主要為魯 冠球控股,魯偉鼎參股。

也許外人不瞭解,也許魯 冠球早已有了答案。

不管怎麼說,家族的和諧與企業的成長,後代財產分配相當關鍵。

總之,魯 冠球的傳承佈局,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即協作接班模式,兒子掌舵,“術業有專攻”,女兒女婿們齊上位協作接班。

協作接班模式,多產生在多元化的家族企業,也是較為理想的模式。

培養或者挑選好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後,讓不同的兒女作為整體,共同接班家族龐大的產業,既能推動企業成長,又能維繫骨肉親情。

當然,也有個難題,那就是如何設計一套機制,來保障和分配繼任者與其兄弟姐妹的利益,否則,一旦創始人百年之後,如何保證不會上演爭權奪利的一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